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诗地产逐渐“掉队” 利润腰斩

2021年年初,朗诗地产旗下物业平台朗诗绿色生活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期,朗诗地产披露2020年12月份未经审计的经营数据。

根据报告数据,2020年,朗诗集团连同其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额约为411.31亿元,同比增长1.59%,签约建筑面积约229.9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78%。

其中,朗诗地产连同其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额约401.77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226.5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46%、1.49%。

2月11日,朗诗地产发布的公告则称,料2020年度核心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约80%。虽然受疫情影响,但这一下降幅度不可谓不大。

从这份报告,我们不难看出,朗诗地产在2020年还未实现百亿营收,尽管依靠轻资产项目进行小股操盘,达到销售规模微弱增长,但其毛利率及净利率水平却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而按照“三道红线”融资新规,朗诗地产持续位于“黄线”阵营。

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上,朗诗地产不够亮眼的业绩还影响到股市萎靡,静态市盈率甚至出现亏损。

据公开资料显示,朗诗集团创立于2001年,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从住宅产品上看,至少朗诗集团在南京市场上的口碑一直是不错的,其主打的绿色科技住宅理念也颇受用户认可。

不过,近年来,朗诗集团似乎更加热衷于资本市场的“动作”。使得这家南京本土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曝光度”远远超过其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关注度”。

2020年8月底,朗诗地产公告,朗诗旗下负责经营美国物业发展业务的Landsea Homes在纳斯达克实现借壳上市。

如果此番朗诗绿色生活成功在港上市,那么意味着朗诗旗下将拥有三个上市公司平台。

2013年8月,朗诗地产董事局主席田明在公司成功借壳上市答谢会上曾表示今后朗诗地产将成为朗诗集团绿色住宅业务的唯一上市平台,根据上市公司发展需求,集团将给予资金、人才、技术支持,还将择机注入优质资产,恢复上市公司融资功能,使之成为绿色科技地产领域的市场领导企业。

但是,其在港股上的实际表现却始终并不如人意。

此外,在地产商纷纷转型甚至业务日益多元化之际,朗诗地产却在2019年做出“聚焦地产主业,将业务做减法。”的决定。

2019年6月,朗诗地产成功将非地产开发相关业务剥离至朗诗控股集团,非地产开发相关业务包括长租公寓及设计等业务。同年8月,宣布拟由“朗诗绿色集团”更改回原名“朗诗绿色地产”。很明显,在地产上市公司纷纷改名去“地产化”的近两年,该公司反其道而行。

不过,2020年的主业并不尽如人意。是否真的如朗诗所表示的是疫情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2020年上半年,朗诗地产实现销售额128.9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为7360万平方米,收入约28.5亿元,同比增长36%;毛利约5.1亿元,同比减少6.6%,整体毛利率约为17.7%,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净利润约1.88亿元,同比下跌59.2%,归母净利润约1.42亿元,同比减少46.17%。

除了销售规模“失速”,朗诗地产利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据年报显示,朗诗地产2020年度收入总额约为89.9亿元,同比增长5.1%;核心净利润为2.5亿元,同比下降82.2%;公司净利润下降至0.33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97.8%;毛利率为19.0%,同比减少9.3个百分点。归属股东净亏损1.00亿元。

对比朗诗地产近年来的盈利指标,2020年毛利润17亿元,不及2017年水平;其中,净利润与净利率创7年内最低值。

对此,朗诗地产方面表示,期内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美国地区疫情的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和房屋交付延期,导致了美国公司核心净利润从2019年的盈利1.9亿元变成了2020年亏损0.7亿元。

在同体量房企规模提速甚至突破千亿之际,朗诗地产却在逐渐“掉队”。

未来,如何在聚焦主业的基础上,提升盈利能力,将核心指标增速逐渐拨正,成该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