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摩天大楼崛起:中山需要怎样的地标?

4月15日,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暨建筑与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2021年第三次会议召开,审议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心、保利长大湾区总部、中山市天弓智慧城等7个项目建筑方案。
根据《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心建筑方案》,位于岐江新城范围内的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的超高层建筑计划建设高度为498米,是中山目前规划建设的最高建筑。这将是中山未来城市天际线的代表作之一。
目前,已经建成的中山最高楼为古镇利和威斯汀酒店,高305米;中心城区则是完美金鹰广场的甲级写字楼,高238米。这两座大楼启动于2015年前后,分别代表了传统专业镇的产业转型路径与中心城区的商务集聚趋势。
根据开发建设要求,中山去年拍出的马鞍岛地块上,也出现了高度介于450米—460米的超高层建筑规划。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中山重点片区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标配”。
中山摩天大楼的新时代正在到来。从目前的建设规划来看,未来中山高楼群将呈现“双区闪耀”,岐江新城和翠亨新区的新高度崛起,鲜明体现了中山“强心战略”和“环湾布局”的思路。
城市天际线:
追溯城市升级之路的线索
去年8月,中山中心城区最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完美金鹰广场写字楼部分楼层投入使用。这栋总高度达238米,共48层的甲级写字楼,是中山中心城区目前的第一高度,建筑面积达8.4万平方米。
图片
完美金鹰广场写字楼。
2015年,完美金鹰广场开始建设,目标是打造以高端服务业为引领推动“三旧”改造的新标杆,定位为国际化新平台。在完美金鹰广场之前,中山中心城区的“第一高度”是2019年动工、2012年投入使用的利和国际金融中心。在当时,这对“双子塔”超越了占据中山第一高度20年之久的128米的中银大厦,一举将中山第一高度提升到200米以上。
城市天际线的变换,是追溯城市升级之路的线索。中山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史是改革开放初的一段佳话,而中山第一栋高层建筑正是中山国际酒店,这栋于1986年首次对外营业、75.5米高的五星级酒店迅速带旺了周边商圈,并形成了时至今日仍是全市规模最大的酒店群。
经济高速发展下,90年代初,中山对金融与商业的需求催生了38层高、128米的中银大厦。此后,中山高楼发展史定格了20年。主城区的首位度让位于专业镇经济的能级,在中银大厦、信联大厦、铁城大厦等之后,中山第一轮摩天大楼热潮告一段落。
当时间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的中山呼唤更加强有力的商业综合体。2012年,利和广场以59层、209米高的“双子星塔”形象出现,成为新一轮“摩天大楼”竞赛启动的标志。
由此,中山的超高层建筑进入快速地更新换代期。与完美金鹰广场前后脚,古镇的利和灯博中心高305米的大楼也在同一时间段破土动工。这栋在2018年开业,被命名为古镇利和威斯汀酒店的大楼,反映了专业镇对现代产业服务载体的渴求,以及“中国灯饰之都”的升级思路:以城市地标驱动产业升级,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楼宇经济:
时代潮流中大楼业态的重塑
从2012年到2017年,中山超高层建筑陆续投建或落成:44层、200米高的古镇华艺广场,36层、220米高的坦洲镇盈富国际,272米高的紫马奔腾……就连南区用作工业用途的蒂森电梯试验塔楼也高达248米,是世界最高电梯试验塔之一。
图片
蒂森电梯试验塔楼。
高度竞赛背后,中山发出了鼓励发展楼宇经济的明确信号。2015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服务业新兴业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新兴业态产业规模达500亿元,发展50个产业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亿元楼宇,形成30个产业融合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力促中山成为珠三角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高地。
“楼宇经济”与服务业集聚挂钩,让超高层建筑再一次成为人们衡量城市发展能级的标尺。从纯酒店业态的中山国际酒店,到专注商务办公的中银大厦,再到商业综合体的利和广场,大楼业态也在时代潮流中不断重塑。
图片
利和国际金融中心。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这样描述摩天大楼对于纽约的意义:“那些高高耸立的大楼并不仅仅是一座一座的纪念碑。它们为纽约的发展和工业的繁荣提供了可能,它们为企业主和工人们提供了更加人性、也更加高效的空间。”
中山既需要更加高效的商业空间,也需要城市发展纪念碑。未来,中山两大城市会客厅崛起的超高层城市地标建筑,不仅将让现有的城市高度黯然失色,也让我们窥探到中山建设高品质、国际化城市的野心。
根据《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心建筑方案》,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将建设超高层建筑、高端写字楼、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服务型公寓、特色商业街区以及住宅区,用地周边规划有滨水公园、公共文化设施等,将打造岐江新城复合型总部经济引领区,以及发展布局合理、现代大商业配套服务、环境优美的综合生态商务区,助力岐江新城成为中山城市产业升级的发动机、中山城市形象提振的门户区。
服务业的挑战:
中山如何撑起“城市新高度”
“楼宇经济”热度升腾,第一高楼将在未来不断刷新。未来的中山,将如何撑起这片不断攀高的城市天际线?
曾经,商业需求不振是中山摩天大楼发展历程中的“紧箍咒”,也正是此前中山提出发展“楼宇经济”的背景。回溯到2015年,时任发改局副局长郑延婷表示:“据我们初步统计,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商务写字楼全市共有65个,大部分集中在城区,但有很多写字楼的利用率不高”。
现代服务业的壮大,是楼宇经济发展的基础。“十三五”时期,中山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从2.2∶55.9∶41.9调整为2.3∶49.4∶48.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2%,服务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今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这也是中山实现高质量崛起的必由之路。对不足的反思,并非为了否定中山建设摩天大楼的必要性。恰恰相反,土地开发强度在广东省内仅次于深圳、东莞的中山,正在举全市之力推动重大产业平台的建设,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呼唤摩天大楼的降临。
不断变换的城市天际线,在中山快速发展、扩张与转型的历程中,就像大船航行中越拔越高的桅杆。我们抬头向上仰望,看到的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更是一座城市未来的航向。
而在城市天际线逐渐升高的过程中,该如何强健自身的产业骨骼,以将城市抬至全新高度,是未来十年的中山需要回答的问题。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作者】 廖瀚;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