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发案、不发案”,公安局局长的自信来自……

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公安工作新实践

河南:“一村(格)一警”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双脚量遍轩辕古地……”1月8日,明媚的阳光照耀着蓝砖白墙红柱,有着“中原戏曲第一村”之称的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高沟村,清亮的唱腔随风绕梁,沉浸在艺术享受中的村民传唱着社区民警的故事,脸上洋溢着幸福表情。

在高沟村,记者遇到了恰来此处调研“一村(格)一警”工作的新密市公安局局长姬勇斌。“少发案、不发案,是检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一村(格)一警’工作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巨大变化,全市发案数连续7年下降,我们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上任一个月,姬勇斌关注最多、调研最多的就是“一村(格)一警”工作。他表示,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持续深入推进“一村(格)一警”,努力在巩固基层政权、服务乡村振兴中取得更大成绩、作出更多贡献。

姬勇斌的自信来自河南7年来持续推进的“一村(格)一警”战略。河南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全省建成标准化警务室7806个、警务工作站4.3万个,“一村(格)一警”在中原大地遍地开花,公安机关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基层治理

党建引领,把党的建设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一步预防纠纷、化解矛盾,是河南公安机关深化“一村(格)一警”的显著优势。

河南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年前,河南省委组织部、公安厅、民政厅联合发文,全面推行驻村(社区)民警(辅警)在村(社区)党组织或村(居)委会兼职制度,实现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与“一村(格)一警”工作有机融合,形成加强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工作合力和长效机制。目前,全省共有8452名社区民警、34756名社区辅警进村(居)“两委”班子,兼任覆盖率达100%。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奋力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2020年12月21日,是坝头派出所“一村(格)一警+党建”活动日。在坝头,记者看到,身穿警服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纷纷深入田间地头,张贴标语横幅,开展法治宣传,指导平安创建和矛盾调处。鹿邑县赵村乡刘楼村曾是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赵村派出所指派家就在刘楼村的党员辅警王焕新担任该村驻村民警,并兼任支部副书记。王焕新到任后,积极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针对村治安状况混乱、卫生环境差、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等问题,从规范党内生活和健全制度入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领村干部积极开展生活环境综合治理,组建义务巡逻队开展夜间巡逻,协调建设村级监控平台,短时间内村“两委”班子工作水平明显提高,被群众选举为村委主任。2018年年底,该村被县委政法委首次评为“治安模范村”。

新密市城关镇甘寨村,是全国文明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社区民警进入村‘两委’班子,既维护治安又帮我们工作,村里治安好了,矛盾纠纷调解好了,我们才能聚精会神带领全村群众集中力量抓生产,经济发展自然也就上去了。支持‘一村(格)一警’就是支持我们自己的工作。这些年村里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荣誉,社区民警立了头功。”甘寨村党支部书记胡进财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

德治支撑,矛盾调解多元联动

“每化解一个矛盾,社会发展的根基就会更稳一点,我们与群众的感情也会更深一些。”新密市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社区民警周玉芳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上访户,周玉芳对他讲理说法,用心关爱他,积极为他申请社保和医疗救助,不仅打开了他10余年的心结,也成了他最信赖的人。这位群众找到周玉芳,表示永不上访。

河南各地公安机关以德治为支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常态化、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目前,全省所有社区警务室和工作站都设有矛盾纠纷调解室,开展“警法联调”“警调对接”,打造了开放多元、联动融合的矛盾化解新格局,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相互联合相互促进,切实做到了矛盾不上交。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在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有一个很接地气的调解室——讲理堂。坝头派出所选用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乡贤人士和党员群众组成村民理事会,建立“讲理堂”,将家族家风、传统礼仪、道德约束、法律惩戒等因素融入日常矛盾纠纷调解中,实现了已发生的矛盾纠纷不再激化、已调处的矛盾不再反复。

2019年6月19日,坝头派出所民警在走访时得知:两村民时常发生矛盾,积怨多年。民警反复做工作,因双方积怨日久且深,短时间无法化解。为防止引发大问题,民警依托“讲理堂”,牵头组织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和镇社情民意中心干部“会诊”。通过法、理、情融合运用,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坝头派出所所长尚高伟告诉记者,随着坝头各项事业的发展,矛盾纠纷呈多样化发展趋势,邻里、婚姻、婆媳、经济等矛盾突出,他们还牵头组建了“道德大讲堂”,邀请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乡贤等代表以身说教,随着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目前已发展成为以传授传统文化、孝老爱亲、移风易俗、文明礼仪、时事政治、养生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幸福家园大讲堂”,参与群众2.1万余人次。

2020年,河南通过社区民警、辅警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13.2万起,化解111.9万起,化解率达98%以上。

“作为乡镇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一村(格)一警’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护航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体现。”新密市城关镇党委书记冯俊亚表示。

科技赋能,插上智慧翅膀

华灯初上,新郑市龙湖镇的夜色璀璨,美轮美奂。这是一个全省很有名气的乡镇,实有人口70万人,流动人口是户籍人口的7倍多,企业林立,高校众多。

这样一个治安状况复杂的地方,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却一直排在全省前列,平安秘籍是什么?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我们辖区‘一村(格)一警’已经推出3.0版——精准化社区警务,基层基础更扎实,打击防范更精准。”龙湖派出所所长孙东亮憨厚一笑,一语道破天机。

“红袖标”巡逻队、邻里守护、商户联防……河南公安机关紧紧依靠各种群防群治力量,推动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龙湖派出所马玉璞警务室就建在华南城市场内,面积200余平方米,7名民警辅警,分为便民服务区、消防宣传区、安防教育区和多功能办公区,功能不亚于一个小型派出所。该警务室围绕党建、人力、技术、服务四要素开展工作,整合物管、保安1000余人组成了“社区小警务、安防大团队”巡逻防控“金字塔管理”工作模式。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该警务室还在小区和商场显眼处建立了10个警民联络点,将警务触角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

加强智慧公安建设,河南公安机关充分依托现代化科技手段,为“一村(格)一警”赋能添力、提供支撑。

林锦店小区常住人口8320人,是龙湖镇林锦店村拆迁安置的社区,也是新郑市首批警民共建安防小区。走进该小区,环境优美,秩序井然,人脸门禁、微卡口摄像机、人脸抓拍摄像机、热成像摄像机、违停摄像机、高空抛物摄像机、禁止电动车进电梯摄像机……这些永不休息的天眼,和社区人力警力完美结合,打造了平安和谐的美丽家园,在更大层面上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河南警察学院科研处处长、中原治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王龙天表示,7年来,“一村(格)一警”的实践充分证明,河南公安机关真正嵌入了社区和农村,构建了社区治安治理的新框架,为各类多元主体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化的渠道和平台,探索了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社会化新路子,建立起由公安主导、全社会多元共同参与的全天候、立体化、全覆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体系,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警务共同体。

编辑点评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借助德治支撑,实现矛盾调解化解多元联动;强化科技赋能,助力治理水平提档升级……河南公安机关通过推进“一村(格)一警”机制与社会治安领域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了以警务室为载体、驻村民警为主体,群众积极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系统治理能力水平。“一村(格)一警”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随着不断的优化升级,必将在助力巩固基层政权、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推动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