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这么大,不来看鸟可惜了!

图片
4月,倡导保护鸟类、维护生态平衡的“爱鸟周”来临。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国是世界上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复杂的气候、地形地貌为鸟类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生态乐园。截止2020 年 11 月,《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共收录了在中国有野外记录的鸟类物种 1487 种。这一千多种鸟类中,你认识多少种呢?虽然有大批爱鸟人士走在爱鸟、护鸟的前线,但是捕食鸟类、破坏湿地等现象仍然存在,人们对鸟类的认知和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
接下来,腾讯新闻·萤火计划联合腾讯公益、中国国家地理出版社,为你带来10种“网红”鸟儿的精美图片和鸟类知识科普,快来看看吧。
01
图片
普通翠鸟
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
无危(LC)三有
普通翠鸟是人们最熟悉常见的鸟类之一,也是传统“点翠”工艺的由来。
在夏日荷塘中、溪流边,常常可以见到它翠蓝的身影。或是停于水边等待猎物,或是鼓翼悬于水面上空观察目标,或是闪电般垂直入水捕捉鱼虾,获有“鱼狗”“钓鱼郎”等俗名。
栖息于较开阔的湖泊、河流、池塘等湿地。
见于全国各地的适宜生境。
02
图片
绿孔雀
中国本土原生的“百鸟之王”
濒危(EN) 国Ⅰ
绿孔雀堪称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鸟之一。
绿孔雀高大而华丽,野性难驯,常成群活动,多由一雄数雌和亚成体组成小群。
它们对栖息地的要求严格,这种在文艺作品中古今流传的鸟类,如今在中国的分布区已缩减到云南的部分干热河谷。
见于云南红河中上游及其支流的干热河谷季雨林。
03
图片
青头潜鸭
世界上最稀有的潜鸭
极危(CR)国Ⅰ
青头潜鸭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鸭类。
作为鸭科的一员,青头潜鸭跟其他鸭类一样“毫无节操”,经常发生杂交,并且还存在不完全的巢寄生行为,有在同种个体以及红头潜鸭、赤膀鸭的巢中产1~3寄生卵的现象。
它们常栖息于湖泊、沼泽和池塘。繁殖于浮水植物和芦苇覆盖的水域。
见于我国东部各地,分布范围广而分散。
04
图片
朱鹮
绝地重生的“东方红宝石”
濒危(EN) 国Ⅰ
朱鹮以其“赤玉雕成彪炳毛,红绡剪出玲珑翅“的美丽身姿在东亚的文化中留下了印记,在日本更是被尊为神鸟。
20世纪60年代,朱鹮已近绝迹。1981年中国科学家在陕西洋县发现两巢7只朱鹮,使其复生。
它们栖息于低山和丘陵低地的沼泽、水塘、溪流和稻田等湿地。
见于陕西洋县、河南董寨、浙江德清。
05
图片
勺嘴鹬(yù)
在中国东部沿海歇脚的“小勺子”
极危(CR)国Ⅰ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特有鸟种,每年在俄罗斯远东繁殖地-我国南方-澳大利大越冬地之间迁徙。
标志性的“勺”状喙让勺嘴鹬极具辨识度,让全球种群数量不足800只的极危物种,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星鸟种,被观鸟爱好者昵称为“小勺子”。
栖息于沿海滩涂、河口、澙湖等湿地。
见于中国东部沿海。
06
图片
黄胸鹀(wú)
难觅踪迹的“禾花雀”
极危(CR)国Ⅰ
雄鸟繁殖期下体羽毛呈金黄色。
常出没于耕地,各地赋予它俗称,如“黄肚皮”“麦黄雀”“禾花雀”等等。
由于人们对野味的追捧,这种随处可见的小鸟被吃到灭绝边缘,源头直指广东名菜——禾花雀。
夏季见于阿勒泰和东北河谷草甸灌丛地带;春秋迁徙季见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冬季少量见于东南沿海湿地。
07
图片
棕颈犀鸟
西南边境密林中的“吼鸟”
易危(VU)国Ⅰ
巨大的体型、鲜明的羽色、奇特的喙、响亮的叫声。
尽管它们总是藏身茂密的森林,但当它从树枝间飞过,翅膀扇动带起的呼啸风声就会轻易暴露其踪迹,因此也被居民称为“吼鸟”。
跟其他犀鸟一样,棕颈犀鸟繁殖时雌鸟会在雄鸟的帮助下将自己封闭于树洞中,仅留一个小孔供雄鸟喂食。
见于西藏墨脱、云南盈江犀鸟谷。
08
图片
白腿小隼
最萌猛禽“熊猫鸟”
无危(LC)国Ⅱ
白腿小隼是最小的猛禽之一,而全身只有黑白两色的“熊猫配色”,被人们戏称为“熊猫鸟”。
白腿小隼常利用啄木鸟废弃的树洞营巢,白天站在高大乔木的顶端休息或觅食,夜间返回树洞休息。
虽为猛禽,白腿小隼的主食还是昆虫,尤其喜爱蝴蝶、蛾类、蜻蜓等。
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江西婺源等。只有江西婺源的种群稳定且易于观察。
09
图片
蓝冠噪鹛
藏身“最美乡村”的中国特有鸟类
极危(CR)国Ⅰ
蓝冠噪鹛在被科学发现后长期销声匿迹,直到2000 年在江西婺源被重新发现。
传统村落中受到保护的古老风水林,为蓝冠噪鹛提供了最后的庇护所。它们在风水林中的古树上繁衍后代,在茶园中嬉戏觅食。
每年3月下旬到4月,它们回到这里,完成繁殖的任务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见于江西婺源传统村落的风水林及附近茶园。
10
图片
震旦鸦雀
以中国为名的苇丛精灵
近危(NT) 国Ⅱ
震旦鸦雀是一种充满中国特色的鸟,它最早发现于中国江苏,中文名“震旦”来自中国的古称。
震旦鸦雀高度依赖于芦苇,脚趾紧握芦苇秆,在苇丛中灵活地跳跃、攀爬,喜食芦苇上的昆虫食芦苇上的昆虫。
见于黑龙江下游及辽宁至浙江的沿海湿地,并沿河流进入北京、河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的湿地芦苇。
看到这里,相信你一定对上述鸟类有了一定的了解。
随着更多的中国人拿起望远镜和相机记录鸟类,国内观鸟者也收获了很多的中国新记录物种。
如果你还没看过瘾的话,一本展现中国鸟类研究者、观鸟者和自然手绘艺术家高超水平的原创野鸟图鉴——《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包括精准分布图1000余张,鸣声800余种,科学插画4000余张),献给热爱鸟类和自然的你!
另外,腾讯公益也即将上线识鸟小程序,敬请期待!
其实,爱鸟、护鸟很简单。只要你、我、大家一起付诸保护森林、保护湿地、不捕食鸟类、抵制鸟类制品等等行为,鸟儿们一定会越来越多。
制作&编辑|徐莹
统筹|周维
出品|腾讯公益 腾讯新闻 中国国家地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