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和共治下的幸福圈

核心阅读

近日,和平区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2020)”,成为辽宁省唯一入选单位。该活动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联合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等45家机构开展。全国25个省(区、市)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两委、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共征集到200多份案例申报材料,最终确定85个案例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2020)”,沈阳市和平区申报的“合和共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位列其中,成为辽宁省唯一一席。

在全国市域大版图中,和平区为何能脱颖而出?居民获得了怎样的实惠?连日来,记者奔赴和平区各社区、小区、楼院,深入探访一个老城区在创新推出“合和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后,如何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杜一鸣、高级记者刘洋

“和平一家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老旧小区线路着火,不到5分钟被保安灭掉

去年6月27日凌晨4时左右,马路湾街道南九社区十马路小区一楼房外墙电线忽然起火,居民王老太刚跑出楼,忽然发现存折没带,正打算回楼取时,发现火灭了。王老太纳闷时,看到巡逻的保安尚学刚、何乃超,拿着灭火器正往上喷呢。王老太喜极而泣,“你们也太快了,关键时还是物业救了我们,有你们真安全。”

根据小区监控显示,尚学刚、何乃超两名保安从打开小区微型消防站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到把火苗控制住不到5分钟。

和平区消防救援大队队长孙海波介绍,这个小区微型消防站是消防器材箱,它是和平区推出“七有、七无”的老旧小区综合管理标准,为全区770个老旧小区全部配置消防器材箱。通过切实有效的惠民利民新举措,提高小区消防设施基础建设,加强小区安全保障。

2010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对旧住宅区进行综合改造和环境提升,但旧住宅区管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2020年,和平区以加强和发挥社区大党委的作用为突破口,建立“1+1+1”(社区党委+ 业主委员会+保障型物业)小区协商共治管理体系,形成了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居民、管理(产权)单位共同参与的协商议事机制,试点效果很好,为2020在全区全面推进落实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主体,使旧住宅区达到“七有七无”管理目标奠定了基础。

和平区小区办主任张学军介绍,和平区老旧小区多,为避免发生“一年新、两年旧,三年恢复老旧小区”的状况,和平区在对老旧小区改造之前,先征求居民意见并落实好物业管理主体,再按居民需求进行改造。

去年9月之前,和平区770个老旧小区组团率先全部落实物业管理主体。为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和平区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细化到类似于楼梯扶手一天擦几遍这样的细节问题,每年由业主、社区、街道、主管部门一起对物业主体打分考核,不合格予以解聘。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孩子不敢下楼玩”,这曾是南九社区十马路小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自嘲,记者4月12日在小区内看到,高低错落的花朵怒放枝头,柏油路锃亮,路边石整齐,园区已经封闭起来,保安在门岗向进出的业主热情地打着招呼。社区书记于艳告诉记者,此前,十马路小区三家产权单位,但实际上处于弃管状态,居民怨言很多。在和平区“品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牵头召开三次业主大会,并引进6家保障型物业公司,挨门挨户请居民投票选出最合适的一家公司来管理园区。物业公司进驻俩月,配合主管部门对园区进行改造,让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连房价都跟着涨了起来。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满满的。

扩大“两邻”幸福圈——从“小邻和睦”到“大邻和谐”

社区小邻“和睦”

垃圾站挡道、篮球场风波……一一协商解决

智慧的“家庭”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善于解决问题。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邻里之间矛盾纠纷避免不了。南市场街道八卦街社区书记李芳芳说:“社区要做的是把矛盾双方的心都捂热,大家一起坐下来协商解决,居民之间也就和睦了。”

去年7月,八卦街垃圾站问题在一场大雨中爆发了。该垃圾站位于一业主车库门前,当天下着大雨,污水和垃圾挡在了车库门前,业主一时激动,把垃圾站给拆了。小区内157户居民没地方倒垃圾,情绪激动的居民找社区、报警。社区、执法队、派出所、环卫、城管等部门顶着大雨到现场办公。公共设施损毁该怎么办?居民们的垃圾要往哪儿倒?业主车辆进出问题咋解决?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是一起群体性事件。各部门到现场一连跑了七天,最后,由破坏公共设施的业主出资,在社区多次出面做通小区内一家饭店工作的前提下,实现了垃圾站平移两米重建,最终,各方以“满意”划上了句号。现在,居民们对社区工作全力支持,志愿者天天开展志愿活动,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志愿者们每天轮值摆放地铁口等处的共享单车,并将值班情况的照片发到微信群内……

小小篮球架也在南市场和平新村社区振玉里小区引起了一场风波。为了让院内孩子们能打打篮球,小区自治管委会出资在小广场上安装一个篮球架。安装后小广场热闹了起来,但住在附近的居民对打篮球产生的噪音不满,双方一起闹到社区。和平新村社区书记张明伟与业委会委员共同商讨召开居民代表会,三次协商后,双方共同让步:篮球场在居民非休息时间开放,平时拉上隔离带,由专人管理。

春节前夕,太原街街道民族社区书画院书法家手写的161副疫情防控春联贴满了民族社区辖区内所有单元门,一边喜庆迎新春,一边提醒大家防疫莫大意;有食物过敏症的邻居被隔离后,中海社区五位志愿者每天轮流烹饪特殊食材,把带着热乎气儿的饭菜送到固定隔离点,让邻居健康平安度过隔离期……

一桩桩小事、一处处细节,居民们看到社区、街道及政府各层面为民办事的公平、公正、公道,专业、智慧,用心、用情,“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幸福涟漪不断扩大,居民们在一个又一个幸福圈叠加中提升幸福指数。

基层“大邻和谐”

驻街单位主动提供活动室联建“托管”

近年来,和平区各社区积极拓展服务外延半径,与辖区单位共建共享,合和共治,让基层大邻里更加和谐。

近日,张超每天都到高雄路上的党群活动中心施工现场看看,这是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与该社区联建的一处565平方米的活动用房,双方以共建共享的模式运营,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的退休职工和社区居民都可以到这里开展活动。张超拿着图纸说:“这里功能非常全,连淋浴间都设计了,全面提升品质。”记者看到该活动室为一层平房,褐色外立面主体已经完工,预计5月中下旬就能向全体社区居民开放。

与电业社区一道之隔的是振兴社区二十三委大院。“现在环境真好了!以前走门串户的商贩和满院子都是的违建都没了,咱们也跟新小区似的,马上就有活动室了!”在大院里,正在晒太阳的王女士说。看到小区旧貌换新颜,产权单位省交通厅还特意提供了一间105平方米的用房,与社区共建为活动基地,为大院里的居民增添一处好去处。

提升老旧小区品质,推进驻街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和服务运行的过程,是和平区“合和共治”的要义之一,全区十个街道每个社区都积极开展类似共建活动。

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院长张雷教授认为,和平区打造的“党建引领、合和共治”社区治理模式,适应了“民主自治、服务完备、治安良好、环境宜居、文明祥和”的基层社会治理要求,彰显了治理的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

合和共治让“两邻”理念,实现从家庭、邻里、小区到社区的互动,再到全街全区的践行,切实从细节上和全流程上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品质提升。

党建引领

865个党支部 构建社区治理四级体系

和平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纪律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统合治理理念、把握治理方向,把党的组织力优势转为治理优势,整合调动各方资源,推出了“党建引领 合和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刘凤兰“学习强国”一次答2002道题

4月14日,新华街道丰泽社区行善立德志愿者雷锋团副团长刘凤兰,在社区党建活动室带领团员们在学习强国APP上答题,当刘凤兰答到2002道题时,一个电话进来了,答题被迫终止了。截至当日13时,69岁的刘凤兰学习强国积分为35902分。刘凤兰说:“自从有了学习强国,团里100多人比着学。”社区书记张秀兰说,和平区在2019年初启动“品质社区”建设,以合和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社区积极发动了更广泛的力量,刘凤兰作为第三党支部书记,带领志愿者排班为鳏寡孤独等行动不便的邻居服务——从买大白菜、包饺子到清洗被褥,事无巨细。被服务的空巢老人王翠婷说:“我的亲生女儿丢失了,你就是我的亲生女儿。”老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时,是志愿者第一时间发现并送往医院的。

如今,在和平区102个城市社区,刘凤兰们成为社区“党建引领 合和共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中坚力量,社区两委班子换届时,他们是监票人,品质社区建设拆除违章建筑、疫情防控值班,刘凤兰们率领党员志愿者帮助社区挨家挨户做工作,躬身践行引领示范,成为邻里友善的润滑剂。

和平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和平区努力建强网格“带头人”队伍。按照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要求,选好配强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选择群众基础好、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作为网格党支部的班子成员。网格党支部书记及班子成员通过主持召开网格工作党内会议、牵头网格各项议事决策等举措,充分发挥网格“带头人”作用。

目前,和平区已经建立起由区委、10个街道党工委+46个职能局党委(党组)、102个社区大党委、865个党支部的社区治理四级党建架构。每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中,他们将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播种“两邻”理念,使其落地开花生根。

胡静琴工作室 老书记当导师 新书记成为“快手”

4月15日,在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胡静琴书记工作室负责人胡静琴正在对6名社区书记进行小班培训。“胡书记,我刚选上社区书记,跟前任比感觉在居民中的威信没那么高,遇矛盾时心里慌。”“党史教育怎么能和社区活动结合得紧一点?”在进行《如何做合格的村(社区)书记》的培训后,换届新上来的社区书记们开始提问了。

胡静琴说:“你们刚上来,最先做的是守好初心,坚定信念,为老百姓多做实事……”胡静琴将自己20多年累积的宝贵经验,手把手地教授给新书记们。社区书记们认真聆听,仔细揣摩,对胡静琴传授的宝贵经验和基层治理宝典频频点头。

2019年6月胡静琴书记工作室挂牌成立后,围绕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开展专题培训,建立起专家学者团队、组建由全市部分社区书记组成的领头雁团队和工作运行团队,总结提炼了胡静琴工作“六法”和社区工作“十字经”。2020年,胡静琴书记工作室先后开展了10次大会培训和7期专题培训,受训人达3280次,赢得社区干部一致好评,“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更有实招。”“关键是可复制、可推广。”

电业社区书记张超是80后男社区书记,除在大小班培训课上虚心向胡静琴学习,他还在遇到难心问题时主动向胡静琴请教。“张超,你多跟居民建立联系,走进去,开展活动。请进来,让大家看到你的做法,只要你心诚,老百姓就能理解支持你。”胡静琴的一番话,进一步打开了张超的认知格局。在品质社区建设中,电业社区96号院成为示范院,张超按照胡静琴书记的指导结合实际开展行动,社区工作人员每人带几样亲手做的菜,到96号院的凉亭下举行“邻里答谢宴”,居民们载歌载舞,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掌灯,近百名居民来了一波走了一波,每个人都不愿离去,他们感受到了社区满满的诚意,更加深了邻里之间的友谊。4月14日,张超电话打给胡静琴:“书记,按您说的,真灵。现在我们搞活动,报名得靠抢啊。我们是大活动+小班活动穿插着来,居民还能深度交流,邻里关系越来越亲!欢迎书记来指导,检阅。”

基层社会治理根系在社区,社区治理关键在人才培养,胡静琴书记工作室成为培育和平区社区的“领头雁”,成为“党建引领,合和共治”品质社区建设的人才摇篮。

新闻延伸

“党建引领 合和共治”是和平区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

“合” 强调在社区治理中要强化党建引领、社区协商机制的运用、治理主体的多方参与、治理机制的综合。

“和” 从家庭入手,关联起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关系,实现从家庭、邻里、小区到社区的互动,真正体现源头治理和全链条治理。

“共” 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和服务运行的过程,是各种治理主体参与决策、共同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过程、是治理成果的分享过程。

“治” 和平区形成了社区治理的全周期流程,使资源在社区生根、力量在社区汇聚、工作在社区联动、任务在社区落实,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有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三里编辑 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