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寂寞深山里,坚守着一群最可爱的人

一支隐于大山深处的部队
曾受过开国上将洪学智的称赞
一段延续二十多年的帮扶
书写了当地军民同心的佳话
一座山顶矗立的墓碑
背后有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间小小的队史馆
讲述着这支部队曾经的荣光
他们就是
新疆军区某综合仓库某保障队
“断情路”,断不了的卫国情
天山北麓,玛纳斯县,因盛产碧玉闻名全国。
从山里的该队营区到县城,靠一条长长的盘山公路连接。在官兵的记忆里,这条路还被叫“断情路”。因为当时路途遥远、崎岖难行,对外联系不便,阻断了官兵和家人情感的传递,除了每年休假回家能和爱人见上一面,等上一封书信或邮件往往要一个多月时间,甚至闹出了姑娘以为心上人“失联”的乌龙。
图片
可“断情路”,断不了大家的卫国情,当他们告别这里时,留下的满是不舍。去年,战士孟明鑫退伍下山时,一直让驾驶员将车速放慢一点、再慢一点,曾在他心中长长的山路,变得很短、很短。然而,几年前他刚分到这里时,曾一度因为环境不适应而天天盼着要离开。
“小农场”,历尽艰辛很红火
进入营区,一片整洁的菜地映入眼帘,里面种着辣椒、白菜、西红柿等十余种蔬菜,旁边的圈舍里还有近百只鸡、鸭、鹅、兔。
图片
这里山高地远,以往大雪封山时,官兵们半个冬天只能吃白菜、土豆、罐头等。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队长崔恒磊就带着官兵挖淤泥、捡牛粪、凿硬石、垒圈舍,在山旮旯里搞起了“农场”。
图片
“第一批菜直接被‘倒春寒’摧折大半,鸡崽、兔崽当初也不知被黄鼠狼咬死多少。”望着现在物产丰富的“农场”,崔队长说起当初的挫折困难,更加珍惜今天的收获。
“烈士碑”,守护这一片土地
来到营区内的一块高地上 ,那里有座墓碑,遥望天山,矗立了四十九年。
1972年某个夏天的深夜,由于连降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咆哮着向营区袭来。分队班长党明山在抢救文件时,坠水触电牺牲。
图片
由于在甘肃老家的父母年迈,加上路途较远,征求多方意见后,党班长被安葬在这里的山上。每年队里新兵第一课,就是在烈士墓前重温入伍誓词,清明时,官兵也会前来祭扫。
那座矗立的碑,就像一位永不下哨的卫兵守护着这片土地。
“团结花”,盛开在这片热土
有困难,找解放军,解放军就是亲人。这句话,一直流传在天山深处的牧民当中。这里离最近的医院有近八十公里,当地牧民就医极为困难,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一个永不撤走的军医岗位就留在了山上。
图片
一场雪后,军医张峻崧开始为牧民巡诊送药。“除了常见病,其实肝包虫、鼠疫这种病才是最危险的。”因为山里的旱獭、老鼠等携带有鼠疫病菌,张峻崧每次巡诊时,还注意观察上述病症,及时与地方防疫部门沟通。
平时,牧民家房子漏雨、车抛锚、牛羊丢失等情况也会向热心的官兵求助,当然,他们也主动帮官兵巡库,有陌生人靠近时,立刻向部队报告。
图片
春风又来,这朵几代官兵用心浇灌出的民族团结友谊之花愈加美丽,它仍将盛开在这片热土之上。
图片
“听党指挥,科学发展,艰苦创业,兴库为战”这是该仓库的库魂精神,1982年,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开国上将洪学智上山检查工作,对艰苦条件下官兵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度赞扬。51年来,该单位先后受过军区、原分部等各级表彰,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20岁的年轻官兵,将青春热血融入到卫国戍边的事业当中。
他们坚守于此,虽苦,虽远,却让党和人民最为放心。他们就是新时代的中国军人,不惧艰苦的戍边官兵,那座大山深处最可爱的人!
1
▌作者丨王志远、谢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