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奉:走遍21个乡镇,让对口帮扶暖人心

封面新闻记者宁芝 实习生 张佳源
今年3月,在四川省集中表扬的一批省内对口帮扶先进个人及集体的名单中,赵承奉医生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
赵承奉,是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甘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在生活中,他是儿子、丈夫,也是一位2岁孩子的父亲,在对口帮扶任务中,他是奋斗在前线的“战士”,也是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勇士”,舍小家为大家,他普通又特殊,平凡却伟大。
2018年10月,44岁的赵承奉接受组织安排,开展援藏工作,望着已值耄耋之年的父母和即将临产的妻子,他毅然奔赴甘孜,扎根脱贫攻坚前线。对口帮扶期间,他工作出色,先后获得2019年四川省省委脱贫攻坚优秀援藏干部和2020年度成都市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近日,封面新闻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面对困难
缺氧不缺精神
“我今天在街上执勤,刚刚到办公室,高原走路有点喘不过气。”采访中,赵承奉分享了当天工作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在他刚来甘孜时更为严重。2018年10月,他刚到甘孜,本是秋高气爽的季节甘孜却下起了大雪,到处冰天雪地。
“我当时高原反应特别严重,到甘孜时基本不能走路行动,靠吸氧吃药改善症状,第三天才到医院报到上班。”赵承奉在采访中回忆起两年前的经历时说。
甘孜藏区位于川西北高原,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年均气温在4℃以下。由于社会历史、生态环境、自然气候等原因,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医疗卫生事业基础薄弱,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当地医院管理、经营观念差异较大;管理工作推动难,这是赵承奉到甘孜州后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赵承奉充分发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格局更高”的援藏精神,与当地医院管理者、职工基层进行沟通,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了医院现状及当地实际情况;从共识之处逐步入手加强医院管理;再根据当地卫健局、医院和患者需求,解决急需改变的工作。
临难不避
走遍21个乡镇实地调研
要想彻底改变甘孜医疗现状,有很长的路要走。赵承奉首先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病历书写、”三基三严“等业务能力,并协调外院实施短缺人才推进业务,开展住院业务,激励和规范“5+2”、“24小时制”全时临床诊疗业务。
“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观念。”赵承奉将眼光放长远,通过调研确定争取5年把“甘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打造为“康北妇幼医疗中心的妇计中心”的战略方针,并建立医院院务会、固定资产制度等管理制度;成立党支部,完善“七个管理委员会”,开展了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医院信息系统与远程会诊平台。
图片
此外,在艰苦的高原环境中,他不畏艰险,扎扎实实走遍了21个乡镇深入调研,探索影响甘孜县“两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的原因,他与各县委、县政府等沟通,将公共卫生经费按每人978元标准免费为农村孕产妇开展孕早、中、晚三次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每年有850名左右的农牧民孕产妇受益。这就是他首创的“免费规范性孕产妇系统保健惠民项目”,为甘孜县妇女保健、“三病阻断”等工作带来推动作用,有效降低了“两率”发生。
1950年,甘孜藏区仅有医院1所,县卫生所5个,病床只有15张,医务人员35人,药品奇缺,收费昂贵;通过努力,如今年门诊量达到21546人次人次,增加35%,住院从零开展,收治住院病人156人次,业务收入增加51%,2020年2月18日,甘孜退出贫困县。
图片
坚守初心
“行医者虽千万里,吾往矣”
赵承奉在与记者的采访中回忆起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病人,名叫土登。“这是我来甘孜妇计中心主持的第一例剖宫产手术,该院多年没有收治住院病人,也没有手术开展,更没有麻醉医师,一瞬间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手术。”
面对这种棘手情况,他连忙联系其他地区的医生进行支援,“开展手术时的医生、麻醉医师都是我协调的内地支援医生。通过传帮带,目前医院基本能正常开展门诊和住院业务,也可开展基本手术,我还设立了住院诊疗业务。”
“这份工作让我感到很骄傲!” 赵奉承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会继续投身援藏事业,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是英明决策,是藏区广大老百姓和干部职工需要的。目前,管理是当地医院的薄弱环节,规范化管理还任重道远。”
“无为奉”是赵奉承的微信名,他说,行医者无疆,虽千万里,吾往矣,就像这个名字一样,他会将自己的热情投入祖国的扶贫事业中,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