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县革命烈士陵园有位94岁“烈士守护翁”

图片
94岁的张捍华老人手里拿着一本《沛县民政志》,在自己的墓碑前笑谈后事。
图片
张捍华退休后成了革命烈士陵园的“守护人”。
图片
张捍华老人在擦拭革命烈士公墓。
4月4日清晨,在沛县革命烈士陵园,94岁的“烈士守护翁”张捍华戴着党徽,手里拿着一本《沛县民政志(1912-1985)》,在自己的墓碑前笑谈后事。
“我选了那块地儿,‘走后’还要陪着革命烈士们。”老人指着陵园东北角的一块地方,然后带着我们过去“参观”,一路上谈笑风生。
“生为烈士献终生,死入黄泉不分离!”
去年5月,沛县县委书记吴昊来到沛县革命烈士陵园瞻仰,并看望了张捍华,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张捍华便用这首自作的打油诗表明了愿望。
之后,鹿楼镇党委把张捍华的书面申请递交沛县县委。经过认真研究后,吴昊批示:“真情实感,令人感佩。同意依老人意愿办理。”
●难忘的岁月
张捍华是沛县鹿楼镇高彭庄村人。
“那天凌晨,庄里传来枪声和喊声,我在被窝里攥紧红缨枪,咬紧牙关!”张捍华老人带我们参观正在扩建改造的沛县革命烈士陵园,在张堤口战斗七十二烈士墓前,他用故事把我们带到那不堪回首的一天——
1941年1月22日凌晨,沛县张堤口村浓雾弥漫,八路军115师黄河支队特务连同日伪军展开激战。
“鬼子在高彭庄东头的井旁设有重机枪和轻机枪,他们把八路军战士逼到张堤口西头围杀。”说这句话时,张捍华的嘴唇在颤抖。
残酷的战斗从凌晨一直打到下午5点,近千名日伪军带着3辆坦克对八路军猛攻,115师黄河支队教导四旅特务连74名战士只有两人突围,其余的72人壮烈牺牲。
“到处都是血,大人们捂住我的眼睛,但我还是看到了身穿军装的战士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13岁的张捍华看到的那一幕,永远刻在了这位“儿童团长”的心里。
战斗结束后,张捍华跟随大人们把战士的遗体埋在村旁。
“儿童团长”的身份曾让张捍华感受到荣耀和责任,但是也给他带来过死亡危险!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还乡团对革命群众秋后算账,张捍华跑到丰县北面一个石灰窑出苦力,一干就是几年。
当地有个习俗,订了婚期就不能更改。1946年10月20日,他冒险回家结婚,还没能拜堂成亲,就得知还乡团要来抓他。
“我趁黑向丰县方向逃跑,一条浅水沟救我一命,我把身体没进水中,仰头将鼻孔露出水面,追我的人骂了几句,往水里打了一阵乱枪就走了。”老人说起这段“生死逃亡”,孩子般地笑了。
●平凡的坚守
平凡的岗位可以做出不凡的业绩,不凡的业绩来自平凡的日积月累。
新中国成立后,张捍华上了运河师范,后又考入南京师范学院读中文专业。毕业时,院领导给了他两条路:一是应招入伍,去边疆当军官;二是留校任教,先当助教,将来可以晋升讲师、副教授。
“我选择了第三条路,打回徐州,打回沛县,家乡在苏北,教育比较落后,更加需要我。”老人连用了两个“打”字,时隔这么多年,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当时的坚决。
1958年,张捍华到沛县张寨中学当语文老师,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张寨中学、栖山中学和朱王庄中学任副校长、校长。
1967年8月,沛县在张堤口战斗遗址上建成鸳楼革命烈士陵园,七十二烈士的遗骨被迁至此。
1983年10月,桃李满天下的张捍华退休回到农村老家。
时光荏苒,1995年,从中学校长任上退休多年后,张捍华来到沛县革命烈士陵园,成了这块孤寂地带的“守护人”。
“当时我家属反对,儿女和孙辈们也反对,还发动亲友们上门劝我。”大家要他好好在家安享晚年,张捍华却十分倔强:有些人值得永远铭记,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
打扫卫生、擦拭墓碑、修整花草,张捍华坚守在这里陪伴着1571位革命烈士。
每年清明节,张捍华都要早早来到烈士陵园,对着烈士墓碑郑重地鞠三个躬,在墓碑前久久伫立……
他随身带着一本《沛县民政志(1912-1985)》,里面有烈士花名册,每个烈士的名字他都记得,只要有人来问,他就能随时翻找出来。
几年前,沛县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让他尽量多休息,可他仍然尽可能地来陵园。他说,最初的坚守是出于对英雄的缅怀与敬仰,到如今已成为一种割舍不下的挂念。
沛县革命烈士陵园是市级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常年接待学校、机关单位、社会团体来这里瞻仰学习。
张捍华老人总是手握话筒,讲述张堤口战斗往事、革命烈士英勇事迹以及沛县革命斗争史。
正在扩建改造的陵园辟设了几间办公室,这里是鹿楼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张捍华是党支部书记。
“每年的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前来瞻仰陵园的人群特别多,老书记都会带领党员维持秩序。”党支部副书记郑援朝说。
“老书记还客串主持人,跑前跑后,大声讲解。几个小时下来,别人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他却笑呵呵的,还叮嘱年轻人要加强锻炼、不要熬夜。”沛县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于素勤说。
“小朋友们,你们注意听啊!这个革命烈士陵园埋着你们的1571位爷爷奶奶,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他们给的,在幼儿园里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兄弟姐妹们团结,今后学好本领为国家作贡献,这样就算报答这1571位爷爷奶奶了!”张捍华老人讲了一段话,这是他专门为前来瞻仰烈士陵园的娃娃们准备的。
“幼儿园娃娃和其他群体不同,你跟娃娃们讲‘三光政策’,他们是听不懂的,用这种语气讲就懂了!”老人说,教育方式也要与时俱进,面对不同的人群要分类讲解,这些年他每年都订4份党报、2份党刊,每天看书、读报扩充知识。
张捍华面色红润、行动敏捷、耳聪目明、言语清晰,很难把他和94岁的年纪挂上钩。
如今,他和95岁的老伴住在四间屋的农家院里,种了蔬菜、瓜果,养了鸡、狗和鸟……
“我该回家吃饭了,老伴等着我呢!”上午11点40分,老人的手机响了,是老伴打来的。老人戴上墨镜,骑上红色电动三轮车,酷酷地向我们挥了挥手,在春和景明中,向家的方向驶去……
◎文/徐报融媒记者 李梦虎 于珑
通讯员 梁振 左传侠
图/徐报融媒记者 白雪 辛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