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法院王凡用一颗赤诚之心守护司法公正

王凡,现为五华法院民二庭法官。
刚过三十岁的王凡,自小的梦想就“不凡”。
九零后的她,幼时便志向坚定,大学考取了云南警官学院,因为“穿着一身警服的女孩儿非常酷”;二十岁就毕了业投身进法院,因为“待在方寸小的办公桌前,却能每天得见人生百态,当上了法官还能帮他们解决大的小的问题,也很酷”。
工作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王凡带领团队在2020年全年共计受理案件403件,审结363件,结案率90.07%,办案数量居全院精审团队第一。
在过去不久的三月,她在2020年的成绩得以收获一份全省法院执法办案先进个人的肯定。
“坚守本心 以情解法”
赢得当事人肯定
图片
自2010年加入到五华法院的大家庭,王凡先后于审监庭、审管办、民二庭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拾级而上,什么岗位都历练过了,人也就磨出来了。
2020年全年,王凡团队共计调解结案93件、撤诉结案124件,调撤案件共计217件,调撤率为59.78%。充分引导当事人以平等协商、互让互谅的态度解决纠纷,既化解眼前争端,也化解潜在矛盾,做到案结事了。
在其曾处理的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的案件中,两被告是父子,孩子智力残疾,事发当天在公交车上与原告发生争执后原告的手被划破,当时经治疗处理后无碍,谁知几个月过后,原告的伤口演变至严重破伤风感染,并最终导致食指截肢。
一方是靠母亲做环卫工人维持家计的特殊家庭,一方是被鉴定为十级伤残的七旬退休老人,考虑到这个案件的特殊性,王凡耐心细致的对双方做了大量工作,并反复三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协商,在法、理、情的交互作用下,最终促成这个案件调解结案,赢得当事人的肯定。
人的情感会有感性的偏颇,但司法尺度却容不得毫厘非理性的偏差。但如果坚持以人为尺度出发,在司法的边界内精准地寻找到坐标,如临其境地进入当事人的利益和情感诉求,准确把握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就能最大限度地找到突破口,以平等地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实践在行动中,在细节里,就会掷地有声。
“深研究 寻突破”
她以侦探思维缜密断案
2020年1月,五华法院受理了一起人损案件。
刘某某从叶某处承揽了一起室内装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被其雇佣工人李某某正在使用的作业工具,一台切割机割伤右手。
刘某某因此住院治疗25天,在出院后与叶某和李某某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将其二人列为被告诉至法院。
本以为是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但在两次庭审的过程里,那台使原告致伤的关键作业工具,却在原被告和两位证人的证言里前后互驳,左右矛盾,变成了“薛定谔的切割机”。
在只有两个人在现场的房间,刘某某一直主张是李某某未拿稳致使切割机掉落致其受伤,而李某某反复强调是受害人刘某某自己未拿稳砸伤自己。
“谜题虽然重重,但真相只有一个!”
在认真地查阅全部卷宗和材料,案情脉络掌握有余的情况下,王凡带着团队,在该案第二次开庭时,在庭审现场使用各种道具进行了情景模拟,最终通过模拟实境,结合当事双方的陈述,采信了与结果匹配度重合较高的原告陈述,对案件做出了清晰精准的判决。
最终案件判决后,各方当事人均服判未上诉,达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
法官在判案时并没有开启上帝视角,所以并不能掐指一算就知道案件事实。这个案件比较典型的是,在当事人的陈述和证人证言存在真伪辩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一种接近侦探式的思维,对证据链条,多方的陈述和其证明力进行取舍,并最终形成确信。查明事实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看证据。真相往往也只有一个。
案件参差多态,但在巧用妙手解题的法官手下,再是错综复杂的谜团,也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公平和正义从不挂在嘴边”
因为一直烙印心中
图片
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承诺,我们不常听她们言及,但他们一直在行动中践行。
王凡团队在2020年办理的案件中,无一起超审限案件。
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为100%,案件平均办理天数为83.15,远低于全院案件平均审理天数。
在王凡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始终将坚持为人民服务,将维护当事人放在第一位。
总是为当事人考虑,方便当事人,案件审理期限较短,尽可能的维护当事人利益。
她以耐心、细心、热心、诚心的态度,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切实为当事人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处理纠纷。
不管是组织调解,还是威严立于审判席,她讲法律也讲人文,让当事人总能受到法律教化和人文关怀。
王凡及其团队,人均三十出头的年纪,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还会在五法这个大家庭里,愈加结实地成长。
但就是这样一帮年轻的力量,始终朴素且坚定地笃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这是一名平凡的法官王凡,执业10年,写下的不凡。
这样的法官,实在是酷。
来源: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微公号
责编:杨芮
编审:周晓雪
终审: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