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忆遂昌|开辟遂(昌)宣(平)汤(溪)边界工作

开辟遂(昌)宣(平)汤(溪)边界工作

牛头山区武装斗争惨遭镇压后,遂昌的革命斗争转入了低潮。但革命烈火并没有被扑灭,更为秘密、更为隐蔽的革命活动仍在继续。

1930年底,中共兰溪中心县委指派陈玉同赴遂昌、松阳等地巡视工作。此时遂昌的革命活动已转入极为隐蔽的状态,而且不轻易建立组织。陈玉同初步了解掌握了遂昌、松阳等地的中共活动情况后,即于次年返回兰溪中心县委,向组织汇报巡视结果:遂昌仍有少量同志(党员),但是目前尚无组织,尚无法恢复组织。

1932年冬,中共永康中心县委为坚持斗争,扩展工作,向闽浙赣苏区发展,打通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络,指派中共党员朱金宝到遂(昌)宣(平)汤(溪)边区开展工作。

朱金宝以补雨鞋、修洋伞为掩护,赴遂(昌)宣(平)汤(溪)边区开展活动。这一职业,为其开展秘密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他可以接触、了解到很多人,而且不会引起怀疑,别人只当他是一个出门找生计的手艺人,为了捞生意,拉关系,而与人交往;再加上朱金宝为人忠厚、诚恳,又懂得当地方言,所以他和当地群众交往密切,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朱金宝来往于遂(昌)宜(平)汤(溪)边区的门阵、芝肚坑、银坑、周坞等地,走村串户,积极开展工作。他到门阵时,首先与在门阵做篾(竹匠)的永康人吴阿火和做木(木匠)的宣平人廖金水结交。也许因为同是流落在外的手艺人惺惺相惜,吴阿火、廖金水即邀他在门阵住下,一块儿做手艺。三个背井离乡在外谋生者谈得很投机,很快成了好朋友。朱金宝以做生意为掩护,变着法子和穷人拉家常,问长问短。周围的穷人很快和他熟悉了,不时有人拿雨伞叫他修,拎雨鞋叫他补。经常忍饥挨饿的他,不仅手艺做得好,还乐于帮助穷人,给人补鞋修伞,不讲价钱,人家给几个钱,从不嫌少,甚至没钱给他,也不计较。温和、憨厚的朱金宝,很快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信任。大家乐意和他交往,甚至和他交朋友,特别喜欢听他讲故事、谈见闻。渐渐地,他与贫苦农民秘密地谈论起了红军:红军只打土豪劣绅,不欺负穷人,红军是帮助穷人打天下、为穷人闹翻身的军队,红军要来了,红军一来,穷人就有好日子过了。许多穷人听了他的话,开始盼望红军了。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朱金宝才开始逐步发展党员。自1932年冬至1935年初,朱金宝在遂昌县境的门阵、处坞岭等地发展了廖金水等近10名党员,在宣平、汤溪县境的芝肚坑、银坑、周坞等地发展了戴祖禄等近10名党员。并遵照中共永康中心县委“暂不建立组织,以免发生问题”的指示,只发展党员,不建立组织。

朱金宝的工作,为开辟和建立遂(昌)宣(平)汤(溪)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来源:遂昌县档案馆(遂昌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告诉我,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