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40多年,强军故事在这个大家庭接续传承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邱晓鹏

孙嫣然,26岁,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通信连排长

父亲孙庆亮,东部战区空军某特种机型第一代飞行员

母亲温咏梅,曾是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心理工作站心理咨询师,现已退休

姥爷温德启,曾历任原总参通信部通信兵、政治工作处干事、指导员

孙嫣然一家三口

40多年来,孙嫣然一家三代四人从军,薪火相传、情系国防,强军故事在这三代人中接续传承。

光荣

三代人、40多年

“从军一日,奉献一生”

山东省成武县,文亭湖畔,坐落着一栋老旧的居民楼,温德启就住在这里。

1963年,18岁的温德启参军入伍,在原总参通信部担任通信兵。从军16年来,他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先后辗转重庆、南京、西安、成都、西藏五个城市。一本泛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后字二八九部队”影集记录着老人的过去与辉煌。这本影集是姥爷从军的见证,也是我们家的宝贝。”孙嫣然说。

如今,古稀之年的温德启思路清晰,说起当前在部队的事仍然中气十足:“从1963年参军入伍算起,我当了16年兵。”16年里,温德启曾参与过周总理批示的“530工程”任务,也在基层连队担任过通信兵、政治处干事、政治指导员,受到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当兵,就是要崇军尚武,保家卫国。”老人说,“凡是组织交代的任务,再苦、再难,也要完成。”

姥爷温德启

1984年,温德启的女婿孙庆亮招飞入伍,“天天有飞行,常年有任务”成了工作常态。一年到头,孙庆亮所在的大队有大部分时间在外执行任务。在孙嫣然的记忆里,“爸爸是军人,每逢过年过节,一家人总是聚不齐。”孙嫣然说,“我中考、高考时,父亲都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

常年执行飞行任务,孙庆亮的腰间盘落下了病根。“从军一日、奉献一生”,这是孙庆亮从岳父那里学到的作风,现在他也常常这样教导女儿。

在父亲的影响下,孙嫣然在2014年如愿考上了军校,成为了一名共和国军人。4年后,她被分配到东部战区某场站通信连,成为了一名男兵连的女排长。2018年夏季,孙嫣然接到任务带队参加场站组织的岗位练兵大比武,她立即带领有线排在野外开展应急天线架设课目训练,顶着烈日,一遍一遍练架设、练撤守、练速度。外表柔弱的她,在训练场上丝毫不逊色于男兵。

什么是军人的光荣?姥爷温德启铿锵有力地说:“听党指挥,崇军尚武,保家国平安。”

坚守

报效祖国、不辱使命

“干就干好”的敬业精神一直在

从迷彩绿,到飞行服,再到如今孙嫣然身上的天空蓝,40年来,军装的颜色样式在变,武器装备不断升级,不变的是祖孙三代人“非干好不可”的拼劲儿。

1973年,温德启所在部队奉命进藏执行“五三零”输油管道铺设工程,温德启的主要任务是架通格尔木到拉萨的通信线路。同年5月30日,部队开拔进藏。高达5700多米的唐古拉山,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一年四季都吃不上青菜。渴了就抓把雪、饿了就啃点冻馒头,每天晚上睡觉脑袋里就像灌了铅,又胀又痛,缩头绻腿才能睡着。

为了能顺利打通输送管道的通信线路,温德启与战友们用绳索拴在陡峭万分的悬崖上开路、在冰河上架桥,翻越了日月山、橡皮山、脱土山等崇山峻岭,跨越了沱沱河、通天河、五道梁等天险急流。“在那段日子里,冰冷的铁锤与凿子几乎从未离开过双手,满手血泡是经常的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敞开了一条万米天渠。”温德启老人感慨地说。“党和国家布置的任务,不仅要肯干,还要干好”成了这个军人之家的传统。

父亲孙庆亮

孙庆亮半辈子都在跟飞机和飞行学员打交道。从最早飞运输机到改装为特种机,每次进行带战术背景的课目训练,孙庆亮都会与战友交换想法和经验。从地面准备中的战术讨论,到空中实战演练,他不放过任何一次提升的机会。

战时是战斗员,平时是教练员,成为了他的真实写照。在带教飞行学员中,他注重培养飞行学员的自主能力。空中教学,他设置多种训练情境,拓展学员自主能力维度空间;带飞训练,他从最开始便着重强化学员的自主意识。飞行学员小陈记得,孙教员带我飞的第一个架次,我飞得很烂,各种数据都保持不好,他并没有“手把手”告诉我应该怎么查阅仪表便于操纵飞机,而是从我平时的飞行习惯入手,帮助我分析自己的飞行特点,让我选择固化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飞行三十多年来,他带教出十多名学员,不少学员已经成长为部队飞行骨干。他告诉记者,打仗没有套路,教学更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培养更多能自主作战、能打胜仗的蓝天雄鹰。

姥爷和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孙嫣然有了榜样。初进连队,实战化的训练、快节奏的生活让孙嫣然很不适应,也让她曾感到本领恐慌。她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通信业务,提升能力水平;跟连队官兵一起参加体能训练,提升身体素质;向连队主官、老班长请教管理方法、带兵技巧……如今,孙嫣然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带兵人。

传承

一家人,一股绳

延续浓浓“军旅情”

“老爷子有很大的军旅情怀。”孙嫣然印象里,姥爷家有两样最宝贝的藏品,那是他十多年军旅生涯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两样藏品在姥爷的精心保护下,尽管经历岁月,依然光洁如新。一件是他的军功章,另一件则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的荣誉奖状。姥爷讲战斗故事讲到动情时,都要从柜子里拿出这两件“宝贝”给她看,满脸洋溢着自豪。

“老爷子在军队摸爬滚打了一辈子,人生的高光时刻也都留在了部队。”孙庆亮笑着说。每逢家庭聚会,温德启就会把当年在部队时当新兵抢掃把,到当班长带新兵;在高原上烧牛粪取暖,到偷偷地在水壶里装马奶酒;退伍后战友聚会,到给战友扫墓,这段经历再讲一遍。每次讲得都那么认真,好像他从没讲过、而大家从没听过一样。

到了孙嫣然这里,孙庆亮也是原样照搬,从她孩提时代,就开始给她讲军旅故事。“参军入伍,精忠报国”的思想也以这种方式传承融入孙嫣然的血脉之中。

一家人,一股绳,一条心。孙庆亮的妻子温咏梅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夫妻俩相恋相知30年,可真正朝夕相处的时间却不足千日。孙庆亮飞行任务重,在外驻训三五个月是常有的事儿。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温咏梅一个人手中。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做军人的家属,你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我也是一名军人,我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家里三代军人,多光荣!”

40多年,从少年到中年,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成材,优良传统接续相传,温德启心理充满欣慰。

(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