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盟:脱贫攻坚创佳绩 乡村振兴帆正扬

千年脱贫梦,今朝终得圆。“十三五”时期是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的五年。一个承诺,一场硬战,一首新歌。历经五年的决战决胜,西盟县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撕掉了绝对贫困的历史标签,让阿佤人民再唱时代新歌。

如今的西盟,处处充满生机活力。崭新的房屋鳞次栉比,圆了群众安居梦;宽阔的硬化路通往村村寨寨,连通每一户;中蜂、甘蔗、无筋豆等产业丰收,群众腰包鼓了起来;村里排污通了、路灯亮了、果蔬满园、小广场舞了起来、生活美了起来……一跃千年的沧海巨变,在新时代镌刻出深深的印痕。

西盟县过去的房子。艾嘎摄

过去,西盟县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偏远落后,贫穷无望。2015年底,全县共有贫困村3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30户3150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仅为1913元,贫困发生率为32.57%。

因内生动力不足而贫困、因缺乏资金技术而贫困、因灾因病而贫困、因地理交通而贫困等纷繁复杂的问题困难制约着西盟发展。

2016年,“十三五”徐徐起航,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嘹亮的号角迅速传遍西盟大地,让这片热土焕发出决战决胜的激情。西盟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强力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脱贫与发展互促共进的亮眼答卷,贫困群众精神与物质“双脱贫”“双摘帽”,实现“直过民族”千年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西盟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八组。艾嘎摄

树立“飞”的意识

把群众联起来、带起来,让群众动起来、富起来。在村民小组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把扶贫对象转化为扶贫力量是西盟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项新举措。目的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

“因为我以前经常喝酒,酒醉了就干不了劳动,村委会的经常来家里劝导我,现在我戒酒了,生活也好起来了。”说起自己如今的变化,新厂镇永广村一组的艾板苏感慨而言。

一身酒气、蓬头垢面、生活窘迫,是53岁的艾板苏三年前的模样。由于缺少产业,家境贫寒,加之自身没有脱贫致富的意识和欲望,艾板苏终日精神萎靡不振,不管妻儿,不顾家庭,有钱没钱都要喝上三五顿酒,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贫困户,村民们背地里都叫他“懒汉”“酒鬼”。2018年4月,永广村第一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改变了艾板苏的命运。

每天,永广村第一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的生活委员岩嘎板都会来到艾板苏家,督促他改掉酗酒的陋习,监督他打扫卫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并鼓励他积极发展青贮玉米种植等产业,帮助他树立起依靠辛勤劳动来改变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在脱贫工作委员会的带领下,艾板苏逐渐明白想要过上好日子,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去拼搏。2018年,他不但种了青贮玉米、茶叶,还养了猪和肉牛,一家三口的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自2018年4月实施这项新举措以来,西盟县脱贫工作委员的委员们如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引导着更多像艾板苏一样的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引领村庄实现新发展。

无筋豆产业。艾嘎摄

强化“飞”的支撑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重要支撑。为改变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项目单一、市场化程度低以及群众与企业利益联结不紧密的产业发展现状,西盟县因地制宜推进“5 X”产业发展格局、“四个全覆盖”产业扶贫模式和“六个联结”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强化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形成“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扶贫格局。

“一亩多点的土地一年差不多可以有1万多

元的收入,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刚刚采收完第一季种植的无筋豆,新厂镇代格拉村的村民岩产正在自家田里地忙着进行第二季无筋豆的下种和育苗。他说,三年前,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水稻、玉米和茶叶,一年忙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2018年开始种无筋豆,一下子收入提高了,种植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我们一年可以种两季,还不耽误种水稻或者种玉米,家里的田就没闲过,我家一亩多第一批就卖了4500元,虽然忙点累点,但很值得。”尝到无筋豆甜头的岩产心里美滋滋的。

近年来,西盟县还不断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做好产业项目“填空”,积极开发冬农蔬菜等产业,遍地开花的产业项目,让群众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收。

西盟工匠。艾嘎摄

培养“飞”的能力

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关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关乎乡村振兴大计。2019年开始,西盟县通过深入实施“先锋强志”素质提升工程、“乡村领头雁培育行动”,成功培养了2020个“西盟工匠”,群众思想贫困、精神贫困和素质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没想到参加一次培训就给我带来了这么好的收入。”虽然已经进入了冬天,但翁嘎科镇龙坎村大平展组的村民岩嘎依旧忙碌穿梭在400多桶蜂箱之间,仔细地监测着蜂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参加了西盟县2019年“乡村领头雁培育行动”中蜂养殖技术培训后,科学的养蜂技术让他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红利,这位年轻小伙对养蜂这项甜蜜的事业信心满满。

“去年养蜂收入6万多元,加上家里的其他产业,现在一年的收入将近8万元,比过去翻了好几番。”岩嘎告诉我们,通过2个月的培训,他学会了分蜂、育王、加脾等科学养蜂技术,这不仅让他告别了过去的“缘分式”养蜂,更让他迷上了养蜂,技术在手的岩嘎,对养好蜂信心百倍。

2020个“西盟工匠”的培育,也是乡村领头雁的培育,不仅推动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也为西盟县跑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接力赛提供了人才保障。

回首过去,成果丰硕。五年的不懈奋斗,西盟锻造了“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攻坚精神,以初心使命为墨,以为民实干为笔,一笔一画努力书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西盟答卷。西盟的各族群众,告别了绝对贫困的历史,过上了好日子。

2018年,西盟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率先在全国“直过民族”地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并在2018年、2019年脱贫成效考核中连续2年排名全省第1位,荣获了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是云南省唯一获奖的县份。

2020年,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挑战与重大困难,西盟县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发有为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实现“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

放眼未来,乘势而上。“十四五”即将扬帆启航,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小康画卷正徐徐展开,西盟故事将上演在更加壮阔的时代舞台。以脱贫攻坚为基点,航向乡村振兴之帆正高高扬起!(艾嘎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