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看高州|富村兴业、生态宜居:乡村振兴号角下的高州探索

清明假期,茂名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又吸引了众多远近游客前来。凭借丰富的人文景观、清新亮丽的岭南建筑风貌,以及美丽乡村的沉浸式体验,杏花村已“出圈”,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

近段时间,高州接连发力,创新、有力的多项举措正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茂名将创新建设全国首个“碳中和新乡村”示范市,高州先行试点以农房改造型光伏阳光亭作为先导,以沿线示范段为重心推动建设实施;全力做好荔枝产业营销发展;大力推广田长制……并且,随着高州强势入围城市传播县级榜百强,被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这些都是对高州当好乡村振兴“特长生”的肯定。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高州聚焦产业引领、乡村风貌提升和文明示范,以茂名市乡村振兴精彩100里高州段建设为主轴,在根子、分界打造一条长40公里展现岭南乡村风貌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发挥长效示范机制,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绘制出乡村振兴全景图,书写高州精彩答卷。

富村兴业 多元推动

仲春时节,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村民莫朝胜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不但要精心养殖照看自己的1000多对乳鸽和几十只荔枝鸡;为几十棵龙眼树施肥除草;还要做当地特色白凉粉,在周末假期推车售卖;还要不时关注微信群,及时为自己在线上销售的荔枝、龙眼蜂蜜和干果发货寄出。

“我平时也会出去打一些力所能及的零工,现在正谋划出资购买几千块钱的自动化喂养设备来饲养乳鸽,节省人力、物力。”脱贫户莫朝胜热心地分享。满眼的笑容透露出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当下充实美好的生活。“今年村里将新修一条路经过我家门前,我再把家里的圈养场地全部升级改造,也要做大做强。”

莫朝胜正是当下杏花村村民奋斗不息、积极向上的一个缩影。随着全面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发展,杏花村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进土地流转,连片打造了10多处景点景观,沿线发展龙眼、鳄鱼、旅游三大特色产业,民宿、餐饮、电商等新业态逐渐显现,村民走上了产业致富路。村民们在家门口不仅可以就业,更可以通过新业态促使收入大大增加。

“乡村振兴需要富村兴业,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州立足农业大市优势,因地制宜,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民生,从而带动乡村建设。”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

高州挖掘当地农业多元文化,积极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了电商、餐饮、民宿、观光、乡村游、康养游等新业态,农业产业发展方式向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迈进。作为农业大市,目前,高州已形成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结合项目建设,顺势打造根子荔枝小镇、分界桂圆加工小镇、长坡冼夫人文化小镇、马贵高山草甸运动小镇、沙田龙眼小镇。

分界镇东方新屋村是高州市打造的农特产品专业加工村,该村凭借良好的桂圆加工传统,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村民凭土地、资金入股,引入龙头企业开发建设,整合农村闲置分散土地、资源,形成资金、土地、技术、品牌集聚效应,建成了一个拥有640平方米的工车间、1840平方米的冷库,日加工桂圆肉、荔枝干等可达2万斤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带动全村人从事桂圆加工、零售批复及电商销售等相关产业。

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致富带头人,作为高州分界新农人,邱斌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他时刻不忘为群众寻找致富项目,为当地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为打消农民想种不敢种,怕赔的各种疑虑,他亲自带头试种圣女果小番茄,并取得了较好利益。在杏花村,大片的小番茄不仅为美丽乡村增加绿色底色,还为农户增加收入,更让高州优质蔬菜水果品牌传播到海内外。

美丽宜居 因地制宜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美丽宜居的乡村吸引着更多的人留在农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

“杏花村充分保持村庄原始肌理,在保留陈济棠旧居、传统老建筑的基础上,按照白墙、黛瓦、黄院墙的岭南新中式风格,因地制宜对村庄进行艺术化、生态化、功能化改造。”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龙国源说。他介绍,杏花村通过“党员、理事会、乡贤”三带头,建立奖补方法的形式,全面发动村民进行风貌提升,带动周边村连片改造,除杏花村87户外,带动周边6条村230户村民参与改造提升。站在村的高处,目之所及,风貌统一,风格独特,成为乡村一道靓丽风景线。这也是杏花村迅速变成网红村的一个发展密码。

并且,杏花村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制定卫生公约,建立门前屋后三包制,聘请两名保洁员,每日一保洁一清运。拆除危旧房68间5560平方米,因地制宜打造环村溪流景点,积极创建美丽庭院,精心布局“四小园”、青砖矮墙,其中用砖瓦等农村土材料建成“小三园”78个、“小公园”2个,建成大小景点16处、花圃花带3.2公里、分界河碧道2.1公里,村庄环境从脏乱差到净起来,再到美起来。

而除了杏花村,分界镇其他村庄也秉持因地制宜的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

分界镇学福新村在多年前还是“空心村”,也是省定贫困村。高州通过创新村企合作模式,将整理土地、宅基地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推进整村改造。如今,走进学福新村,独具特色的瑶族建筑风格村口门楼,11米宽的绿化硬化村道,典雅的路灯,宽敞整洁的商业步行街;30多幢融合江南徽派建筑风格的楼房,或集居成排、或单家独院,色彩、格调协调统一;文化广场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一幅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统一民居风格、建好配套设施只是学福新村建设的开篇之笔。建设学福新村不仅是要让村庄环境靓起来,更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实现安居乐业的目的,这也是分界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早已形成的共识。

科技赋能 创新助力

走进位于分界镇的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发展与研究院粤西分院,建设的光伏阳光亭示范样板投入使用。

根据计划,“碳中和新乡村”将以农房改造型光伏阳光亭项目为先导,项目与以茂名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的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作为首批试点支撑项目,将光伏建筑一体化理念融入到存量农房的改造设计中,在不占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存量农房的前提下,将显著提升农房风貌水平,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改变乡村用能结构,提升节能减排成果,增加农村农民收益。

“‘校企地’结合,科技助力高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们也将把其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农民收入增加结合起来,让乡村振兴成效逐步凸显。”龙国源坦言。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发展与研究院粤西分院还建立了乡村振兴培训中心,联合分界镇人才驿站,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乡村美容师、电商经营等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在高州,数字乡村早已在乡村治理、产业振兴、城乡融合等方面发力,融入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也改变了老百姓日常的点点滴滴。

2021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数字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高州先行先试,立足实际,精心谋划推动,着力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高州通过抢抓省、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功能支撑,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加快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2020年,高州电商企业通过直播带货,在荔枝、龙眼、番薯、百香果、柚子销售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高州荔枝加工产品荔枝干、荔枝酒、荔枝汁、荔枝发酵型饮料、荔枝酥广受市场好评,荔枝发酵型饮料是省内首个获得同类型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市场新宠。

高州荔枝。南方日报记者 陈锴进摄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高州电商销售荔枝3万吨,荔枝收购价比往年荔枝丰产提高40%,带动全市果农增收10亿元以上。电子商务已成为高州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推动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成为数字乡村建设新引擎。

此外,高州还着力打通科技链和产业链,赋能高州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依托省级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龙眼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蔬菜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区,重点发展水稻、水果、生猪一体化养殖、生态渔业等特色优势农业,引入“互联网+”模式,推进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撬动“三高”农业升级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更上新台阶。

【记者】李沁

【通讯员】龙步云 赖东亮

【作者】 李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