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色青春图谱|走进浙江金华第一中学:少年,请记住英烈的名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湛
“金华有多少位烈士?最小的几岁?你们学校曾有过多少位烈士?”这是4月15日晚,孟祥斌烈士的遗孀、叶庆华女士向金华一中同学们的提问。
在过去14年中,叶庆华一直致力于为烈士寻亲这件事。十多年来,她已经先后为130多位烈士找到了家人。所以这一天,叶庆华来到金华一中巡讲时,便以“英烈”为关键词,给金华一中的师生们,上了一堂内容生动鲜活的思政课。
图片
金华最小的烈士牺牲时才9岁
“金华市有名有姓的烈士约2300名,最小的只有9岁,叫王景秀。”没等学生们回答,叶庆华已经报出了精确的数字——这个“9岁”,引起了台下学生们的一片唏嘘。
在叶庆华看来,每一位英烈,都是党史的一部分,他们的故事,也都是党史学习教育最鲜活的素材。所以,她在金华一中的巡讲,也将主题定位在“英烈”这个关键词上。并且她还带了一位烈士亲属来到现场——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第8大队情报员金明清烈士的孙女施国芳。
当年,金明清面对严刑拷打毫不畏惧,坚守党的秘密,最终光荣牺牲。党的秘密保住了,可对一个家庭而言,失去了亲人又是何等的痛苦!但施国芳依旧坚定地告诉同学:“正是因为曾经付出了那么多的牺牲,我们才要更好地珍惜如今岁月。”
叶庆华也回忆了自己与爱人孟祥斌生离死别的那一刹那——“我和孩子在现场,我是一个女人,很自私,我拉住了他,让他从岸边上下桥。有两个阿姨也拉住了他,说桥高,他说,我行;另一个阿姨说,危险,他说,救人要紧。于是,他从11米高的桥上跳了下去。最后一刻,他对我大喊我不行了,来人帮帮我,那一刻,我的内心,天崩地裂。”
这时,叶庆华是哽咽的,“但是,我更想讲的是,我选择宽容,我如果那天不让他跳河救人,他会在内疚自责中过一辈子。”
图片
每一个名字都值得铭记
“很多英烈都没有留下名字。据我所知,仅东阳就有五处烈士的合葬墓,他们都没有名字。你们现在能坐在这里好好学习,你们想象过每一位烈士的背后,都承载着一户家庭的幸福吗?”叶庆华还分享了抗美援朝烈士的一些故事,“有位失去儿子的母亲,每天晚上对着煤油灯看照片,但一次偶然,照片被火烧着了,从此,那位母亲疯了。我最近告诉这位母亲的小儿子,你哥哥的墓地找到了,全家人热泪盈眶,因为这个消息对于这户盼亲人盼了70多年的家庭而言,意味着团圆。”
在金华一中的巡讲中,叶庆华也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自己对“教育”这个词的理解。“教,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百善孝为先,德行天下。要成为真正的文化人,前提是要有爱国情怀。”在她看来,日常生活学习之外,我们必须铭记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生命的烈士,感悟他们的初心,传承他们的精神,更要尊重英烈,“每一位烈士心里都装着‘国’字,这是他们的初心,也应是我们每个人的初心。”
“教育是为了成为自立、有独立灵魂的人。没有天生的英雄,每个人都是平凡中的英雄,只是在祖国需要、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在危难时刻作出生死抉择。”
所以,叶庆华希望,如果同学们有时间,可以走进家乡的烈士纪念馆、故居,“在你迷茫的时候,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一种正义的力量。”
图片
“硬核”的背后,有着一抹鲜红的支撑
这一次,我们报道组之所以将叶庆华邀请到金华一中巡讲,不仅是因为这所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的百年名校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更因为这所学校还涌现过不少革命先烈。
4月15日那天,金华一中校办主任郑佳宁和该校思政教师夏咸乐,就刚刚带领着部分同学,走出教室,走进校史馆,为大家上了一堂别样的思政课。
“金华一中是一所有着丰富红色基因的学校,翻译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就是我们的校友。”郑佳宁说,陈望道当初在老宅中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将墨汁当红糖蘸粽子吃,还连连称甜,这是因为在他看来,真理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正是有了陈望道和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对信仰的共同坚守,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
图片
金华一中的历史上,还有邵飘萍、雷烨、钱兆鹏、贾南坡等著名校友,都在追求真理、坚守信仰的道路上,最终献出了生命。这些英烈,也成为了金华一中红色基因里的重要组成。
正是有着这样的精神传承,让创建于1902年的金华一中,即便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一度艰难西迁至丽水缙云,依旧坚持办学。此后还涌现出如诗坛泰斗艾青、著名史学家吴晗、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著名画家张书旗、著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这,就如同随后夏咸乐老师结合“勤奋、严谨、朴实、进取”的校训,以《“硬核”金中》为题的特色微党课上所说:“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我能掂量到那份红色传承的分量,一代又一代‘金中人’背后,是不变的志节,更是鲜活的一抹红。我们不仅要传承一段段红色基因,更要在未来融入红色基因。”
走出教室聆听故事,拉近和英烈的距离
“我是江西上饶人,我的外公,跟着方志敏参加了革命;我的爷爷也是追随方志敏的,后来牺牲了。我是志敏中学的学生,所以,我今天讲讲方志敏的故事。”4月16日,在“庆祝建党百年 百场烈士故事会”启动仪式上,叶庆华为所有嘉宾讲述了方志敏的故事,她还邀请到了雷锋的前战友蔡云等前辈。
这是由钱江晚报、浙江传媒学院等单位共同推出的大型公益活动,通过烈士亲属或知情人的现场讲述,再现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
“人的一生都在选择中度过,我们要学习烈士身上的‘爱与感恩’,他们将自己最深沉的爱,给了脚下的土地,我们也要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祖国,以小爱成就大爱。”随着叶庆华女士的深情讲述,记者在现场发现了几位刚刚在前一晚聆听过叶庆华思政课的金华一中的同学。
图片
活动结束后,金华一中高二(3)班刘海垚同学告诉记者,他对每一个故事都深有感触,“在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中,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我们可以与‘英烈’这个概念离得这么近。”
刘海垚说,当他看到少先队员们为烈士亲属系上红领巾,献上鲜花时,他感受到的是两代人的精神碰撞和融合,“两代人,在思想和价值观念上本有着巨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因对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对烈士精神的尊敬而消解了,‘英烈’不再是简单的名词,而是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演绎着鲜活的曾经。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红色精神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金华一中校办主任郑佳宁也告诉记者,学校之所以一直鼓励同学们参加此类活动,是希望他们走出教室,接受最鲜活的思政教育,从一个个生动且接地气的故事中,更好地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