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伟:上海买房你最看重什么?

最早流入国内的关于买房知识,其实不实来自于专家,而是来自于李嘉诚,那句“地段地段还是地段”不仅征服了购房者,同时也培育了从业者,或者说从业者也是最早被地段说洗脑而成长起来的,所以地段不仅是上海,也是大多数地方的买房首选要素。

 一、“地段其实不仅仅是地段”,这个观点必须强调,因为地段背后涵盖了生活配套、交通设施、区域价值以及市场稀缺性,地段只是一个“代持了上述所有考核因素的统称”,所以购房者就算表面上两个字“地段”,其实他需要评估和考察的背后有很多综合选房因素。

地段说不仅适用于上海等一线城市,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开始普及到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即使在房地产开始发展之前,上海人也早已习惯了“跨区上班,每天上班路上1小时”;而同期,也很多城市早就身体力行地产城融合了,所以起初很多地方的购房者“房子买在距离单位要半小时绝对不接受”,但随着房地产发展,不同区域的价格差逐步拉大,受到经济压力的裹挟,房子越买越远&上班越来越远,也就逐步被接受了!

可以说,有了价差之后,地段在购房中的首要权重不仅是口头禅,而是真实被贯彻到了。

二、也有一种说法:“价格因素是某些城市挑战地段第一性的购房因素”,在早期的确两者有过关于第一购房权重的争夺,但随着“一线城市保值优质地段保值”等实证,也随着疫情之后购房者对于自身城市配套设施、城市管理水平、城市发展信心都一览无遗所以用脚投票。

当然,也随着那些传说中“三万一套房”的城市用事实演示了“再便宜也没人买”的惊悚之后,唯总价论虽然也在部分城市还有一定市场,但其离不开地段的综合考量已经深入人心,可以说——地段是购房者的第一买房权重,地段结合价格是购房者的第一严谨买房权重。

三、近些年,随着房地产业的竞争促进发展导致高度同质化,也随着有购买力的消费者在个性需求上的升级,购房者在硬件PK之后开始强调对楼盘在软件上的筛选,于是“钢筋水泥之外”的某些因素成了左右楼盘命运的胜负手,比如学区比如医院比如物业管理。

但是,学区、医院等公建配套是附着在区域规划和发展之上,也是政府资源配给的优先和倾斜,所以一定程度上说,今天如火如荼的学区房价格上涨,也是地段导致的。

至于物业管理,在2020年疫情之中,每个社区的物管水平不仅是形象也是安全,但不同物业管理团队背后的采购源头,无非是物业管理费,那么物业管理费的背后,也是和房价挂钩,而房价又和地段挂钩,至少在上海很难想象“5万单价的楼盘配置了10元标准的物业管理水平”,所以两者虽然只有间接联系,也不能否认彼此因为内在关联导致的遥相呼应。

四、至于说到价格,不同地段对位不同价格,市场通过20年设置了级差,也反向证明了地段就是价格指导的最大权重,毕竟中国房地产20年高速发展,产品水平高度趋同,今天或许找得出一个相对出挑的产品但绝对没有“用产品力打败了地段”的产品,反之今天在上海也很难找一个“成为业内笑话”的产品翻车现场,所以在和地段的博弈过程之中,所谓的产品力包括外立面、景观、户型、设施、材质虽有差别,但不至于影响到购买与否的大战略,只是在同等价格同等地段的背景下,部分细节控消费者进行深度比选的加分项而已,可以影响选择,但不影响(购房与否)的决策!

说到底,在高房价地区比如上海,买房不是梦想工程而是遗憾工程,不是“我想要的每一点都满足”而是“只要符合最不能谦让的一个或几个点就值得购买”,所以完美主义的购房者多数最终都接受了遗憾,能实现自己完美梦想的购房者要么购买力惊人,要么在事实面前逐步修(JIANG)正(DI)了他们最初的购房规格。

关于这一点总结,买过房的都会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