不法分子以“慈善之名”,行“不法之事”!柳州网警告诉你这些“秘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善心是发自内心的,善心最终要以善行表现出来。可是一些不法分子却以“慈善之名”,行“不法之事”,开设各类评奖收费项目,进行非法集资、欺诈敛财。这类骗局并不罕见,为何屡禁不止、层出不穷?骗子们常用的招数和套路有哪些?社会组织和社会大众又该如何避免上当受骗?现在就让柳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的网警小编带大家看一些相关案例,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增加一些防骗小知识。

案例一:市民胡某在某日突然收到一个金姓陌生人要求添加微信的信息,胡某没多想便加了此人为好友。此后几日,这个自称金某的男子,多次与胡某微信和电话沟通。金某自称供职于某慈善机构,专门负责向弱势群体拨发救助金和捐助款,并在电话中向胡某承诺,会无偿向其捐助32万元,帮助胡某改善生活。一番花言巧语过后,胡某对这个所谓的“慈善专员”深信不疑,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胡某一步步走进金某设置好的陷阱,以签署救助金发放合同、补齐税款、海关税等名义要求胡某向其打款。然而,面对骗捐,胡某已经没有了分辨能力,听从金某的安排,于3日内,分别向金某提供的银行账户打款7万余元。打款之后,胡某一直追问金某32万救助金何时能拿到之时,金某便开始闪烁其词,要求要再打7万元汇款才能最终拿到32万元的救助金,此时的胡某想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确认才发现金某早已把其拉黑了,这时胡某才恍然大悟,发觉自己上当受骗。便立即报了警。

案例二:市民徐女士报案称,一个微信名为“爱的奉献”的陌生人通过微信搜索附近人的功能添加徐女士为好友,对方通过聊天取得徐女士的信任后,“透露内部消息”给徐女士,可为其申请到40万元的慈善基金,随后以“支付保证金和税款”为名,让徐女士转款。徐女士深信不疑,便用自己的账号转账4000元到对方的银行卡账户上,之后又几日分别往该账户上转账6万元,合计转账94000元。当徐女士再次催促其申请慈善基金时发现,自己已被对方拉黑,此时,她才意识到可能遇上了骗子,便立即报了警。

案例三:市民王女士在微信上结识了一名陌生网友,通过近半个月的交流,让王女士对这个和自己特别有共同语言的网友有了“深入”的了解:网友在其所在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网友在慈善机构有个朋友路子特别野,这个朋友靠着自己的“门路”能搞到慈善款,听着这样的说法王女士心动了,几日过后,这名“好心”网友以各种保证金为由让王女士进行汇款,王女士一步步掉入了骗子的圈套,最终被骗走了10200元,好在王女士及时发觉,在骗子要求她二次打款的时候,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

网警提示:

(一)陌生人通过添加微信等方式加好友不要掉以轻心,在涉及财产、费用、资金时,尤其要提高警惕。

(二)不要向陌生人汇款,在陌生人以交税、无偿提供资金援助等服务时,切记不轻易汇款。

(三)慈善机构做慈善一般不会通过微信联系的方式,捐助一般都是面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