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南第一个“个体户”到时代“弄潮儿”

人物名片:

曾佑桥,1952年7月生,湖南邵东人。高级经济师,现任湖南省曾氏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与兄弟联合组建曾氏集团。曾担任全国工商联第八届、第九届执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第三届理事,贵州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湖南省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长沙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永州市第一届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湖南省工商联第十届、第十一届副会长等。2000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曾主编出版《笃亲追远,丕振家声》《泽流大国》《父亲的足迹》《跨越大洋》《崎岖》等书籍

“孵化器产业园需要加强与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孵化、共同投资,提升各自的创业孵化能力与绩效,产业孵化是创业孵化的一大发展方向,更多孵化器聚焦某一个产业,更多孵化业务给创业者提供一个完善生态链,降低新创企业进入产业的门槛。”4月12日,湖南曾氏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佑桥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前,曾氏企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创业园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曾氏企业被称为湖南第一家个体私营企业。曾佑桥本人曾出任湖南省总商会副会长,湖南曾氏企业有限公司多次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曾氏企业的发展历程,映射出中国民营企业家筚路蓝缕、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是新中国改革发展和经济腾飞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湖南第一个“个体户”

湖南曾氏创办企业,始于曾敬章1938年创办“曾氏祥记商号”。曾敬章虽是农家出身,但深悟“无商不富”的道理,早年从湖南省邵东县流泽镇仁让堂迁到积福街开设商铺,取名“曾氏祥记商号”,从事农村所需的百货、日用品等零售业。

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氏祥记商号”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并入供销社。到六十年代初期,当地农村实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政策,触动了曾敬章的创业激情。他率领全家恢复商号,安排儿子们学习编织手艺,锻炼经商本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敬章更是带领一家人大张旗鼓地走上了经商办厂的兴业之路。1980年,他的长子曾小山和合伙人筹资承包了新泉综合厂,获得了初步成功。

此时,26岁的曾佑桥在大队综合厂从事篾业编织和单车、板车、喷雾器等五金修理工作,他感觉浑身有劲却无法施展。第二年,曾敬章提议曾佑桥兄弟等创办十字铝制品厂和十字化工厂。

据媒体报道,这是湖南第一家个体私营企业,而曾佑桥则成为湖南第一个“个体户”。

尽管最初的规模不大,但曾敬章和他的儿子们能够从数千年小农经济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亦农亦商,这种意识的觉醒为曾氏祥记商号逐步向曾氏集团的腾飞跨越,奠定了基础。

1988年,曾佑桥、曾左桥两兄弟在冷水滩市投资购地,建立了冷水滩电子元件厂和冷水滩压力锅厂。随后曾小山投资50万元,再次购地建成了年产钢材3000吨的冷水滩轧钢厂。

1992年,改革开放吹起了新一轮春风。在湖南省委和零陵地委、邵阳市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之下,1993年4月,曾氏企业集团在冷水滩市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曾氏企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曾敬章认为,企业要做大规模,必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于是提出了与国企合作的新理念。

1995年开始,曾氏兄弟赴省城长沙发展,创办了益湘铝业,并与沈阳国企双喜压力锅公司合作,生产双喜牌压力锅,以质优价美的产品投向市场,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1999年,曾氏第三代新生力量曾超懿和曾超毅等人走出湖南,在湖北省郧西县创办了湘鄂有色金属冶炼厂,并在贵州等地考察投资新兴项目。为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曾氏集团把生产电解铝作为产业强项,1999年和2000年先后在贵州六盘水和安顺市建立了两个年产5万吨的电解铝厂。至此,曾氏集团的产业已运行得风生水起。

曾氏家族的创业精神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赞誉。在1985年湖南省家庭工业和联户企业代表座谈会上,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刘正接见了曾氏兄弟,并授予“致富能人”的称号。之后,曾佑桥当选长沙市十一届人大代表,贵州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第八届、第九届执委,并连续三届当选为湖南省政协委员和湖南省总商会副会长。1998年开始,连续10年,曾氏集团被评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并且年年名次靠前。

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的缩影

曾氏家族的创业历程,在某种意义上呈现了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奋斗的缩影。

改革开放伊始,曾氏兄弟们虽然创办的只是一家只有一条铸造生产线的企业,却是曾氏企业的起点。此后他们逐步在全国多地创办铝业公司,打造出一个闻名遐迩的“铝业王国”。由此,曾氏集团成为了湖南省第一个私营企业集团,并涉足金融等多个领域,拥有多家股权投资企业及资产管理公司。

随后,改革开放的大潮从沿海开始涌向内陆,经过几年的奋斗,曾佑桥建立起一个占地10亩,拥有固定资产30万元,年产两万只的压力锅厂,并将产品注册为“迎乐”牌,年产值达到近100万元。

当时民营企业的实力还比较弱小,单靠自身积累发展,成功之路极为漫长。于是,曾氏兄弟“三上”沈阳,凭着自己的诚意和韧劲,成功说服了沈阳国企双喜压力锅公司同意与他们联合办厂。这次合作促成了曾氏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转移。

搬迁长沙后,曾氏企业快速发展。到1998年,整个曾氏企业集团已经拥有10个经济实体,年产值达到2.1亿多元,利税达到2075万元,首次成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曾佑桥因此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的称号。

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响应国家号召,曾氏众兄弟决心走出湖南,将广袤的西部作为自己的“新战场”。

多年后,曾佑桥回答为什么要选择偏僻的贵州投资时,他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把创造社会效益和实现自身价值放在同一个平台上。”

转型升级迈向新征程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后,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开始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曾氏企业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

2010年,曾佑桥开启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对旗下大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改造,并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为更好地做好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曾佑桥和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正式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在长沙高新区购地210亩,投资建设湖南三和智慧产业园。同时,还打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曾氏麓谷工业园,专门针对湖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小微企业进行孵化,为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提供科研场地、技术转化等公共设施,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曾佑桥表示:“曾氏麓谷工业园为创业者提供平台,吸引小微企业落户,这个项目未来10年内园区年产值可望达到100亿元。”2014年至2015年,曾氏企业先后获得了长沙市市级孵化器和湖南省省级孵化器资质,2016年获评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和火炬计划项目支持。2020年底曾氏企业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曾佑桥每天必看新闻,他知道新时代对企业家有新的呼唤和要求。他说:“转方式、调结构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这样,就有可能被淘汰。”2010年,曾佑桥对自己的企业开始进行“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大调整,实施“两条腿走路”:一是抓大放小,对大企业进行节能降耗的改造,对污染大的企业进行关停;二是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曾氏企业集团在经历一次又一次浴火洗礼后,终于成长为美轮美奂的“金凤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时代的到来,曾氏集团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创建,为非公有制经济注入了“强心针”,只有勇做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弄潮儿”,非公有制企业才能更加发展壮大。

曾佑桥说:“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孵化创业为引领,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创新业务模式,扩大市场辐射力,在经营发展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肩负起振兴曾氏集团企业的使命和担当,为繁荣我国民营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章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