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布袋木偶戏:方寸舞台上的“指尖艺术”

形态各异的布袋木偶,在娴熟的技艺下栩栩如生,配以声情并茂的唱腔和台词,表演更加活灵活现。说到布袋木偶戏很多人并不陌生,在河南太康,流传甚广的布袋木偶戏不仅是庙会上必备的桥段,更是陪伴当地百姓的本土印记。

在太康县马头镇吴振岗村,提起身怀四门“非遗”技艺的能人吴培中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从16岁开始学习布袋木偶的制作表演等技艺,60年来从未停止木偶事业。

“第一次演出叫响是在1988年河南省第一届艺术节,1993年的时候,在苏州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演了,掌声不断,我自己获得了特等奖。从那以后,中国中南六省,湖南、湖北、河南、海南等六个省都把我的节目纳入到他们的春节晚会上。”吴培中老人介绍说。

布袋木偶戏又称“独台戏”、“扁担戏”、“布袋偶”,在民间兴起距今至少已有400多年历史。布袋木偶戏以其表演道具制作形象逼真、吹哨仿音委婉动听、演出剧目语言滑稽可笑受到豫东一带百姓的推崇,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舞台”。太康布袋木偶戏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太康木偶戏的重要传承人,吴培中更是将太康木偶演绎到了近乎极致。1995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被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民间艺术家联合会授予“世界民间绘画、雕塑艺术大师”。

据吴培中介绍,布袋木偶戏的最大特点是,它能一人操纵多个角色,双手“指挥”千军万马,用唱腔传达喜怒哀乐。能够演出的剧目有《猪八戒捉妖》、《麻老五卖豆腐》等,每个木偶都是自己琢磨、缝制出来的。除了木偶戏,吴培中还掌握着传统绘画(县级)、土方制酩酼酒(县级)、民间纸扎(县级)等四项“非遗”技艺,由于找不到徒弟,吴培中的三个儿子就跟着父亲学习,准备慢慢接过老人的接力棒。

“ 我从14、15岁的时候,跟着我父亲还有弟弟出去演出,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学习这个木偶戏。到过河北、信阳、长垣、封丘这些地方,从那开始以后,我就爱上这个木偶戏了。”吴培中大儿子吴西贞说。

在自家门口,吴西贞将一个形似布袋的小舞台撑挂起来之后,自己钻进去,口中含着一个特制的扁平拟音哨子,用哨子唱出《王小砍柴》中王小的对白来,他在布袋中两手分别举着王小和老虎,只见老虎上蹿下跳,不停地变换攻击动作和砍柴的王小打斗起来,十分精彩。“我父亲是传承人,他现在传承给我,我将来也会一代一代继续往下传,一定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不能失传。”吴西贞说。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玉新 太康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