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先锋”移动听|谢子长和阮啸仙的事迹

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积极响应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配合在全国组织开展的缅怀先烈活动,党建网微平台今天推出谢子长和阮啸仙事迹的音频,欢迎收听!

1939年,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将一位烈士的遗骸移葬于其家乡枣树坪。毛泽东先后两次为其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这位烈士,就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谢子长。

谢子长,1897年生,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投笔从戎、立志“以武装打垮旧世界”的谢子长,来到陕北军阀井岳秀的部下、政治倾向进步的石谦旅的一个团里任连长,并在该团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特别支部。他对士兵们的生活关怀备至,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家产,以改善战士们的生活,深得大家的拥护与爱戴。谢子长率部驻防安定时,还十分注重维护军民关系和群众利益:不侵占民房;公审当地大土豪,为贫苦工农平反冤屈,并宣布废除苛捐杂税……这些举措,使土豪敛迹、贪官胆寒,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谢青天”。

1927年10月,谢子长组织领导清涧起义,任西北革命军游击支队营长、副指挥。1931年10月,他和刘志丹等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第二年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

在陕北开展游击战期间,游击队少吃缺穿,病员缺医少药。面对困难,谢子长仍然坚持不打扰群众,老百姓自愿送来的粮食,他也婉言谢绝。他亲自和留守人员一起背粮、放哨,游击队筹得少量衣物,他也让先分发给伤病员,自己却只能每晚在火堆旁睡觉,好的时候,也只是在身下铺一条毛口袋。这种吃苦耐劳、以身作则的精神,感化了人心、团结了队伍,使得这支游击队深受陕北人民爱戴。

1934年,谢子长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苏区的“围剿”。这年8月,在河口战斗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胸部被敌弹击中。虽然身负重伤,但他坚持不下火线,忍着剧痛指挥作战,直至部队大获全胜。此后,谢子长不愿离开自己心爱的战斗岗位,仍旧带伤坚持工作。同志们担心他的伤势,却谁也说服不了他去歇一歇、养一养。这年9、10月间,谢子长自感身体实在支撑不住,才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到离家不远的杨道峁村休养。养病期间,他仍不忘关心游击队的战况和战士们的生活。

快到春节时,谢子长伤势日趋严重,外甥去看望他,他记挂的还是那些战士们:“兵们怎么过年?”外甥说:“已准备肉和白面。”谢子长嘱咐道:“一定要让同志们吃好些!”他还悲痛地说:“我给老百姓做的事太少了!”1935年2月21日,由于病情恶化,谢子长不幸与世长辞,时年38岁。

谢子长逝世后,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为纪念他,决定将安定县更名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及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为谢子长烈士修建了陵墓,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公葬仪式,毛泽东第三次为其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

1933年11月底,瑞金沙洲坝来了一位高高瘦瘦的青年人。此人身穿灰色旧式西装,脸色白里透黄,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见人总是笑眯眯的,书生气十足。

很快,人们便对他熟悉起来。他是阮啸仙——肃贪战线的一把“铁算盘”,受群众欢迎的一位“铁包公”。当时,在中央苏区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阮啸仙,真过硬,审计肃贪是能人,群众见了哈哈笑,贪贼见到失了魂。”

阮啸仙,1897年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1918年,他考入广东甲种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并与一批进步青年学生发起了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在学生运动中逐步崭露头角。1920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春,加入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党的早期成员之一。

1922年秋,阮啸仙受广东党组织委派,负责筹备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两广区委员会,他也由此成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后,阮啸仙来到花县、顺德开展农民运动,建立花县和顺德农民协会。在花县工作期间,他几乎跑遍了当地的每一个村落,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打成一片,村民们也将他引为知己,时常与他谈心话家常。后来,花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时,阮啸仙特地从广州赶来参加大会,并题写对联:“坚忍卓绝为吾人本色,奋斗牺牲是我辈精神。”为了培养农民运动干部,他还和彭湃在广州筹备建立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历届农讲所教员和第三届农讲所主任,为组织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农民运动骨干。

大革命失败后,阮啸仙不顾个人安危,留在广州坚持秘密斗争。1928年春,他辗转来到香港,负责广东省委的领导工作。由于先前工作成绩突出,在香港认识他的人很多,而他又因从小日夜苦读,再加上长期伏案,眼睛深度近视,戴的眼镜又厚又沉,很容易被人认出。为了适应新的斗争环境,阮啸仙坚持训练自己不戴眼镜走路。刚开始时,由于视线模糊,他时常撞到电线杆,数次被撞得头破血流,但为了党的事业,他咬牙坚持,并逐步适应了“模糊的世界”。

1928年6月,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阮啸仙被选举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1934年2月,他又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审计委员会主任,成为我党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上任后,阮啸仙开源节流,按照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的《审计条例》,围绕预算、决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财政的统一和反贪污浪费斗争等,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审计工作,严肃了财政纪律,极大地预防和制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为人民审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央红军长征后,阮啸仙任中共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治委员,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斗争。1935年3月6日,在率部突围时,他被敌人的一颗流弹击中,壮烈牺牲。苏区军民闻此噩耗十分悲痛,陈毅当即写下《哭阮啸仙、贺昌同志》一诗:“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

监制/李小标 责编/刘文韬 编辑/陈蓉 制作/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