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岁的古槐在石家庄延续生命……

4月15日,20名市民走进位于植物园的京津冀古树保护研究中心(河北基地),参加市园林局组织的“2021年度园林科普系列活动”之“保护古树名木,传承历史文明”。

京津冀古树保护研究中心(河北基地)的目标和任务,就是收集、保存、繁殖并展示京津冀地区古树种质资源,通过组培、扦插、嫁接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繁育保存与母体完全一致的遗传性状的亲代个体,保存古树名木的种质资源遗传信息,建立河北省古树名木基因库,并建设京津冀地区的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圃,通过开展科普活动,宣传推广古树名木的历史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京津冀古树保护研究中心(河北基地)内,目前已经保存了100株古树的基因苗1000余株。“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见证历史、研究历史、探索自然奥秘的活文化,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市园林局二级调研员田利颖表示,任务任重而道远,他们将不懈努力,助力古树传承纯正血统,为古树延续新的生命。

每一株古树都见证一段历史;每一株名木都传承一个故事。20名市民听着专家的讲解,一路走来,一路参观,一路赞叹:“真没想到古树还能这样焕发新生!”市民李女士特别喜欢古树,曾经特意去振头、东岗怡园、平山、赞皇等地参观古树,“我觉得它们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吸收日月精华,是特别神奇的所在。但是参观中,我也发现有的古树长势不太好,担心它们有一天……而在这里,通过古树基因苗的形式它们焕发新生!我觉得这种方式太好了!”

市民张女士也表示,看着那一株株生机勃勃的古树基因苗,就仿佛看到了古树的风采,“在这里古树正在创造奇迹!我们也相信,这种古树文化在这里会不断延续。”

“这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槐’的邯郸涉县固新国槐的基因苗,经过4年的培育,正茁壮成长!”“这是振头那棵千年古槐的基因苗,现在长势也非常好!”……为了延续古树生命,在位于植物园的京津冀古树保护研究中心(河北基地),保存了100株古树的基因苗1000余株。4年来,京津冀的专家们一直在摸索,一直在创新,希望所有的古树基因苗都能在这里成活并茁壮成长。

河北省第一株古树基因苗这样诞生

在植物园的京津冀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展示园的河北展示区,有9株健康茁壮的幼树,正是古树的基因苗,它们中就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槐”的邯郸涉县固新国槐。

“这株国槐就是我省保存的第一株古树基因苗。”植物园植保科科长杜娟介绍,这棵古槐有2500多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当时其树干、主枝已大部分枯朽,仅东南方向有约全树五分之一的上部保留一根主枝及部分侧枝,但也形成覆盖面积半亩之多的树冠。“除了改善其生长环境、复壮树势,保留它的基因刻不容缓。”

2017年3月下旬,杜娟和她们来自北京园科院的专家赶赴邯郸涉县固新镇固新村,采集古槐的接穗。“这棵古槐特别高大,但长势衰弱,要选取适宜的接穗,又不能影响古树的生长和树形。”杜娟表示,他们精挑细选,眼都看花了,但偏偏当天又下起大雪,经过努力寻找,终于采集了数枝宝贵的接穗。“当时,我们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接穗放进保温箱。”

当天下起了大雪,车行驶到中途陷入雪中无法前行。“这些宝贵的接穗是古树得以延续的生命,我们必须保护好!”杜娟提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心有余悸:“我们就背着保温箱,在大雪里徒步走了2公里多,等待救援,最后滞留了一晚,才坐火车回石。”

接穗采集回来了,但还不到嫁接的季节,他们对其进行蜡封保存。到了4月,他们按照要求将其嫁接好。经过4年的精心守护,小苗茁壮成长。“我们送了两株基因苗给固新的古槐公园;同时,还选取了一株在河北省园博会上进行展示,这株古槐的‘香火’就这样得到了延续。”杜娟开心地说。

神秘传奇的 “行走的柳树”基因苗

为了将古树基因保存下来,4年间,京津冀的专家们跋山涉水、穿乡走村寻访古树,采集古树的接穗。其中有神秘传奇的“行走的柳树”、威武霸气的轩辕杨等古树的“子孙后代”,透过这一株株生机勃勃的树苗,人们仿佛看到那苍老巍峨古树的身影。

离“天下第一槐”基因苗不远,有一株长势良好的柳树。“这就是承德隆化县‘行走的柳树’的基因苗。”杜娟介绍说,这株老柳树有200多年的历史,会“行走”,据当地人讲,它原来种在一个山坡上,但有一年发大水,它被洪水从山坡上冲到了沟塘中,被水中的淤泥埋住了根,然后就斜着长在河边,后来就一直往前“爬”,到现在都“爬”了150米。当地人将其奉为神树。

还有一株九龙蟠杨的基因苗,其古树位于平泉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内,其树龄300余年,九条侧干虬曲旋转,形态各异,如九龙嬉戏。枝丫间隐隐有缕缕雾霭,随风飘动,从东方远眺,恰似中国大地版图,令人拍手叫绝。

100株古树基因苗在这里焕发新生

从展示区来到繁育圃地,在一片银杏林下,长着一排排的绿色小树苗。“这都是古树的基因苗。”杜娟表示,4年来,植物园在古树名木基因苗收集、繁殖、保存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建立了繁育圃地3万平方米,保存了100株古树的基因苗1000余株,其中石家庄的保存了39株。“你看这棵是振头千年古槐的基因苗!”“这棵是赞皇的千年古槐基因苗!”……

为什么选择这些古树的基因苗呢?对此,市园林局二级调研员田利颖表示,古树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古树的生命既然能够保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这说明它们有着优良的基因。但随着树龄的增长和生长环境的变化,每年都有5%的古树长势逐渐衰弱甚至死亡,这直接造成了珍贵历史文化以及古树名木遗传资源的流失。因此保存这些珍贵的基因苗迫在眉睫。2017年京津冀三地联盟,共同协作,成立京津冀古树保护研究中心,携手建立京津冀古树基因库。经过四年努力,他们已为京津冀的古树留存了一大批“子孙后代”,通过科技手段,为古树名木不断续航。

保存古树基因 多采用嫁接法

这古树的基因苗是怎么选定的呢?“这是有讲究的,必须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的枝条,时间必须是在3月底4月初,树木刚刚发芽,此时的一年生枝条是绿色的。”杜娟说,它们的粗细也有讲究,比如国槐、黄栌及板栗粗度以1厘米左右为宜,榆树、青檀接穗粗度0.8厘米以上为宜;银杏采集短枝和长枝中的长枝,粗度0.8厘米以上为宜。油松粗度以1厘米左右为宜,侧柏粗度0.8厘米以上为宜。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严格的要求。比如从树上剪下的枝条,要剪成30厘米长,捆整齐,挂上标签,先用湿报纸包裹,然后再用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包裹;如果当天不取走,要放入0℃-5℃冰箱或冷库保存。将落叶乔木按要求剪成10厘米,带2-3个芽,进行蜡封,在4℃冰箱内冷藏保存待用。将从常绿乔木上采集的枝条深埋20厘米,进行沙藏处理待用等。

在现场,记者看到,这些古树的基因苗上部和底部有一定的不同,底部的树干有些粗。“这些古树的基因苗大多是采用了嫁接的方法,底下的部分为普通树木的砧木,一般古国槐的砧木就是普通国槐的枝干,古银杏的砧木就是普通银杏的砧木,而上方则嫁接古树的接穗。”杜娟告诉记者。

“古树多为松柏、槐树、银杏等木本植物,更适用于嫁接这种方式。”杜娟表示,接穗采自于古树,这些枝条完整地保留了古树的基因信息,其枝条和砧木虽然进行了融合生长,但其自带的基因并未改变,反而利用砧木的活力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除了嫁接,还有扦插和组培的方式,比如柳树、杨树就适合扦插。“行走的柳树”和九龙蟠杨就是采用扦插的方式,生长得也非常好。

记者注意到,一些基因苗并不笔直,而是歪着长。“这就是植物的位置效应。”杜娟表示,因为采集的古树的接穗应该是侧枝的,它在古树上生长的时候,就是这样生长。而当被嫁接后,它仍然会按着原来古树上那根枝生长的方向生长。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笔直生长吗?杜娟表示,目前经过专家的考证,认为需要随着基因苗的生长,再剪它的侧枝,进行四五次的复植,它会慢慢地长正。

最伤心的是并非所有基因苗都能成活

“看着这么多基因苗成活,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杜娟站在一排成活的基因苗前笑着说,目前落叶阔叶树的基因苗成活率可以达到90%,常绿树的基因苗成活率在70%。

但转而杜娟伤心地说:“这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基因苗都能成活!”她将几株油松和侧柏的基因苗指给记者看,“它们都没成活。”而在记者看来,它们都长出了新的枝丫,感觉就是活的。“那成活的是砧木,并不是古树。”

杜娟脸上难掩遗憾,“每一株基因苗的成长,我们都付出了百倍的努力,每天都要去观察,去管理,像国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栽培,但是一般发现没有成活都在栽培几个月后,那时候就特别伤心!觉得自己没有完成这项使命!”

文/图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冯月静

来源: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