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到山西考古博物馆,看周代新娘嫁妆!同时听他们这样说…

2700年前,

女性生活是什么样的?

4月18日,

是国际古迹遗产日,

名为“燕姬的嫁妆——

垣曲北白鹅考古发现揭示的周代女性生活”展

正式在山西考古博物馆拉开帷幕,

以丰富多彩的考古成果,

展现古人点点滴滴的生活。

文博山西相关文章

▲展览现场

垣曲北白鹅墓地自发掘之日起,考古工作者就不断带来“惊喜”:从周代的女性化妆盒,到装有果酒的青铜壶,以及多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该墓地为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的研究,提供了填补空白的一手资料。

本次展览,也是以考古出土的铭文媵器为引子,切入周代女性生活,通过重点、组合文物的方式,透物看人,呈现主人公的家世、当时女性的祭礼、宴乐、饰妆等内容,外延内容包括东、西两周之际的政权格局、族属变化和思想观念等。展览包含家世赫赫、宴乐堂堂、中祖煌煌、金玉漾漾四个单元,共展出100余件/组展品,其中以北白鹅出土实物为主体,同时期其他出土器物为辅助。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是一次边发掘、边整理、边展示的尝试和探索,很多展品都是出土不久的首次公开展出。比如该展览的“焦点”器物青铜甗,它属于一件媵(yìng)器,也就是婚嫁时女子的陪嫁品,在山西乃至全国考古发现中发现不多,已发现的均出土于高等级墓葬,如三门峡虢国墓地、曲沃晋侯墓地、韩城芮国墓地。

媵器的铭文“虢季为匽(燕)姬媵甗永宝用享”,内容涉及周代“虢”、“燕”两大王公世家。虢季氏始祖为周武王的叔父,其家族成员在两周之际的王室政治中影响巨大。铭文中的“燕”为召公奭(shì)的后裔。召公奭周初受封于燕地,长子就国任燕侯。召公本人留在镐京任职太保,次子承袭其官职与采邑,其后人于两周之际迁至山西垣曲一带。

展览的器物特质,昭示了燕姬贵族身世。在当时,贵族婚姻不仅是简单的两姓之好,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意味。从双方宗族姓氏的选择,到聘媵用器的斟酌,都体现着周人对于礼制和宗法的具体实践。燕姬甗反映的正是当时两个显赫宗族为联姻而付出的良苦用心。

▲展览现场

与以往展览不同,此次北白鹅考古成果展,是边发掘、边保护,边研究、边展示,目的是把最新的考古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与社会公众共享。

据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郑媛介绍,改革重组后的山西省考古研究(山西考古博物馆)在工作职能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到出土文物的保护、收藏、展示、利用,成为研究院和考古博物馆的新使命。“此次北白鹅墓葬的考古成果展,就是践行新使命的一次尝试。考古工作队的同事们奋战在一线,并利用科技考古手段,对出土文物的包含物进行了检测和提取,陈展部的同事就开始商讨方案,将出土成果、研究成果展现在公众面前,多管齐下,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本次展览,由山西考古博物馆、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垣曲县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展期从4月18日——7月18日。如果你想感知古代女性的典雅生活,就去考古博物馆看看吧。

▲展览现场

观展提示

山西考古博物馆地址在太原文庙院内,实行观众限流措施和实名预约参观,每天限流600人,观众可以于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拨打0351——2029491进行预约,可预约自当天起7个工作日的任意时段(周一闭馆除外)。

观众在预约时段购票入馆,可以参观馆内露天区域和大成殿的展示,全程需佩戴口罩。

▲山西考古博物馆内景

接下来,

各位发掘者、考古专家、策展人,

一起为大家揭秘

北白鹅周代墓地发掘

及展览策划背后的故事!

发掘篇

看过精彩的展览

是否对考古工作产生了无限的好奇

来看看考古专家怎么说

大家好,我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杨及耘,是本次北白鹅墓地考古发掘的项目负责人。垣曲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垣曲县英言乡北白鹅村东,地势北高南低,北依王屋,向南距黄河10公里,东南距洛阳72公里。2020年4月,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首组建的北白鹅墓地考古队,正式进驻墓地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

2020年度共抢救性发掘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9座,灰坑17座,墓地分为Ⅰ和Ⅱ两个区,发掘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从目前发掘情况来看,墓葬分布较疏,以大中型墓葬为主,形制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为南北向,墓主人头向北,七座墓葬有腰坑,五座有殉狗。9座墓葬共出土各类文物500余件套,种类包括铜器、石器、陶器、玉器、漆木器、骨器等。其中铜器的数量是最多的,共出土铜礼器约140余件,包含了鼎、簋、鬲类食器,盘、盉类水器,壶、爵类酒器;另外还发现了大量兵器、车马器、玉器及组配,以及成套的铜编钟、石编磬等。

大家好,我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曹俊,是本次北白鹅墓地考古发掘的现场负责人。我为大家讲解展览里面看不到的故事。

在发掘之前我们了解到墓地里面有一座稍微小一点的墓,编号是M4,就是大家在展厅中看见那件非常精美的铜盒出土的那座墓。因为这座墓葬被盗,那么我们就以M4作为实验墓葬,来了解一下这里的墓葬结构、器物随葬等情况。

发现这件铜盒时,铜盒保存的很完整,里面有满满的残留物,我们十分高兴,就把铜盒和里面的残留物原封不动整体给提取出来。另外我们在发掘M1时,墓葬上面的填土挖到两米深时,发现了一具殉人人骨,殉人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此墓肯定很重要。果不其然,当深挖下去以后铜器出了二三十件,而且里面发现了很多的漆器非常重要。其中有件漆鼓它和现在敲锣打鼓的鼓长得一样。另外M1还发现了两个人面的漆器,它五官非常的清晰。漆器在北方同时期墓葬中保存的情况大多数不理想,但是M1发现的漆木鼓和人面器保存的相对较为完整。

本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出土了近50件有铭文的铜器,内容共计有16篇之多,涉及“中氏”“匽中”“太保”“太师”“中大父”“華”“虢季为燕姬媵甗”以及周王命“夺”掌管成周地区讼事和殷八师等内容。墓地族属为召氏后裔“太保匽中”在成周王畿内的采邑墓地。墓地时代为春秋早期。

北白鹅遗址是一处历时久长、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遗址,为研究晋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埋葬制度、人群族属、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和参考,对探讨黄河文明,探索晋南与成周地区之间的关系,探索晋南地区文明化进程在整个中原地区的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篇

在考古发掘的同时,

边研究、边保护、边展示。

这种国内屈指可数的新模式,

山西考古人作出了哪些努力?

大家好,我是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的谢尧亭。北白鹅墓地一共发现了9座墓葬,从它的墓葬规模、随葬品数量和种类来看,这9座墓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有四座墓葬;第二等级的墓葬有两座;第三等级墓葬有三座。这三个等级墓葬的面积它们的平均数的级差大约都是在8(平方米),也就是说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它们的墓葬面积的平均数差数大约是8(平方米)。它们的鼎数的级差大约是三个,也就是说6到3到1或者到无。由此可见这9座墓葬它们是等级分明的。其中M5和M6的面积最大,随葬品也是最丰富的,所以他们是一代太保匽中夫妇是毫无疑问的。它们是墓地里面目前发现的出土太保匽中铭文最多的。

那么从墓地的埋葬习俗来看,比如说它的墓向都向北,葬式基本上都是仰身直肢。那么还有一些现象,比如说腰坑和殉狗,还有青铜礼器大多数埋葬于脚端。总之目前来看墓葬应该是春秋时期或者说春秋早期阶段太保匽中家族的墓地之一。

那么现在从发掘的9座墓葬来看,M1和M5可能是这个采邑的两代采邑主。北白鹅墓地这9座墓葬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9座墓葬里面有7座墓葬使用了腰坑的习俗,这腰坑里面有5座是有殉狗,那么这个腰坑和殉狗的现象,过去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和商遗民有关系。那他们为什么使用腰坑和殉狗?

原因可能是华族在晚商时期他们和商人的关系比较密切。他们使用过这样的埋葬习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虢季为他的姑娘匽姬做媵器。这是一个什么问题?是不是虢氏和匽氏联姻?也就是说虢氏和匽国通过婚,从青铜器铭文反应了这一种现象,虢季的姑娘嫁给了太保匽中,所以她叫匽姫。

大家好,我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与藏品管理部南普恒。在北白鹅墓地考古发掘中,我们项目组做了大量的信息提取和科技保护工作,对于发现的皮革、麻绳、朱砂等残留物的出土状态都进行了影像记录,对发现的漆木俑、铜翣等腐蚀矿化严重的脆弱文物,也都在加固保护之后进行了套箱提取,将他们完整的提取回实验室,以待后期进一步的保护和研究。

另外,对北白鹅墓地铜盒、铜壶中发现的红色残留物和液体残留物,第一时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杨益民教授团队、中国国家博物院王力之研究员团队及西北大学温睿教授团队开展了相关科技分析工作。经过红外、衍射、气质联用等现代科学分析仪器分析,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铜盒残留物中发现朱砂、雯石、油脂及植物精油等成分,推测很可能是古代女性妆饰脸面的化妆品。铜壶液体残留物中发现乙醇、乙酸、酒石酸、丁香酸等多种有机酸及一些分子量较大的酯类、醇类及糖类的存在,表明其为果酒遗存。

目前,我们已经麻绳等有机物标本送外美国贝塔分析实验室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关于皮革、铜器等文物的材质和工艺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这些科学分析结果为出土文物的功能用途和价值内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身,会有更多的新的认识。

为了配合展览“燕姬的嫁妆”,我们已将展览涉及的北白鹅墓地出土文物运回实验室进行保护修复处理。目前,已完成50余件文物科技保护,残损铜器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中。在保护修复中,我们一方面设计了现状记录、科学分析、方案设计、修复实施、标本采集、信息记录及档案制作的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同时,注重了保护修复过程中工艺信息记录和检测分析标本采集,并对部分重要文物的修复过程进行了影像记录,为进一步的保护修复和展示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素材。

策展篇

保护和研究的工作还在继续,

博物馆已经开始了展览的筹备。

大家好,我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副院长郑媛。“新时代,趟新路”这是当前的主旋律。2020年4月山西省文物系统事业单位改革后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原民俗博物馆合并,更名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兼挂山西考古博物馆的牌子。从此考古院就有了自己的博物馆,考古院的职能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到出土文物的保护、收藏、展示、利用,这都将成为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这次北白鹅周代墓葬考古成果专题展正是践行新使命的一次尝试,我们在发现之初就意识到这个墓地的重要价值,王晓毅院长迅速带领我们领导班子进行了研究,决定这个考古成果我们一定要推出展览并且在全国邀请很多专家对墓葬的价值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我们陈展部的同事们也很快在专家的指导下做出了几套方案,北白鹅的考古队也非常精心仔细、全面的提取了整个墓地的出土文物,科技考古与藏品管理部也邀请了全国顶尖的科技考古团队,对出土文物中的包含物进行了检测和提取。公众考古部也从出土的文物中选取了一些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元素,做出了文创产品。这次就是边发掘、边保护、边研究、边展示,把最新的考古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与社会公众共享,让文物活起来。

当然,这次尝试我们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对我们的科研团队、展陈队伍均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打造一个综合职能的考古科研机构,更要使我们自己也成长成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实现“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考古学贡献山西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陈列展览部主任贠泽荣。在我们展览筹备的同时,北白鹅的发现已经引起了很多方面的关注。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想了解我们北白鹅最新的发现与成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院领导们让我们尽快的推出展览向社会展示和分享。展览筹备就这样迎难而上就启动了。

面临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第一个就是以什么样的故事脉络和艺术姿态向观众展示北白鹅现在已有的发现和研究,具体的内容包括我们要呈现什么样的内容、选什么样的展品、以什么样的形式,这些问题最后在几件保存较好的铭文铜器上我们找到了灵感,并且进行了破解。这些铭文铜器中有一件铜器,它的主人和事件事相对清晰,故事的主人由此而展开,围绕它我们设计了一个主线。这个主线是什么呢?就是以北白鹅出土的文物为主体,讲述主人的身世和时代的礼仪、家庭、宴乐生活,讲那个时代的女性的饰装和专属用品。这个故事的主人名叫匽姬是一个生活在距今2700年左右的贵族女性。

大家好,我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陈列展览部副主任李晓红。展览设计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内容展开的。每一个空间的设计、造型制作、材料的选择都是源于展示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将内容作有效的表达与艺术呈现。

我们这次展览从女性视角展开,所以色彩搭配一定要突出女性特质,通过对展陈大纲的深入分析提炼最具代表性的展品来寻找整个展览的设计元素,同时将出土文物展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展览的故事线中。在展品组合中重点展品的正确使用能够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匽姬甗无疑是整个展览最重要的器物,它的位置与陈列方式要让人一眼看到它的重要性。再比如四个夺簋,其中三个簋簋盖是有铭文,还有一个簋出土时候是碎的,那我们的展示就把其中一个簋盖打开,让观众看到他的铭文就保持碎的原状陈列,其他两个器物就让观众看到它本来的样子,这样就把这组展品的不同形态都展示出来。

大家好,我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部主任马煜娟。在这次的展览之中我们为青少年群体策划了社教课程和社教活动,通过展厅参观以及PPT知识导入,再加上现场的体验,带领青少年和我们的社会公众更好地融入了解这次北白鹅考古成果的一个内容。

此外我们还有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例如我们将邀请北白鹅项目领队杨及耘老师来带领观众亲自在展厅进行一个参观讲解的活动。另外我们还有丰富的线上活动,在考古汇的微信、微博我们将推出多样的、形式丰富的活动,让大众更好的来了解山西的历史文化和考古成果。这也是我们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体现。

为了丰富本次的展览,我们还设计了精美的文创产品,我们提取了北白鹅出土文物中的一些青铜纹饰,以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院徽与我们这次的展览主题女子结婚时的嫁妆进行了一个完美的结合。

消息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轶琼

视频及揭秘文|考古汇

图|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寇宁 考古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欢迎关注山西省文物局微信公众号

山西文物

点击往期原创

山西古代壁画

|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错金鸟篆铜戈

.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