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在龙江|肇州:走街串巷尽览红色文化 耳濡目染传承烈士精神

图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百年历史波澜壮阔
世纪初心历久弥坚
100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龙江儿女前赴后继,抗击日寇
迎来民族独立和解放
黑土边陲全面建设
成为共和国的大粮仓、大油田、大煤矿
全省人民牢记嘱托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系列报道《红色印记在龙江》
追寻传承红色基因
讲述百年党史故事
从4月至9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记协联合在全省开展“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
14日,“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进肇州革命烈士陵园。
肇州革命烈士陵园
图片
1946年2月,肇州革命烈士陵园建立,占地2500平方米。革命烈士纪念塔和革命烈士纪念馆是陵园主体建筑,另有抗日烈士纪念碑、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和抗日六烈士墓等。1988年10月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肇州革命烈士陵园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图片
革命烈士纪念塔是陵园内东侧的中心建筑,1947年7月7日建成。塔的基座总面积为120平方米,呈长方“回”字形,座高1米,在基座的边沿上设置栏杆,南北中间有台阶,塔身建在“回”字形基座的中央。塔高13米,方柱形下宽上窄,全部采用红砖混凝土砌成,塔顶逐渐狭窄,形成漫尖形。此塔是为纪念在肇州事变殉难的六烈士和历次剿匪战斗中牺牲的众烈士而建立的,塔身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塔身后面有悼文《六烈士永志》。
图片
红色记忆——肇州六烈士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肇州,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保家卫国的传奇在这里不断续写。李祝三、刘德明、韩清华、岳之平、邓国志、王耀先六名烈士在肇州事变中血洒沃土、以身殉国,年龄最小的刘德明年仅25岁,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图片
时间追溯到1945年12月14日,韩清华、岳之平、邓国志、王耀先及孙新华,在哈西地委组织部长李祝三率领下,接管了肇州县政权,成立了中共县委和县政府。韩清华任县工委书记,岳之平任县政府副县长,邓国志任县工委组织部长,孙新华任县工委民运部长,王耀先任县工委民运部副部长。
图片
1946年元旦,李祝三宣布了地委对原伪县长蓬世隆的人事罢免令。蓬世隆在会后赶紧召集亲信密谋叛变,并于1月4日逮捕了李祝三、岳之平、韩清华、王耀先、邓国志、刘德明,分别关押在肇州监狱第一、第二、第三室。叛乱分子还在丰乐街逮捕了在那里开展工作的孙新华,押回县后关在肇州监狱第四室。
1月25日,蓬世隆闻知人民解放军解放肇源城后,便分别领队逃窜。临行前,将7人从监狱提出,分别押上两辆马车(由于仓惶逃窜,把孙新华遗漏下来)。半夜时分,这帮叛匪逃窜至邹万令屯附近(今永乐镇六烈村),在村西南一大坑边停了下来,将李祝三等6位同志杀害。
图片
几十年过去了,肇州人民从未忘记那些捐躯的烈士们,为纪念六位革命先烈,肇州县政府将烈士牺牲地邹万灵屯命名为六烈村,并将附近的村屯分别定名为祝三村、德明村、清华村、之平村、国志村、耀先村。1989年6月,肇州县在六烈村修建了六烈士纪念碑,同时将县城几条街道分别定名为之平街、祝三街、清华街、德明街、国志街、耀先街,每年都会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讲述红色事迹,让肇州的红色历史不断传承延续下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