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让所有肺小结节患者家门口看上大专家

目前,国内名医、名科与各地方大型综合医院协作的分级诊疗模式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如何再将他们进一步下沉到基层走完“最后一公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探索。今天上午,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导的“分级诊疗和专科建设公益行动项目”暨“健康中国无锡行”活动启动会举行,依托该项目,上海市肺科医院在与原无锡市三院开展肺部小结节/肺癌联合门诊、病房等技术下沉的基础上,将范围辐射再扩散到无锡青阳医院、惠山中医医院等基层单位,未来该项目将在技术培训、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为基层提供帮扶。

公益项目启动

单孔腹腔镜手术量全市第一

上海市肺科医院是国内治疗肺部疾病的“王牌之师”,原无锡市三院几年前已与该院进行医联体合作发展,在上海专家技术的帮扶下,肺小结节的年手术量从原来的200多台翻了几倍,达1000多台。新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投入使用后,手术量再度大增,粗略测算达2500台每年。手术量增长的背后是技术的提升。据悉,原来肺小结节需要腹部开刀,伤口达20-30厘米长,随着技术发展,腹腔镜逐渐成为主流,从四孔到三孔再到如今的单孔,伤口只有3厘米。据悉,每多开一个孔,则会损伤患者的一个肋间神经,目前单孔腹腔镜已经把创伤降到最低,把微创做到极致化,理论上不可能有更小的伤口,该院肺小结节的单孔手术量也全市领先。

上海市肺科医院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关于成立肺部小结节/肺癌专病联合病房、研究所、专病联合门诊揭牌

“牵线搭桥”打通最后一公里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孙振宇教授介绍,分级诊疗已经推行很多年,但是最后一公里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尤其像拥有国际一流品牌、技术、学术的上海肺科医院专家,走向基层可能难度更大。以肺小结节为例,大部分人病情最早发现在基层,但是基层很多医院还没有完全执行相关指南和规范化诊断,通过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牵线搭桥”,让更多的专家在技术培训、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为基层提供帮扶。

医院赵永医生介绍,据悉,肺小结节发病人群越来越多,开还是不开取决于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医生提醒,查出肺小结节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随着医疗技术、影像学诊断精度的提高,很多微小结节是没必要开的,但如果确实有肿瘤的病变,在没有进展到肺癌期间就开掉,则能大大提高人均寿命。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与惠山区中医医院签约

让无锡本地病人享受上海专家技术

此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教育专项基金下的公益项目分级诊疗和专科建设公益行动专家委员会已成立,并组建了由上海肺科医院牵头,上海及江苏省内21家医院参与的肺部小结节和肺癌专家组。

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癌肿瘤科周彩存教授说,他们在上海诊疗的病人七成来自全国,包含无锡、江阴、宜兴地区的患者,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合作成立上海肺科医院肺癌研究所无锡分所后,胸外科专家团队将定期到无锡做临床诊疗协作,让无锡本地病人享受上海专家的技术,免去他们到上海的疲劳奔波,对病人是一件大好事。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看,如何把学科做大做强涉及到双方协作的研究,诸如临床、转化、基础研究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很大的社会效用。无锡本地医院需要什么,他们一定竭尽全力提供帮助。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与江阴市青阳医院签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娜娜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