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新疆|孤城遥望玉门关:楼兰古城

每年的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

2021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为

“复杂的过去,多彩的未来”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古称“西域”,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也是东西方多个文明体系汇聚交融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优秀文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物遗存,这其中就包含不少的古遗址。

今天

就带大家走进

著名的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全景航拍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楼兰是古代西域重镇,位于通往丝路南道的要冲。楼兰城废弃后,湮没在茫茫沙漠之中。由于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它的方位,千百年来,楼兰已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直到1900年春季,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部探测时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后经发掘,才证实此地就是楼兰古城。1988年,楼兰古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干涸的罗布泊湖盆地地貌

考古资料显示,该城始建年代不晚于汉。这一地区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进入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楼兰地区跨入历史时期的大门。中原王朝开始经营西域,从而揭开了楼兰历史崭新的一页。汉武帝时,决心彻底打通自敦煌至楼兰的交通线,这条线路据史载“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魏略·西戎传》);后来的研究者多称为楼兰道,楼兰道被认为是当时东西方交通的生命线。汉军在此道上修筑亭障、烽燧,以保障交通道的畅通。

罗布泊荒原

元凤四年(前77年),汉朝军队屯军伊循,稳定楼兰,汉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楼兰道与都护治所乌垒之间的交通,成为汉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是否安全存在的生命线。楼兰在都护的领导下,对整个楼兰道交通进行了整顿,修建了东西相望的烽燧群,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交通防御体系。

东汉(公元25~220年)时,中央政府开辟了由敦煌到伊吾的“伊吾道”,东西交通线上的军旅、客商等中的相当一部分分至“伊吾道”,楼兰道虽未有西汉时的繁荣,但依旧是一条重要通道。为了保证楼兰道的畅通,东汉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比如东汉派屯田兵士在楼兰大规模屯田,这都表明东汉时楼兰的地位依旧十分重要。

曹魏时(公元220~265年),中原政权非常重视与楼兰的关系,在楼兰城设置西域长史,进行屯田,统辖西域;楼兰道自东汉衰落后一度中兴。入晋以后,楼兰道再度中兴。晋(公元265~316年)和前凉(公元317~376年)继曹魏之后又于楼兰城设西域长史机构,派驻大量军队,进行大规模屯田,牢牢地控制了整个楼兰地区。魏晋时期,来往于东西方的客商等,大多都要经过楼兰,东西方文化交流在这一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楼兰古城一隅

西晋前凉后,楼兰渐衰。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后,西域长史机构撤离了楼兰城,在这里的屯田士卒相继撤离。4世纪末前后,楼兰城最终废弃。

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过发现的楼兰古墓及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细石器表明楼兰人本为游牧民族,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文明的传入加速了楼兰城市文明的发展。废弃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主要是丝绸之路新道的开辟,楼兰道逐渐衰微,与之相关的管理机构以及人员撤退,楼兰古城失去了昔日作用,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楼兰古城进行了数次考察。古城呈不规则方形,东城墙长约333米、南城墙为329米、西面和北面均为327米,城墙为夯筑,在南北城墙的中段各有一个缺口,可能是城门。城内最高的建筑物是位于城东部的一座高10.4米的佛塔,塔身用土坯加木料垒砌而成。塔基为方形,每边长约19.5米。城中最突出的建筑遗迹是中部的“三间房”,这三间房的墙壁是城中唯一使用土坯垒砌而成的。从这一组建筑物的位置和构造等情况分析,这里可能就是当年楼兰古城的衙府所在。城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穿城而过的古渠道遗迹,可能是古楼兰城居民取水的水道。古城西北5公里处有一座烽燧,高12米,用黏土和木料砌成。城西南为住宅区,已坍塌。墙壁大多用两排红柳中间夹泥,以苇绳加固后外面再抹泥筑成。城周围还有一些佛寺和烽燧等遗址、遗迹和古墓。

佛塔

楼兰城址中出土过多种文物,有汉五铢钱、贵霜王国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佉卢文残简,丝、毛织品残片,漆器、木器、玉器、铜器、料珠、金银戒指、耳环以及玻璃器皿碎片等。楼兰古城遗址对研究中西交通、东西文化交流和我国古代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中国古代边政史研究等历史问题,均有着重要价值。(文、图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管理处提供)

楼兰出土彩棺

楼兰出土李柏文书(日本探险队挖掘)

楼兰出土汉文木简

- End -

新疆是个好地方

文物新疆 | 西域第一石刻 你知道是哪个吗

【长按上图关注" 新疆是个好地方 "

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