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白起迁阴密

白起迁阴密
白起(?~前257),战国时秦国名将,又称公孙起。郿(今陕西眉县东)人。其先祖是秦武公子公子白。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附近的平阳(今陕西歧山县一带),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白起的父亲希望白起长大以后能够像吴起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就给他的儿子起名为起。
白起因与秦相魏冉相善,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受冉举荐,被任为左庶长。次年,白起为左更,破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东南龙门),斩首二十四万,故迁为国尉。再次年,升为大良造。二十八年,白起攻楚,拔鄢(今湖北宜城东南)等数城。次年,拔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秦因此设置南郡,楚被迫东徙都于陈(今河南淮阳),白起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三十四年,白起击破赵、魏联军于华阳(今河南郑州南),斩首十五万。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白起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进军,攻破赵国,但因秦相范雎妒其大功,终许韩、赵割地求和而罢兵。白起因此与范雎有隙。
长平大战后不久,赵国的实力虽然受到一定的削弱,但仍然很强大,秦国不具备将其灭亡的实力。四十九年,秦发兵围邯郸失利,秦王亲命白起出任围邯郸的主将。白起认为前时未能乘长平之胜围赵,致失战机,此次围邯郸必无功而败,遂托病不行。昭王一再要求白起为攻赵主将,白起拒绝出战。四十九年正月,王陵所率秦军败绩。当时白起病愈,但他拒绝出征。由于多次抗拒王命,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月,白起被免去武安君的爵号,贬为平民,迁往阴密(今甘肃灵台县百里镇)。白起因病,留在咸阳没有走。
白起被剥夺军权之后,军中高级将领多为魏冉和白起所提拔重用,对此忿忿不平,竞相慰问,纷纷致金。白起门客众多,多为慷慨就义之士,倡言反意,白起不置可否。白起因病,在咸阳三月不行,前方秦军将领皆为白起旧将,不听调遣,引起了秦昭王的极大恐慌。加上在太子死后,秦国在君位的继承上,昭王违反了当初的约定,而与公子悝和魏冉发生矛盾,宣太后对此十分苦闷,抑郁而终。由于白起和魏冉交厚,先后掌握秦国的军权,他们都是宣太后的追随者,这对违反诺言想把君位传给自己儿子的昭王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在昭王朝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是宣太后主持大局,魏冉辅政,并且定下了兄终弟及的约定。先前,白起与魏冉和公子市最为交厚,对昭王并不是很在意。在魏冉、公子悝死后,白起没有表现出对昭王的顺从,这让政权不稳的昭王很是担忧。在昭王的几次主动示好后,白起都没有明确的归服态度。这让昭王十分害怕,被迫冒着兵变的危险先发制人。白起始终站在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魏冉的一边,对与魏冉为敌的昭王很有怨言。由于白起战功卓著,在秦国国民中俨然是一位天神,而且秦国的高级将领基本上是魏冉和白起提拔重用的。白起在军队和民间的威望实际上比昭王还要高。对于这样一位与自己有裂痕的绝对实力派,昭王是必须要除掉的。对于昭王来说,白起的存在就是一个威胁。白起门客众多,军中上下乐为效命之人比比皆是。而且,白起是秦武公和公子白的后代,在血统上同样是正宗的秦国公室。这对于靠政变上台、违反君位传承诺言的昭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更令昭王害怕的是,白起在门客和军中高级将领的造反声中,不置可否,大有默认之意,这就让昭王更下定了速除白起的决心。
昭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白起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今陕西咸阳西北的麟游县),突遇昭王使者军,赐之以昭王之剑,令其自裁。白起的家人和部下就地埋葬了白起,继续向阴密进发,最后在阴密居住下来,繁衍了白家的子孙后代。至今在灵台县的百里乡、星火乡,还有许多白姓的人家,他们都说是白起的后裔。
来源:文旅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