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1+4”!郑州大都市区“朋友”齐聚,最新发展动向是……

图片
郑州大都市区在中原城市群中的位置
4月13日,随着《郑焦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正式发布,郑州与周边的开封、新乡、许昌、焦作四个城市(除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了最后补缺。
这,不仅是中原城市群郑州大都市区“1+4”布局的阶段性终点,更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幅员3万多平方公里、有近3000万人口的郑州大都市区五座城市,吹响了新一轮抱团发展的“集结号”。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城如何找准定位、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实干创新,从而实现1+4≥5的发展效果。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五地联动,盘点并解读五地五城那些让我们欢欣鼓舞的重大利好、最新发展动向,以及这一重大战略对促进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图片
郑州大都市区朋友圈
五城怎样加深友谊?
顶端新闻·大河报 记者 刘瑞朝 摄影 白周峰
郑州大都市区将构建路网共建网络
今年启动建设郑州至洛阳高速公路
图片
飞驰的郑州—开封城际高铁
4月13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郑州市2021年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郑州将全力推进都市圈快速通道共联工程。围绕郑州“1+4”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谋划并启动与周边4地级市快速通道连接,构建郑州与周边新乡、焦作、许昌、开封的路网共联交通网络,提升郑州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
同时,加快推动郑州至洛阳高速公路各项前期工作,确保2021年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京港澳高速与北三环、连霍高速与前程路等高速出入口和G343、S541、G207等国省干线公路各项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S541、G207等项目,全力构建外畅内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郑州将全力推进第二绕城高速环线工程。紧抓省政府加快高速公路建设“13445工程”战略机遇,聚焦郑州都市圈规模提升和路网优化,着力打造由“商登-安罗-沿黄-焦平”高速围合、总长约290公里的郑州第二绕城高速,分流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郑州市区段过境货车,缓解郑州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和污染防控压力。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为“十四五”期间实现闭环运行奠定基础。
郑开
建设郑开科创走廊 打造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
图片
从郑汴一体化到郑开同城化,不仅仅是字面的差距。今年2月初,《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被郑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郑州都市圈将以规划建设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为引领,打造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那么,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是什么样的?根据纲要,示范区将以郑民高速为界,北区规划协同建设区,在核心区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交通、教育、卫生等涉及民生的标志性项目,引导郑州优质资源向周边区域延伸,带动全领域同城化。南区规划统一建设区,与航空港实验区统筹规划融合发展。
以快速通道和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郑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省道317,谋划建设1至2条郑开连接快速通道。积极推进轨道交通K2快线规划建设,推进轨道交通通勤化、城际公路快速化、城际客运公交化,实现郑开交通同城。
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优化郑开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优势产业链延伸、集群、特色、高质量发展。加快郑开科创走廊建设,做强中原科技城、龙子湖智慧岛、鲲鹏软件小镇和金水科教园区。积极培育开港产业带,重点发展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智慧物流、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产业。
发挥荥阳故城、汉霸二王城、宋都古城及万胜镇、朱仙镇等运河名镇核心带动作用,推进运河古城(镇)的保护和修缮,打造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郑州与开封之间将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强与国家基本服务标准和制度衔接,研究建立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财政支出跨区域结转机制。
一方面,鼓励优质中小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推动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一方面,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探索建立两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互认机制。
另外,还有市民卡及老人卡互认互用、交通出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优化文化旅游资源布局等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方面的谋划。
郑许
郑许市域铁路缩短郑许“时空距离”
图片
郑许市域铁路项目昌盛路站 王苹摄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我省将加快许港、郑新、郑焦等产业带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和科技平台合作共建,推进产业圈梯次分布、链式配套、紧密协作。加快建设轨道交通网、城际快速路网,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生态空间布局,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郑许一体化,如何推进?《纲要(草案)》提出,依托综合交通走廊,推进郑许中心城区和沿廊道城镇合理分布、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形成产业、城市与生态共生共融的城市组合布局。
一方面,加快建设许港产业带,大力发展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及现代物流、跨境电商、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加快推进郑许市域铁路、郑南高速郑许段、华夏大道南延(省道225)等郑许快速通道建设,以及国道234、省道227、省道228等郑许快速通道建设。根据计划,今年确保郑许市域铁路实现轨通。
同时,推动打造新郑和长葛中间地带生态涵养区,推进南水北调渠水系生态廊道、区域干线交通生态廊道建设,协同开展跨区域河流改造提升,推进郑许生态环境协同建设。
郑新
打造郑新一体化发展创新产业走廊
一在河之南,一在河之北,郑州与新乡的跨河发展,很早以前就成为两个城市共同探讨的话题。那么,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的覆盖下,郑州和新乡,如何在大都市区的建设中变得更加密切呢?
根据了解,我省将加快郑新产业带建设,推动郑州、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作联动,打造郑新一体化发展创新产业走廊。
《纲要(草案)》提出,加快推进郑济高铁公铁两用桥、安罗高速原阳至郑州段等郑新快速通道建设,以及省道225等普通干线公路前期工作。
郑州与新乡的关系,真可以用一衣带水这个词来形容。大河报记者了解到,两个城市将共同推动黄河生态流域保护,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共建郑新快速通道、南水北调中线、黄河水系等生态廊道,打造黄河国家文化生态走廊、郑新连通水系生态景观带。
和普通民众相关的是,加快郑新两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一体化,提高郑新两地通勤人次,促进生活便利化。
一大波“红利”走来
顶端新闻·大河报 记者 郑松波
郑汴两城2005年启动一体化建设,历经15年,由一体化走向了今天的同城化。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份,一份《郑开同城快速通道研究汇报》中提到的郑开之间正研究的5条快速通道方案,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5条快速通道方案分别是科学大道、郑开大道、绿博大道、陇海快速路东延、南三环东延,总体设计理念是要实现“30分钟通勤交通圈”、“80公里/小时速度”的快速通达目标,以及通过差异化多彩通道、满足郑开同城化多样交通需求等愿景。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这一方案人们纷纷猜测:郑开之间是不是要建设快速通道了?并对快速通道将带来的改变充满期待。30分钟通勤圈,那去郑州不就跟从开封东郊跑到西郊吗?郑州人上班开车也得30分钟吧?
还有人提出建议:郑州到开封的高速能否免费,豫B车辆在郑州区域内高速通行能否像郑州的机动车一样享受免费政策……
对城市重大政策风向,房地产领域总是率先做出反应。有专业人士判断,随着郑开同城化的进一步发展,两地经济、政治、文化将加快融合,开封楼市将迎来更多关注。有一部分郑州人将在开封构建自己的第二居所;有一部分收入不高的、年轻的郑州人会考虑来开封购房、工作;如果郑开两地产业在未来进一步深度融合,来自郑州的职工也有很大可能考虑在开封安家。今年以来,郑州的房价有所回升,根据以往的经历,郑州对周边城市的房价有明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封的房价趋向稳中有升。
2020年8月26日,《关于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情况的报告》出炉。下一步,郑州将加快推进郑州—开封深度同城化制度创新的示范地区落地,打造黄河下游安澜与绿色发展典范,进一步极化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激发城市发展动力,建立郑州与周边城市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
根据介绍,本次空间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全域国土面积7567平方公里。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可以预见的是,从一体化到同城化,消除两城之间的城市壁垒以及对接两地公共服务资源将成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快教育、医疗、文旅等方面的同城化步伐,使得两地百姓能够享受到双城的红利以及更为完善的商业配套、政治配套以及生活配套,这些才是郑开同城化的奋斗目标。
三桥连两岸黄河屏障变生态长廊
图片
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的王府井奥莱·平原小镇全景鸟瞰图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张波 张亚林
2019年,河南省政府以郑州为中心画了一个圆,圈定“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五城抱团发展。共绘一张图、共下一盘棋、共织一张网、共算一本账、共铆一股劲,打造“郑州都市圈”。近日,随着《郑焦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正式公布,“郑州都市圈”五城圆环得以圆满闭合。
郑新一体化桥头堡先行
2019年10月,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规划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郑新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策略,规划范围包括郑州市、新乡市全域。
向郑州大都市看齐,距离郑州最近的平原示范区一直努力与郑州融城同频。如今每逢周末,连接郑州、平原示范区的601、602路郑平公交几乎爆满。来自于平原示范区交通部门的数据显示,在郑州工作、在示范区生活的“双城生活”一族,据初步统计,有大约1.5万人。
新乡市位于黄河北岸,与郑州一河之隔,三座桥梁连接郑新。两地密集的路网不断完善着郑新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增强与郑州向心发展的合力。
平原示范区作为桥头堡,近年来不断推进郑新之间路网、交通方式互联互通、无缝衔接,平原示范区先后组织编制多项规划,提出在G107(中州大道)与G107复线(107辅道)之间新增龙凤大道(含跨黄河大桥)规划,在平原示范区与郑州之间形成新的交通走廊,加强与郑东新区、郑州南、新乡东之间的交通联系,提高区域跨黄河通道的能力,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交通基础支撑。
根据《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郑新两地生态共建方向明确。具体来说,两地将共同打造黄河国家文化生态走廊,建设郑新段黄河湿地公园;共建郑新快速通道生态廊道、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廊道、黄河水系生态廊道,打造郑新连通水系生态景观带。作为黄河流域唯一获黄委会批准的滩区试验区,目前平原新区已开始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生态廊道、高滩淤筑、水系联通等13个项目。将黄河这条郑新两市间的天然屏障,变为郑新一体化发展的连接枢纽和生态廊道。
产业支撑补强城市配套
去年6月5日下午,平原示范区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航空产业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至此该区已有11所高校落地,打造大郑州都市区新的高校聚集地。以融创冰雪文旅城等8大文旅项目为主体,发展以泛体育为特色的文旅产业。以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华兰单抗为龙头,6大生物技术项目为支撑,建设大郑北冷链物流产业园、绿色智能科创园、河南检验检测园等6大专业园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郑新产业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为真正让新城居民住得下、稳得住,平原示范区围绕群众就学、就业、就医等热点问题,缺什么补什么,不断补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郑州与平原示范区两地间的高端教育资源不断融合,其中郑州八中和金水区纬五路一小等六所学校启动开工建设,预计投入资金超10亿元。承接郑州优质医疗资源,推动郑州与平原示范区医疗功能共建共享,目前,省医平原医院主体已经封顶,即将投入使用。
“六大对接”助推郑许双城共赢
图片
许昌芙蓉湖 牛原摄
顶端新闻·大河报 记者 杜文育 李思远
今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推进郑许一体化,持续加强交通、产业、生态、平台、功能和空间“六大对接”,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
“六大对接”如同金线,将郑许两地牢牢系在一起,编织成融合发展的画卷。2019年以来,许昌共谋划实施各类项目95个,以项目建设成效推动“六大对接”落地落实。
图片
交通对接方面,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完成投资53.2亿元,地下盾构区间实现全线贯通,土建工程已完成91%。2019年10月开工建设的忠武路项目,对接郑州市梁州大道,总投资55.5亿元,是郑许之间又一条大通道,建成后将成为许港产业带重要的一条轴,其中许鄢快速通道至新元大道段已于2020年10月建成通车。文峰北路提升改造工程于2020年7月建成投用。新107国道许昌段建成通车。
产业对接方面,许昌着力打造“智造之都”,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基地顺利落地并实现产能目标,中德科技园、许昌裕同产业园智能工厂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平安·许昌智能制造科技园项目顺利落地。
图片
许昌中央公园 牛原摄
生态对接方面,许昌全力打造“宜居之城”,重点推进廊道绿化、水系打造和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等工程。
平台对接方面,许昌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建设。许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2020年5月获批,正在加快建设进度;在此基础上,许昌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全面启动。
功能对接方面,许昌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进教育、体育、医疗等项目建设。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许昌校区、市体育会展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
空间对接方面,许昌重点实施双创宜居示范区、市域铁路沿线、忠武路沿线、市域铁路压覆矿区等开发建设,着力打造支撑郑许一体化的支撑点。
云台山、太极拳两大文旅品牌未来可期
顶端新闻·大河报 记者 李岩
作为郑焦一体化发展中“两山”“两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闻遐迩的云台山、太极拳两大文旅品牌,近几年通过内外兼修,无论是品牌内涵还是外在形象,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蝶变”式出圈发展,引人瞩目。
云台山:
美学引领,爆品不断发展“出圈”
图片
▲云台山汉服花朝节现场
位于修武县的云台山景区,如今已经是国内文旅界妥妥的第一梯队,知名度、美誉度步步攀升,成功创造了“云台山新现象”。在“云台山新现象”背后,是该景区开拓思路,不断创新的生动实践。从全国首批AAAAA级景区到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从“黑色主题”到“绿色印象”,从带动3万余人就业到开拓多元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云台山景区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一年又一年的不平凡。
云台山坚定“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管理服务为核心,市场营销为支撑,项目建设为抓手”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信心,打出了网红IP活动、政策激励、创新营销等市场重启的文旅“组合拳”,全力推进16个总投资200亿元的“云系列项目”,不断升级云台山的“五员一体”优质服务,实现了疫情后市场启动全省第一,游客人数全省第一,综合收入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如今,云台山电音节、云台山音乐节、云台山汉服花朝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已经成为业内爆款,成为教科书式的营销项目。
更为重要的是,在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提出的美学理念引领之下,云台山以美学为抓手,结合“嵇康淬剑池”“刘伶醒酒台”等竹林七贤遗迹,紧扣年轻人口味,打响了汉服概念,连续举办的多届汉服花朝节,美不胜收,引人瞩目。
汉服与景区,在云台山发生了“化学反应”。美学和游客,也在这里有了相辅相成的极大提升。
太极拳:
成功申遗迎来重大发展利好
图片
▲太极拳申遗成功当晚,温县陈家沟举行太极拳展演。
2020年12月17日,历经12年不断努力,由中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申遗成功,圆了太多国人心中的梦想。
这个在太极拳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政策利好,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带来契机,也坚定了文化自信,阐释出了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也为郑焦一体化带来了更为重要的文化内涵。
如今,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走访,也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里正在明显发生着变化。无论是太极拳的学练氛围,还是服务于游客的民宿建设,这里和云台山一样,也在发生“蝶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曾表示,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里到外的形体表达,是东方传统智慧的动态符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哲拳’”。太极文化博大精深,源自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代表。以太极拳申遗成功为契机,提炼太极拳符合当代需求的精神价值观,倡导全民习练和规范太极拳教育体系,将成为增强民族精神独立性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可以说,太极拳在长时间的流传中逐步走向世界,提供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民间交流自然而然走出去的一个优质范本。
4月14日,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还从焦作市体育局获悉,焦作市人民政府日前已经接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复函,在焦作已经发展多年的“一赛一节”(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云台山旅游节)中的“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将更名为“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
去掉“交流”,涵盖更广的此项大赛,必将为太极拳的进一步传承、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值得我们期待。
———————————————
来源:顶端新闻·大河报
编辑:薛定鑫 审核:秦园园 监审:蔡二欣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