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女杀手假扮恩人之女,毒害死抗日名将,建国后在台湾沦为窑姐

1948年,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国民党内部一片混乱,国统区的人民也翘首以盼解放军的到来。1948年11月3日,解放军正式进入沈阳,标志着我党全面控制了中国东北,东北迎来了解放。
不久后,时任松江省主席的冯仲云给东北邮政总局提了一个建议:单独为一名革命烈士发行一套纪念邮票。中国数十年的抗争历程中,革命烈士众多,但在那之前,解放区的邮票中,还没有哪个烈士能有一套纪念邮票。
冯仲云亲自给东北邮政总局提的这个人是谁呢?
李兆麟。
图片
他是抗日名将、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他在哈尔滨民间的威望,让任何国内外反动势力都胆寒,因为他做事刚正,打仗英勇,又是东北本地的将领,老百姓都打心里服他。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水道街9号,被国民党特务勾结汉奸、土匪联合暗杀。李兆麟血案震惊全国。彼时,国共两党正处于极微妙的状态,李兆麟的牺牲用血擦亮了万万国民的双眼,让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狼子野心暴露了出来。
杀害李兆麟的凶手,却在第一时间跑了。
李兆麟的纪念邮票发行时,暗害李兆麟的罪魁祸首正躲在台湾。和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凶手不同,这个人不是凶神恶煞的大汉,甚至不是个男人。她是个女人,是个中苏混血女人,还是个漂亮女人。1946年,正是这个女人以假身份骗取了李兆麟的信任,从而有机会对李兆麟痛下杀手。
彼时身在台湾的她当然看不到那套邮票,但她或许一辈子都记得李兆麟将军的脸。这时候她还没想到的是,逃往台湾后,想象中的“好日子”并没有来。她在台湾历经波折,最后落到了窑子里,一辈子没能回到东北故乡。
在台湾被那些男人当作玩物的时候,她或许会想起东北的种种往事,如果想到这些,她一定会想起李兆麟的脸。毕竟人在做,天在看,犯下的罪,总有一天会还。
图片
一,李兆麟
1910年11月2日,李兆麟出生在辽宁省灯塔市铧子镇小荣官屯。他的家庭相比起同乡的其他农民,算得上富裕,所以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李兆麟的家人有进步人士,让他受了不少革命思想的影响。
他的姨父叫张一吼,是东北军的军人,还是一名营长。后来张一吼所在部发生了哗变,张一吼也因此被革职。张一吼脱离东北军后,接触到了共产党,加入了地下党组织。李兆麟和这位姨父的关系很好,从小就听他讲革命思想。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占东北,国民党政府却一直推行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李兆麟也因此生出了革命的理想。他曾经在书上刻下过八个字:“运思出奇,横扫千军”,表达自己收回祖国河山的雄心壮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姨父张一吼和其介绍的革命人士的影响下,李兆麟说服了母亲,自己卖了一车大豆筹路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离乡之路。
图片
那一年李兆麟21岁,家乡父老却舍不得他,因为李兆麟虽然家庭相对富裕,却从来不欺负穷人,反而会帮他们声张正义。李兆麟在那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领导能力。
第二年,从北平回到东北的李兆麟,身上已经颇具领袖气质了。他联合冯基平、杨寿天,在辽阳县铧子乡小堡一带组织建立抗日义勇军。不久之后,李兆麟主持召开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宣告正式成立了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
时年22岁的李兆麟,已经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众多革命领袖之一。他经常带队作战,在东北地区打汉奸土匪,也和当地的农民、工人一起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宣传共产党的革命思想。李兆麟后来之所以能在东北地区深得民心,也正是这些细微的举动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1932年7月,李兆麟联合奉天界的林子升、辽阳各地的山林队以及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加起来近万人。8月28日深夜,在李兆麟的带领下,近万人的队伍集合攻打奉天,伪军、日军的航空处、兵工厂、电台均被毁坏,连飞机库里的飞机都被他们烧毁了七架。
这次行动轰动全国,让日军司令部也恨得牙痒痒。李兆麟带领的队伍在东北长期的游击战斗,既给了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积极信号,也是捅在日军和蒋介石政府身上的锋刃。
图片
(东北抗日联军)
但是,从军队人数、装备等来看,在东北地区,相比东北抗日联军,日军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何况日本人还有伪军的帮助。东北抗日联军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虽然对日军也造成重创,但在日军和伪军的双双围攻下,自身的处境也非常危险。
1940年,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李兆麟接到中共满洲省委决定,率领部队进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和学习,一直待到了1945年德国法西斯宣布投降。当然,整训和学习期间,李兆麟的部队也依然偶尔返回东北打游击,或者进行群众的革命宣传教育。
德国投降后,战争的局势就不同了。李兆麟也在这时候跟随苏军反攻东北,一到东北,李兆麟就带着东北抗日联军的干部们在各个城市里开展工作。中共中央派往东北的部队和干部还没到的时候,李兆麟就已经在哈尔滨成立了抗日联军驻哈尔滨办事处,自己担任党政一把手。
李兆麟这样做并非为了争权,而是看穿了国民党隐忍的野心,抢先为共产党抢占主动权。国民党的人自然也明白,但当时是国共合作期间,他们对李兆麟无可奈何,只能暗地打着小算盘。
图片
(苏联红军解放哈尔滨)
后来,国民党政府还是接手了哈尔滨,任命了杨绰庵为哈尔滨市长,余秀豪为警察局局长。李兆麟也只能辞去副省长职务,只留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当时,李兆麟在哈尔滨民间有巨大的影响力,经常公开以党代表的身份,组织各类进步团体和敌人作斗争。
国民党的人拿李兆麟没办法,于是小算盘打得更多了。
当时虽然是国共合作期间,但抗日战争已经基本进入了尾声,蒋介石想打内战的野心也一天一天的膨胀。在哈尔滨,李兆麟做了许多的进步工作,百姓也信服他,国民党却只能恨在心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只能想到了暗杀。
二,暗杀之前
暗杀李兆麟,以他的威望和名声,在哈尔滨绝对是一件大事。况且当时在国共合作期间,办事绝对不能牵扯到国民党身上,更加难办。
即使如此,国民党在杨绰庵、余秀豪来之前,也已经有过几次暗杀行动。
图片
(国民党特务)
刚进入哈尔滨时,领导国民党特务机构“滨江本组”的张勃生就已经盯上了李兆麟。李兆麟这个名字,是他们暗杀名单上的第一位。至于为什么要杀李兆麟,张勃生曾经对特务们解释了四点原因。
一,李兆麟虽然表面是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实际是哈尔滨共产组织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共产党很重要。
二,李兆麟虽然是共产党,但是本地的,哈尔滨还有延安来的人,杀了他可能引起党内的猜忌,挑起派系纠纷。
三,李兆麟跟苏联军队一起生活了纪念,关系很好,杀了他,还有机会挑起苏联红军对延安的怀疑。
四,以李兆麟这样的威望,杀了他,就是杀一儆百,而且有利于策反其他共产党人。
由此可见,李兆麟当时俨然已经是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刺。我党在东北的地下党人自然也知道国民党的这些风吹草动,许多人劝李兆麟少抛头露面,注意自己的安全。李兆麟知道自己影响力大,很多工作由他出面比较好做,所以每天冒着危险依旧奔波在工作的一线。
图片
(哈尔滨老照片)
1945年10月、11月,伪满江上军上尉阎钟章得到李兆麟将参加一次宴会的消息,准备以投毒和绑架的方式下手,最后因为宴会取消未遂。还有一次,李兆麟在马迭尔饭店剧场集会上讲话,国民党特务想趁机拉掉电闸行刺,但特务拉下电闸时,李兆麟已经走了。
张勃生甚至为李兆麟制定了6套详细的刺杀方案,不过均因为保护得当或国民党特务太蠢没能成功。其中最凶险的一次,张勃生亲率特务们在路上阻击李兆麟,最后将体态样貌跟李兆麟都极为相似的李均杀害。
这里提一句,李均是哈尔滨日报社总务部长,也是共产党员,因为报社的职务,做了很多革命工作。
国民党对李兆麟的刺杀从未停止过。1946年,余秀豪出任哈尔滨警察局局长后,行动更加频繁。余秀豪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戴笠的亲信。
那时候,组织上担心李兆麟的安全,想把他调离哈尔滨。杨绰庵、余秀豪到任后,更加觉得时间紧迫。余秀豪把张勃生之前制定的刺杀计划又做了详细的改动,时刻准备暗害李兆麟。
图片
(哈尔滨老照片)
到了这时候,李兆麟自然也知道了国民党的想法,他曾经当面质问余秀豪:“听说有人要暗杀我,我李某抗日十四年,对国家对人民有什么罪过?是人就把事情说到当面,干个公开,在背后鬼鬼祟祟搞阴谋算个什么东西!”
组织上想把李兆麟调走,就是为了保证他的安全。李兆麟工作做得好,在这种虎狼环伺的环境中实在太危险。组织上派人劝告他,李兆麟却依旧不为所动。他对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毛诚说:“如果我的鲜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起人民的觉醒,我的死也是值得的。”
那时候,人民对国民党想打内战的野心还一无所知。
余秀豪将对李兆麟的暗杀重视起来,上报给了戴笠。戴笠也很重视,思来想去,决定用美人计。这个美人,就是开头提到的女特务,军统的超级杀手,孙格龄。
孙格龄是个混血儿,父亲是山东的,闯关东后跟俄国人做生意,发了财,娶了沙俄一个上校军官的女儿。混血儿一般都很好看,孙格龄也不例外。俄国人的肤色和五官,中国人的骨架和身材。
图片
(国民党女兵,非孙格龄)
孙格龄不是花架子,除了容貌出色,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各方面素质都很好。进入军统后,她刺杀过一名日军大佐,因此有了“军统超级杀手”的称号。另外,因为容貌出色,又有战功,她和戴笠的关系也不一般,深得戴笠喜欢。
由此也可见刺杀李兆麟对国民党的重要性。对戴笠来说,这个美人儿是个宝贝,一般只会安排在外围收集收集情报,不会舍得拿去做危险的暗杀任务。这一次戴笠亲自派她来暗杀,也是下了老本的。
余秀豪等人经过一番探查,得知了这样一个信息:李兆麟手下曾经有一个警卫连长,为了保护李兆麟牺牲了,只留下妻女。这个连长的妻子是俄罗斯人,女儿也是混血儿,名叫“柳芭”,李兆麟跟这对母女从未见过。
孙格龄先是被安排到杨绰庵身边做秘书,因为工作上有接触,李兆麟和杨绰庵的每次接洽,都是孙格龄负责的,久而久之,也混了个眼熟。
孙格龄常常穿着干净朴素的学生装,装作倾向共产党,经常讲一些钦佩共产党,对国民党内部作风不满的话。因此,李兆麟对孙格龄印象很不错,经常给她讲革命思想,还想引她入党。
图片
(民国女学生)
但这些都是铺垫,真正让李兆麟彻底对她信任的,是一次酒会。那次酒会,国共两党的官员都有参加。孙格龄趁人不注意,偷偷找到李兆麟,向他说了一件“实情”:她的真名其实叫柳芭,是曾经为了救他而死的警卫连连长的女儿。
从此以后,李兆麟对孙格龄格外的照顾。孙格龄也趁机和李兆麟拉拢关系。另一边,余秀豪和孙格龄等人计划好了暗杀行动,孙格龄也在想办法为暗杀做铺垫。
后来,孙格龄几次表达出,母亲听说李兆麟对自己很好,两家渊源又深,很想见见李兆麟。李兆麟公务繁忙,几次推脱。
最后一次,李兆麟去了。
三,李兆麟之死
图片
(哈尔滨老照片)
1946年3月8日,妇女节,哈尔滨举行了纪念活动,李兆麟和孙格龄都参加了这次活动。那天,孙格龄在会场上又找到了李兆麟。孙格龄还先对李兆麟说,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将邀请李兆麟就“国大”代表问题进行商议。
接着,孙格龄又说,本人也有很重要的情况向李兆麟汇报。
前面那句只是幌子,后面这句才是引诱李兆麟的。除此之外,孙格龄还再一次提出了“母亲想见一见李兆麟”的愿望。一个容貌娇艳的姑娘,年华正好,父亲又为了保护自己而死,多次请求下,任谁都不再好回绝。
但李兆麟当天晚上有公务在身,还是回绝了。孙格龄怕事情败露,后来又打电话装作秘密的通知李兆麟,事情紧急,第二天下午务必前往,地址是水道街9号,就离中苏友好协会不远。
李兆麟没有多想,仍然心系公务,想着孙格龄说的那个“国大”问题。当晚做完公务后,李兆麟还嘱咐妻子金伯文,他第二天要会晤国民党要员,请把衣服熨好。
图片
(国民党女特务)
1949年3月9日下午3点半,经中共哈尔滨市委批准,李兆麟应邀前往水道街9号参加“谈判”,不料半路上车子突然发生故障,李兆麟和警卫员李桂林只能下车等待。但修车还要一会儿,碰巧哈尔滨日报社社长的车路过,李兆麟就先乘车回中苏友好协会了。
出发前,他在日历写下:“下午三时应邀去水道街9号商定国大代表。”
警卫员李桂林一直不回来,水道街9号又很近,李兆麟对孙格龄也没有多想,就干脆只身前往了,只是在离开前对秘书于凯说,让李桂林回来到水道街9号找他。
李兆麟到达后,孙格龄热情地招待,给李兆麟倒了开水,往里面加了红茶和白糖,让李兆麟先坐会儿。李兆麟对她很信任,没有多想,碰巧有些口渴,端起那杯茶水就喝了下去。
那杯茶水有问题,不是茶叶和糖有问题,是水有问题。余秀豪等人为了暗杀李兆麟,甚至想办法弄到了500毫克氰化钾,这玩意儿剧毒,在当时很难弄到,即使是国民党特务,也周转了几次才搞到手。
余秀豪的计划是,孙格龄骗取李兆麟信任后,把他骗到这里,先给李兆麟下毒,等他失去了反抗能力的时候,再出来杀死他。为此,余秀豪特地找来了土匪高庆三、孟庆云,一是为了动手,二是为了出事了用他顶罪。
图片
(民国的东北土匪)
李兆麟喝下水,察觉到了问题,厉声问道:“这水咋这么咸?”
刚说完,李兆麟就感到了一阵头晕。这时候,孙格龄赶忙跑出门,大喊了一句暗号:“再换一杯吧!”
听到暗号,埋伏的国民党特务们冲了进来,用一把“白骨匕首”朝失去反抗能力的李兆麟连刺了七刀,其中有一刀直接贯穿胸背,也就是所谓的“七刀八眼”。李兆麟彻底失去了生命气息,余秀豪等人又藏好尸体,仓皇下楼。
李兆麟的警卫员李桂林修完车后就回到中苏友好协会,听秘书说完地点后,就去了水道街9号找李兆麟。没想到,李桂林怎么找也找不到李兆麟的身影。一直等到深夜,李桂林明白这肯定是出事了,才通知市委和苏军司令部。
不久后,水道街9号就被苏军包围,李兆麟的尸体也终于被找到。李兆麟的死讯很快传了出去,在哈尔滨乃、东北乃至全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人们从这件事中彻底看出了国民党的阴谋。我党和苏军也立刻着手抓捕杀害李兆麟的凶手。
图片
公安局局长余秀豪不得不做做样子,立刻“抓捕嫌疑人”,实则悄悄给几名特务发了钱,让他们离开,如若暴露,立刻自杀。动手的土匪孟庆云,被余秀豪下了慢性毒药,当作凶手关了起来。
孟庆云刚被苏军接走,就毒药发作死了。这样一来,死无对证,余秀豪虽然贼喊捉贼,但即使被怀疑,也没有证据,至于罪魁祸首孙格龄,已经远远逃走,后来直接逃到了台湾。
直到全国解放后,这些真凶才被揪出来正法。而主要的凶手余秀豪、何士英、孙格龄,早已经躲到了台湾。不过,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这三人都是戴笠的心腹,毛人凤自然不会重用他们。只有孙格龄因为容貌美丽,还能博得毛人凤的一些喜爱。
后来,毛人凤和蒋经国争情报机关的控制权,结果被蒋经国玩死,只落空名,没有实权,没过几年就愁死了。毛人凤一死,和他关系密切的孙格龄也被蒋经国抛弃。
这时的孙格龄已经是年老,但容貌还在,为了谋生,居然沦落到了窑子里,成了男人的玩物。想当初,她侍奉的男人是位高权重的戴笠,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纵观她的经历,也一直靠着卖弄风骚上位,行事无不危害国家社会,也是罪有应得。
图片
(李兆麟一家)
孙格龄一直活到了上世纪90年代,而被她害死的李兆麟,终年只有36岁。如果李兆麟没有牺牲,以他的思想、才干和威望,也许会为革命事业献上更大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