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肉牛养殖“牛劲足”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肉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师宗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样板示范、辐射带动,突出重点、 择优发展,严格标准、先建后补”的发展思路,树立生态循环养殖理念,通过加大标准化养殖建设、培植大户示范、推进品种改良、强化废弃物再利用等有效措施,实现种养结合、草粮搭配,促进肉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现代养殖方向发展,不断培育壮大肉牛产业。
图片
走进师宗恒才养殖场,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果实累累,鸡鸭成群,根本闻不到一点传统养殖场特有的异味。站在养殖场大门的内侧,养殖场负责人廖五七向记者介绍:“师宗恒才养殖场现肉牛存栏400多头。去年,肉牛出栏650 头,产值达850万元,纯利润160万元。我们采取‘肉牛+牛粪+有机肥+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种出来的玉米做成青贮饲料,青贮饲料喂牛,产生的粪便还田,水排泄物经过六级沉淀进入鱼塘,实现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跟随着负责人深入场区,一路上,有的在喂牛,有的在粉碎甘蔗,有的在喂鸡,有的在田里施肥,工人师傅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图片
在丹凤街道淑足村委会淑足村师宗长法养殖场,养殖场负责人袁长发正在开着全自动青贮饲料下料车在撒料。据同行的师宗县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郭辉介绍,在师宗,袁长发算资格比较老的养牛专业户,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加上他本人爱钻研,善于学习,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牛经验,从几头到几十头,再到现在的一百多头,他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据了解,去年,师宗长法养殖场出栏肉牛128头,产值200万元,纯利润50多万元。 “现在我们村委会一共有50多户养殖肉牛,存栏近2000头。现在规模出来了,销路也宽广了许多,外省的客商来拉,也装得起来,现装现拉走。”袁长发撒完饲料,从车上下来跟记者聊了起来。
图片
来到漾月街道法块村委会碧宗村王有存家,王有存正赶着牛往山上放。与其他规模养殖户不同,王有存采取放养与圈养相结合,主要以繁殖仔牛为主,现有能繁母牛15头。去年出栏12头,纯收入16万元。以上这些,就是师宗县肉牛养殖的缩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师宗县畜牧兽医局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户317户,其中存栏10—49头280户,50—99头28户,100头以上9户,规模养殖户设计存栏10416头,实际存栏肉牛5739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2354头。在建肉牛养殖场8个,设计存栏1015头,全县肉牛养殖呈现出牛劲十足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县肉牛存栏9.64万头,出栏 4.92万头,牛肉产量0.78万吨,实现产值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7.6%。
图片
下一步,师宗县将按照《师宗县推进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实施方案 (2020—2025 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提升养殖技术为突破口,实施圈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改造,配套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着力抓示范、扩总量、提效益,提升肉牛养殖业集约化、自动化、现代化水平。积极引进国内知名肉牛养殖和屠宰企业,加快育繁养宰销一体化发展;加大基层冻精改良站点改造和建设,全面推进肉牛冻精改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及良种良法试验推广,培育市场前景好、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肉牛新品种,初步形成了以云岭牛、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肉牛品种为主的品种结构。同时,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采取奖、补、贴息贷款等多形式进行扶持,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及利用,创新生物饲料加工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法,种养结合、草粮搭配,山地放养与圈养相结合,实现了肉牛养殖由“耗粮型”、“粗放型”向“节粮型”“质量型”转变。
田昌维 李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