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位潭门渔民,出海捕鱼被菲律宾非法拘禁十个月,不签字不妥协

中国渔民在南海打渔的历史至少有上千年,海南岛潭门镇近水楼台先得月,渔船航迹遍布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当中国成立三沙市时,潭门渔民便成为第一批的三沙市民。

潭门镇位于海南岛的东部,南边是著名的博鳌镇。清朝道光年间,潭门首次建市,不过这个“市”只能算是集市,估计顶多几千人。1987年设立潭门镇,直到现在全镇也就3万多人。

潭门渔民很早就远航三沙群岛,避开与其他渔民在近海的竞争,收获确实比近海多,但危险程度也大幅度提高。解放前的渔船很少有机器动力,排水量也只有现在的几分之一,抗风浪能力差。

更重要的是,潭门渔民当时实际代表着中国对南海行使主权,就跟陆地上的农民一样,开垦海疆收获渔产。不过,光靠打渔并不能赚钱,甚至收不回成本,潭门渔民主要是采集渔参、公螺、砗磲等海珍品,再卖到南洋去。

在数代人的努力下,南海的气候、海流、潮汐,以及岛礁的各种情况已经被他们摸得清清楚楚。很多暗礁激流的位置,也许是几百年前的老渔民用生命传下来的。

一些识字的潭门渔民把这些都记在账簿上代代相传,这些被称为“更路簿”的账簿,是中国渔民自古以来开发南海的铁证,更是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最有力证明,南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南海诸岛汉朝时便已有记载,随着航海能力的提高,中国人先后发现了南海诸岛。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对南海做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千里长沙、万里海塘等名称都在那个时候正式定下来的,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置疑的主权。

郑和还派了部分官兵在岛礁上驻守,为来往船只提供补给,打击海盗,他们可能是最早的南海居民。明朝放弃下西洋后,这些官兵及后代或跟随潭门渔民回大陆,或加入海盗。

清末和民国都对南海诸岛宣示过主权,二战胜利后更是明确划分了九段线。而南海周边国家当时还都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连出海打渔的能力都没有。

解放后,只有中沙和西沙群岛控制在人民海军手中,到八十年代,南沙群岛的经济建设被再次提上日程。人民政府决定重新探访南沙,最合适的人选自然是潭门渔民。

1985年春天,以6位潭门渔民为首的考察队时隔30年再次来到南沙。此时的南沙群岛已经被好几个国家占领,外国船只在南沙海域横行,使考察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甚至遭到枪击,不得不在夜间航行。

经过详细的考察,他们确认南沙海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还有大量水文和气象信息,为将来的捕捞作业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条件。这次考察使政府下定了开发南海的决心。

1995年3月,62位潭门渔民在南沙群岛正常捕捞作业时,被菲律宾当局非法扣押,关进监狱长达10多月。他们不但受尽了侮辱和虐待,生命也被威胁。

菲律宾当局要求他们在准备好的文件上签字,承认自己进入了菲律宾领海,并告诉他们只要签字,便放他们回国与家人团聚。船长麦运秀不仅坚决予以拒绝,还作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经过外交部门的营救,潭门渔民们最终回到了祖国,但麦运秀连船带货损失了一百多万,再也没有财力购买新船,生活陷入窘顿。有人问麦运秀是否后悔,他表示再困难也绝不会出卖祖国的领土。

麦运秀等潭门渔民的苦难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菲律宾对黄岩岛的非法侵占更是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概。黄岩岛属于中沙群岛,在九段线之内,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

尽管菲律宾在某些大国的撺掇下,搞了个非法的南海仲裁,但黄岩岛仍然处在我国的控制下。这座139平方公里的大岛,面积在三沙市里最大,并具有很高的国防价值。

2007年11月,三沙市正式成立,2012年6月又升格为地级市,中国对南沙诸岛的管理终于步入了完全正规化。三沙市政府驻地在西沙群岛的主岛永兴岛,常住居民六千多人,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潭门镇。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长期巡航南沙的能力,可以保障渔民们的安全作业,中国渔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担心人身和财物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