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这件事,他连官都不当了……

图片
3个村、3支队伍、2000余天、1条路……人生这道选择题,也许怎么选都会有遗憾,但也都会有收获。
干事创业不乏满腔热血,若以“归零”的心态再次开启一段新征程,人生处处好风景。
物来顺应、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辞官后,在牧区的日日夜夜里,面对时代赋予的职责,他唯有尽力自持。
两难与抉择
伊和宝拉格嘎查、萨如拉图雅嘎查、吉日嘎郎图嘎查,这是驻村干部海日的“扶贫履历”。从2014年起,来自阿巴嘎旗交通运输局的海日,有幸成为全国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的其中之一,奋战在扶贫一线。
图片
下乡驻村,并不意味着“采菊东篱下”,置身草原,“走马上任”的海日并未感到云淡风轻。从2014年到2020年,在牧区的海日经历了三次转变:队员、队长、第一书记。
2018年,海日在萨如拉图雅嘎查驻村并担任工作队长,那时正赶上了扶贫攻坚期,再加上嘎查“两委”换届,一大堆“难啃的硬骨头”摆在面前,而海日任职阿巴嘎旗交通局路政管理大队大队长职务已三年,单位和村里两头都得兼顾到,一时间他陷入了两难。
图片
“组织安排我下乡,是对我的信任,我咋也得把这个嘎查带起来!”在海日看来,路政管理大队、嘎查“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三支队伍都得负责,可脱贫攻坚不等人,他说:“驻村就得一心一意,我想既然来了就必须把这儿当成家。”
图片
就在那年,海日自愿辞去路政管理大队大队长职务,全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回想起那次抉择,他也有过思想斗争,但他认为:“脱贫攻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对于人这一辈子的意义很大,也是一名党员的终身光荣。”
从“路长”到“村官”
力辞“乌纱帽”
只为牧民脱贫“摘帽”
那一刻的海日
肩上的担子依旧很重
但脚步却轻盈了
历久弥坚
为下乡扶贫而放弃自己原本所拥有的东西,海日与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神笔马亮”有几分相似,又一次成为交通局普通职工后,海日开始心无旁骛的在牧区“冲锋陷阵”……
图片
2019年,经组织安排,海日成为阿巴嘎旗那仁宝拉格苏木吉日嘎郎图嘎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通过实行集体增利与嘎查干部绩效奖励、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实现牧民增收“三个相结合”,大伙的内生动力被激发了出来,群众逐渐摆脱了思想意识上的贫困。
图片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海日在吉日嘎郎图嘎查驻村一年后,集体经济翻了一番。每个月,海日最低也得在嘎查住上个20天,6年间,别人把驻地当成家,他把驻地变成了家。
图片
在吉日嘎郎图嘎查,如今有一条长9.9公里的翻修路,这是海日借助联系单位交通运输局的行业优势,对通往嘎查部分路段进行了翻修养护,共耗资314万余元。因为海日在蒙古语里意为“爱”,这条路在嘎查也是名副其实的“爱之路”。
图片
岗位并非一成不变
在角色转换中党员干部
该以何种心态来找准
自己的价值定位?
驻村不仅身体上要挪位置
也要时刻摆正心态上的位置
下乡这些年
海日及时转变工作角色
是以空杯的心态
做好交心的准备
常怀“归零”的心态来迎接他的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