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春:积极探索“小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动力”

积极探索“小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动力”

积极探索“小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动力”

积极探索“小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动力”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极目远眺,云南绿春县戈奎乡俄马村委会东南侧700余平米的鱼塘波光粼粼,泥鳅腾跃。近看,一丛丛黄精苗抽叶发芽,生机勃勃。

近年来,戈奎乡俄马村委会因地制宜,不断发展多种产业,促进村民的就业与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动力”。

“刚来到俄马村时,看到老百姓的经济收入依旧薄弱,脱贫户增收致富步伐滞后,很着急,我就和村干部一起商量要怎样帮助老百姓增收。”白永生说。

白永生自2020年挂钩俄马村委会以来,多次深入山头地块、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发现俄马村委会已无可利用土地,且已有产业都存在产出少的痼疾。

针对存在问题,白永生带领村干部积极对接各方力量,邀请县级农林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帮助群众对茶叶、八角、草果等产业的提质增效。

“只发展林下产业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又请县林草部门对俄马村进行实地考察,看看能否发展渔业,形成林下产业+渔业的产业结构。”白永生说。

在稳步提高产业产出的前提下,俄马村委会同时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转变,拓宽林下产业和渔业试验示范渠道。

渔业是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稻田养殖鲫鱼、鲤鱼、罗非鱼都被广大群众认可,但养殖技术含量低,营养价值不丰富,价格便宜,并且市场容量有限,产品基本属于自产自销状态,难以转变成直接经济收入。

为解决此问题,俄马村委会以农户创收为出发点和归属,以市场为导向,先后引进营养价值丰富、长势迅速的外地泥鳅18万余尾开展养殖。

“没想到这泥鳅生长速度很快,养殖成活率很高,市场供需也很大,我今天的销售量还不错。”俄马村村民李克斗高兴地说。

针对戈奎俄马村委会人多地少、林产业发展空间已达到饱和的现状,俄马村委会在开展林下产业提升改造的同时,积极引进市场价格平稳、技术难度不大、较易管理的林下林药产业黄精种植。

“黄精在种植时,需要选择疏松肥沃的土壤,保证土壤的透气性,要有适当的阳光散射,夏季要做好遮荫保护。每次给将黄精浇水要浇透……”县林草局技术专家谭红星边说边给村民们示范。专家认真帮助村民开展搭遮阳网、整地、定植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工作,手把手教会脱贫户抚育管理技术。

“我对种植黄精比较感兴趣,希望能为我带来收益。”俄马村村民许鲁昆满心期待地说道。

近年来,八角产品市场活跃,俄马村民掀起种植八角产业的浪潮。但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均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村民传统的抚育管理模式很难提升产量,八角产业提质增效步履维艰,产品质量和产量起色缓慢。

白永升意识到开展“撒胡椒面”式的八角产业提质增效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成效难以显现。于是,他与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决定将俄马村小组闲置的25亩集体土地里新植八角良种嫁接品种。他们便挨家挨户开展宣传动员工作,采取有效的打塘、追肥、定植、幼龄树抚育管理等各环节统一作业措施,全力建成科学、规范、三年内试挂果的八角良种培育示范基地。

“今年我家嫁接了良种八角,到丰产期时,八角的收入肯定超过5万元。”俄马村村民杨央山说。

窥斑见豹,独树成林。俄马村委会的一尺鱼塘,一亩三分地的黄精种植试点,20余亩新植八角地看似微小,却涵盖了种植、养殖、林下产业类型,与多种气候特点搭配相应产业类型相吻合,与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相融合,与俄马村委会人文地理特征相适应。

俄马村委会从细节出发,小处着眼,找准问题根源,精心甄选适宜其发展的产业方向,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和村集体自发、科学、高效地发展产业,全力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稳步有序发展。

云南网通讯员 李猛 李才伟 谭红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