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品牌 品牌强市】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 抟得黄土传晋韵

图片
琢磨风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非遗”传承
图片
精雕细刻
图片
匠心独运
图片
感悟历史
图片
参观体验
图片
穿越时空
图片
后继有人
图片
山西砖雕历史悠久,与徽派砖雕齐名,享有“南徽北晋”之誉。作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技艺,砖雕装饰着建筑,装点着生活。清徐砖雕,即是山西砖雕的代表。2008年,“山西民居砖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清徐县徐沟镇新庄村的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记录了山西砖雕的发展历史,再现了清徐砖雕的精美技艺。
源远流长
清徐砖雕,镌刻着各个时代鲜明的文化印迹。该县境内都沟新石器遗址、马峪古文化遗址相继出土了大量灰陶、黑陶和砖瓦,经专家鉴定,都属仰韶文化,说明早在夏商之前,清徐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制陶烧砖技艺。
隋唐宋元以来,从清徐境内诸多寺庙砖瓦中,均可看到砖雕的痕迹,特别是明后期到清前中期,随着晋商的崛起,一座座颇为讲究的“一颗印”式的四合院建立起来,一条条砖瓦建筑的大街不断出现。在建筑装饰上更是题材丰富,寓意深刻,形式多样,以显示富有和华丽。定做脊领、影壁、花墙、墀头、门楼等砖雕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客观上促进了清徐砖雕的发展。到清中后期,清徐境内平均四个村庄中便有一座砖窑,而且每座砖窑均可烧出“花货”,也就是砖雕。
技艺传承
一件砖雕艺术品,在制砖基础上,还要经过打稿、雕刻、拼排等工序。
打稿包括画稿与落稿两道工序。画稿俗称“打样”,由砖雕师傅或窑主请来当地有名的画家、书法家绘制或书写;落稿就是将画稿复制在砖面上。雕刻,先将砖块切割成所需尺寸,再把砖面和四周磨平,然后进行“打坯”和“出细”。打坯就是用刀、凿在砖上刻出画面构图、景物轮廓、层次,确定景物具体部位,区分前、中、远三层景致。出细就是细微地雕刻出画面景物的具体形象。“齐口”则进一步雕刻出物件上的细节部分,调整和细化个别形象。最后一道工序是拼排,包括修饰与粘补。至此,砖雕工序全部完成。
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山西民居砖雕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的人前来清徐学习手工砖雕技艺,商家也纷至沓来,选用精美的清徐砖雕作为建筑和装饰物件。
清徐民居砖雕第四代“非遗”传人韩永胜,从小就被乡村老宅院、古寺庙上面精美的砖雕图案所吸引,高中毕业后便开始学习砖雕技艺,并逐渐成熟。他深知,只有让更多的人喜爱上砖雕,这门技艺才能更好地延续与传承,于是办起了培训班。他从简单入手,由粗到细,由外到内,十几种工具的使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教。徒弟们先后为国内外多地的中式古建修复、特色旅游开发、宾馆酒楼装修等设计制作了大批砖雕作品,受到了好评与赞誉。
蓬勃发展
7年前,韩永胜背起行囊,行程数千公里,四处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砖雕艺术品,足迹踏遍太谷、祁县、平遥等地,共抢救收藏各朝各代的砖雕艺术品2500余件。随后,他又与大专院校、高职技校联合办学,倡导研发“非遗”课题,学生们获得了“太原市‘时代新人·晋阳工匠’”、清徐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称号。
2018年,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筑面积达1.7万余平方米、藏品3000多件的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该博物馆是山西省内唯一注册登记的专业性砖雕艺术博物馆,收藏砖雕实物2000多件(套)、现代精品砖雕作品500多件、砖雕文献100余种、砖雕器具300多件。2019年,山西省文物局委托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对口帮扶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进行展陈提升,项目于2020年顺利完成,新馆展区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实训互动区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
如今的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已是一个集砖雕木雕等“非遗”项目传承展示研发、食文化研究、特色饮食产业、戏剧文化展示表演、研学实践、旅游体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园。古色古香的砖雕博物馆、木制模型小样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渐成雏形的中国面都与晋菜餐饮基地、戏曲博物馆、晋韵大数据研究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派生机勃勃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