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之 遵化西铺纪念馆

红色印记之

遵化西铺纪念馆

西铺纪念馆位于遵化市建明镇西铺村。西铺村地处半山区,有“五山、六梁、七道沟”之称,山多地少,沙多土薄,每年只能收获一季粮食,主要是高梁、谷子等粗粮作物,曾是有名的穷山村。

村史馆内景

解放前,西铺村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在地主阶级的盘剥和长期战患的蹂躏下,穷困潦倒,民不聊生,百孔千疮。全村150多户人家,主要靠扛活、砍柴为生,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事屡屡发生。“糠菜半年粮,夜住破草房,全家一床被,三载着一装”成为当时西铺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解放后,西铺人在党的领导下,实行了土地改革,村民分房子分地,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许多农户在生产、生活上仍存在着耕畜、农具和口粮不足等困难,特别是单身独户的农民经不住天灾人祸,很快又出现了新的贫困户。

穷棒子社社员

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1952年10月,王国藩联合23户贫雇农办起了农业初级合作社,并被推举为社主任。社里只有230多亩薄沙地,社里唯一的一头驴,还有四分之一的使用权属于没有入社的村民,人们把他们叫做 “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地上无资源,他们就从山上取,每年冬天都顶风冒雪,背着粮食和行李到40里外的山上打柴卖钱,借以增添农机具和增加集体收入。到1955年,“穷棒子社”拥有大牲畜52头,大车5辆,养羊200只,集体办起了漏粉、磨豆腐、铁炉等副业,全社总收入52567元,比1953年增加6.7倍,集体资产达到10万多元。而且一改过去多年的缺粮村面貌,当年向国家交售余粮5455斤,棉花1943斤, 花生131553斤,生猪50头。社员每户分得现金247.7元,粮食1943斤。1955年,全村实现合作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1963年1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接见了王国藩

1955年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刊载王国藩合作社的事迹文章,按语中指出:“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毛主席把“穷棒子社”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使之成为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面旗帜,西铺村和王国藩从此闻名国内外。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李先念、陈毅、胡耀邦等同志及许多外国元首、国际友人多次到西铺村参观考察。

村史馆

为了让“穷棒子”精神昭示后人,西铺村于2007年建立展览馆,位于村部院内,共有5间房屋,占地12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