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第一个星期,解放军遇到意外困难,许世友临时点将

1979年2月17日凌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打响。在漫长的中越边境线上,到处是大炮怒吼、坦克轰鸣、步兵冲锋的壮观场景。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步兵和装甲兵以坚决果敢的行动,只用几个小时就顺利突破了越军第一线防御阵地,继续向敌人纵深推进。部队发展进攻的总体态势是顺利的,一路斩关夺隘,战线稳步前移。但是随着战斗的进展,产生了一个事先没有充分预计到的困难局面:战场上的道路交通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严重的拥堵。
图片
其中,以广西方向高平战场南线的形势最为严峻。这一战区,是和我国龙州县、大新县接壤的越南石安县、复和县、广和县。在这个战区执行作战任务的是广州军区42军及其配属部队,由于是战役性的诸兵种合同作战,部队投入了大量的汽车、坦克和装甲车,其机械化、摩托化程度之高,在我军战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对地形道路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可该地区的相关条件却极为不利:大部分是山岳丛林地带,山高坡陡,路窄弯多,路基很坏,除了4号公路之外又多是单行道,难以会车。
有时仅在一个关口上,每天出入的车辆就达到上千台次。 步兵、炮兵、工兵、装甲兵、后勤运输车队和民兵支前队伍,常常是挤在一条道路上。加上开始时的护路警戒分队来自各个单位,各交通要点的调整哨互不联系,普遍出现了谁都强调自己任务重要,谁都想尽快往前走,谁也指挥不了谁的现象,由此造成交通严重堵塞,有的车队38个小时才挪动了5公里。道路严重堵塞,交通运输不畅,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不利的:前线急需的弹药给养油料送不上去,伤员烈士战利品运不下来,大口径炮兵也不能及时转移阵地,严重地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和战斗进展。交通运输急需统一领导!
图片
以许世友为首的广州军区前指有鉴于此,在水口方向成立了一个由各有关单位的负责人组成的交通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出龙州直插高平部队的前运后送,由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总负责,从2月24日开始工作。这个交通指挥小组所担负的交通指挥路段,开始是以我国龙州为起点,经布局进入越南境内的靠松山、东溪,以及经水口进入越南的复和、靠松山、东溪,并经东溪北上高平;尔后随着战争的发展,又包括由高平经广渊到复和的公路线,全长共200多公里。与此同时,军区前指还确定以42军125师担负护路任务, 加强道路警戒。
交通指挥小组成立之后, 便立即召集护路部队和后勤运输部门的有关指挥员,认真了解分析交通情况,并且先后到各交通要点进行实地勘察,多次找出入境人员了解沿途遇到的问题。经过对前一阶段交通运输问题的调查分析,大家共同认识到,产生交通运输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指挥不统一。尤其是在诸兵种合同作战,道路这样少,车辆这样多,护路警戒分队这样杂的情况下,没有统一指挥就不可能有道路畅通。于是,根据军区前指授权,指挥小组立即召开会议,成立了临时党委,部署了实施统一组织指挥的具体措施。
图片
首先,从有关单位抽调26名工作人员,组成了一个有各大单位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参加的统一指挥机构, 对整个交通运输实施统一领导。 同时确定,把小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分散到水口、布局、复和、东溪、靠松山等交通要点上,负责对上述各点的统一指挥。
其次,规定各部队和运输单位,凡20辆以上的车队通行,必须提前通知交通指挥小组,以便加强交通运输的计划性。为了使这些措施变成指战员的自觉行动,交通指挥小组的成员还深入各要点和运输分队,对干部战士进行组织纪律和全局观念的教育,要求部队服从领导,听从指挥。
图片
如此一来,就使得交通指挥小组的权威逐步树立起来了。各车队在执行任务时,都能听从调度,做到令行禁止。据统计,从2月下旬起到部队全部胜利班师回国,共有325个车队往返,均未发生过不服从调度和大的堵塞现象。当坦克装甲部队和重型火炮部队首先胜利回撤时,各调整哨所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进行卡放,有的车队被卡住的时间较长也毫无怨言。他们说:这样统一调度车辆,表面上看是慢了,实际上是快了,我们坚决服从!
实战的经验教训证明:大兵团作战,必须要有精干、权威的交通指挥机构(甚至可成立战时军事交通司令部),并应在战斗打响之前就成立。主要领导人员要由有实践经验和熟悉部队工作的指挥员担任,下面的工作人员要懂业务,要包括作战、后勤(车管运输)、工兵、通信等部门的干部,以及管理民兵、民工的人民武装干部。同时,必须明确交通指挥小组的职权范围,由上级指挥机关统一制作袖章和指挥旗,制订战时交通规则,并在战前通知各参战部队,这样,才有可能实施有权威的统一指挥。
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