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文物|再现大唐酒令文化——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大约在西周时期,筵宴上诞生了饮酒游戏——酒令,成为我国饮酒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唐宋时期,酒与诗词、音乐、书法、绘画等,相融相兴。
酒文化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酒肆多,酒令艺术也更加风行。唐朝经济发达,国家繁荣富庶,百姓安居乐业,饮酒成风,酒令艺术在唐朝得到极大的完善,玩法更加多种多样。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是唐代金银器,国家一级文物,《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现收藏于镇江博物馆。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的出土,成为了研究唐代酒令文化的重要资料。
图片
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高34.2厘米,筒深22厘米,龟长24.6厘米。通体银质,花纹鎏金。龟座刻画逼真,银龟昂首曲尾,作匍匐之态,四足着地以支撑整件器物。银龟背部隆起,阴刻有龟裂纹,龟背之上有双层莲花座,上承圆柱形筹筒。以龟为座,背负一有盖圆筒,好似一只燃烧着火焰的金蜡烛。筒盖卷边荷叶形,上有葫芦形钮,盖面刻鸿雁及卷草等花纹。盖与筒身子母口相接。筒身刻有龙风图案,另外在筒身的下部四个腰形圈内各饰一对飞鸟。筒身正面錾一开窗式双线长方框,方框内刻“论语玉烛”四字,“论语玉烛”就是用论语的句子来调和大家喝酒的事理。
图片
打开莲花形筒盖,可以看到里面藏有50根酒令筹,这些酒令筹的形制大小相同,均为长方形,切角边,下端收拢为细柄状。每根酒筹的上端刻有《论语》的语句和饮酒的令辞,令辞上半段采自《论语》语句,下半段是酒令的具体内容,规定了六种饮酒的情况。
其装饰风格上,采用满地纹饰,内容及雕刻风格极具传统民族化特点;在艺术造型上,以古代祥瑞之物神龟为座,以龟负玉烛为型,整件器物,通体鎏金,造型奇巧,纹饰繁美,是为适应当时之生活需要而出现的新兴金银工艺精品。
图片
这件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是唐人饮酒时盛放酒令的筹筒。玉烛的座是银龟,龟是四灵之一,象征长寿,古人把龟视为祥瑞之物。以龟负玉烛为造型,是符合唐人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习俗。《论语》为儒家经典,“玉烛”二字始见于《尔雅·释天》:“四时和谓之玉烛”此器因此而得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说明了当时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
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展示出的喝酒和罚酒的内容,不难想像,唐代饮酒行令既秩序井然,又热闹非凡,充满了欢乐与祥和,反映了大唐盛世的繁华。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集儒家、道家思想于一体,为研究唐代的酒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充分展现唐代金银器精湛的制作工艺,再现唐朝觥筹交错、饮酒行令的酒令文化,带领我们走近大唐文化的博大恢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