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爱乒乓,一个在沪台胞家庭的乒乓球情缘

“因为和王励勤当队友,我意识到自己成不了世界冠军。但因为乒乓这座桥梁,我从台湾来到上海求学、定居。因为新民晚报杯,我们全家得以在这个赛场上留下难忘的回忆。”今天,岳阳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谢国群代表中智浩运一队登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公开赛赛场,而上周末,这里已经记录下他两个女儿的点滴进步。
图片
图说:谢国群在赛场上 主办方供图
加入上海队 成为上海人
赛场上,不少孩子和教练都认识谢家姐妹,因为谢国群在沪上乒乓圈小有名气。说起全家人如何跟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结缘,还要从谢国群和王励勤当队友开始说起。
1990年,谢国群随台湾青少年乒乓球队访问大陆,这是1949年之后首个到大陆访问的台湾体育团体。1991年,谢国群和父亲再次来到上海,在外滩,面向浦东,父亲对他说:“浦东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值得你来生活。”
就这样,1992年,年仅16岁的谢国群带着妹妹来到上海,白天在南洋模范中学读书、晚上骑自行车去万体馆训练。他亲历这座城市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更坚定了他在大陆发展的决心。
图片
图说:谢国群在赛场上主办方供图
毕业后,谢国群曾面临人生中两次尤为重要的选择。一次是职业选择,毕业后进入岳阳医院工作,成为首位在上海三甲医院工作的台胞;另一次是身份的选择,那年他取得了大陆身份。等2000年回台探亲时候,他已成为“在大陆的台籍人员家属”。
在这两次选择的理由,是爱上海,而在这背后,还有上海浓郁的乒乓球氛围支持着他。在上海工作定居后,乒乓球伴随他左右。在交大,他曾连续4届夺得上海市大学生运动会男单冠军。在医疗系统,他被称为“乒乓王子”,几乎没有对手。因此,在组建家庭之后,谢国群就为孩子打球做好了规划。
自己来参赛 孩子来传承
2012年出生的谢知宸和2011年出生的谢知叡,是本次赛事年龄最小的两位选手。裁判都还记得那个人小志大的谢知宸,去年第一次参加晚报杯,被淘汰后哭得稀里哗啦。再次见到她,裁判对她一年后的进步啧啧称赞。姐姐谢知叡同晚报杯的情感更深一点,“我曾经和爸爸来参加家庭组的比赛,还赢了一局呢。”
图片
图说:谢知叡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下同)
一个喜欢刘诗雯、一个喜欢陈梦,姐妹俩的心中早已种下乒乓梦想。弟弟谢知恒虽然才五岁,但也已经和姐姐们在少体校一起训练了,这次还在晚报杯上为姐姐们当拉拉队。
从当初陪伴男友观战晚报杯,到如今带着一双女儿参赛并为丈夫加油,翁诗婷感慨,晚报杯留下了他们全家人成长的印迹,“乒乓球是一对一的运动,就像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你只能自己独立去面对。我希望他们在乒乓球的训练,能对今后的人生有帮助。”
图片
图说:谢知宸
乒乓球陪伴 全家共成长
去年疫情期间,谢国群被调到宝山区卫健委挂职锻炼,尽管上下班距离变远了,疫情期间的工作也相当繁忙,但每晚去徐汇区少体校接孩子们回家,雷打不动。他自己也保持训练,在红双喜乒乓馆,和自己组建的台湾云豹队以及其他球友切磋交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每年两会,谢国群总会和老队友王励勤相遇,围绕体医,两人共同探讨。平日里,世界冠军江嘉良也一直关心着谢家孩子们的发展,常给孩子加油鼓劲、提点小建议。而在晚报杯,谢国群交的球友越来越多,教练们也都很关注他的孩子们。
图片
图说:谢知叡、谢知宸一家
当初移居上海,是看好这里的发展。后来选择中医,是因为中医的根就在大陆。如今送孩子去打乒乓球,是因为这是中国的国球。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是他们每年必须来的乒乓“春晚”,“在上海,在晚报杯的赛场上,陪着孩子们一起长大。”谢国群说。(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