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清风”来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2021年第7期 (记者 刘艳梅 冯雅可 蒋筱青)

科技改变生活,网络世界精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老百姓衣食住行到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之一,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营造安全的、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对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我省把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多管齐下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健全制度抓好落实,让正能量更充沛、网络空间更清朗、基层治理更智能,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探索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四川模式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 房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任何国家和政党来说,互联网是重要的执政条件,网络空间是重要的执政环境,信息化是重要的执政手段,用网治网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和体现。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结合起来,坚持网上网下一体化治理,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为基层治理赋能,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服务、支撑和保障。

一、互联网条件下城乡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改变着大众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随着互联网运用普及和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治理正逐步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相结合转变,这为推动治理模式变革、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治理理念、架构、方式、效能等方面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基层干部队伍还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地方网信工作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基层治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给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二、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

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管网治网的根本之策。中央提出用2年至3年时间基本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涵盖领导管理、正能量传播、内容管控、社会协同治理、网络法治、技术治网等各个方面,实现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结合,让网络空间更加天朗气清,有效维护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政治经济安全。

省委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部署要求,把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与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统筹起来谋划部署,找准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聚力抓好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支撑性的重点工作,努力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省委网信委按照“清单制+责任制”要求,加强任务分解和细化落实,确定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推动各地各部门一项一项抓到底。省委网信办坚持把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全办大事,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办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三、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

按照“党建引领、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基本路径,将成都、绵阳、内江、宜宾、眉山和甘孜等6个市(州)作为全省试点地区,集中一年时间搞试点,统筹推进全省各项任务,努力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四川模式、打造四川样板、贡献四川力量。

更加突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探索地方党委领导网信工作的具体实现形式。把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鼓励基层先行先试,探索完善加强和优化党对网信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党委领导网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指导6个试点市(州)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政策措施。目前,宜宾市、内江市在全省率先以地方党委名义出台《市委领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规定》,明确市委及其常委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职责、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研究决定全市网信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加强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和重大问题的统筹指挥处置,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关于网信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成为全国最早以地方党内法规形式加强党对网信工作领导的地级市。同时,针对机构改革之后县一级原有网络管理机构被撤销,很多地方没有从事网信工作专职人员的问题,出台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的措施,赋予其承担部分网信工作的职能职责,作为网信工作体系向县级延伸的重要支撑。推进“全科网格化”模式,让网格员履行舆情信息收集、报送等职责,实现“一员多用”。

更加突出改革系统集成和平台整合,进一步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推动网络综合治理与城乡基层治理、市域社会治理等改革试点制度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着力打通制度堵点、抓好制度执行、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按照系统集成、减量提质要求,整合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综治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基层服务阵地资源,融入网络综合治理功能,不另起炉灶,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更加突出信息化赋能,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把信息化作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善于利用互联网优势,着力在融合、共享、便民、安全上下功夫,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优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机构设置。依托“互联网+”统筹推进便民服务项目,建立集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政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提升便民服务机构“一站式”功能,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

更加突出协同治理,进一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综合治理格局。按照全党动手和部门负责相结合的要求,树立网上网下一体化治理理念,细化网络综合治理责任、权力清单,汇聚全社会资源力量,调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企业、科研院所、智库等各方面作用,形成“一张网”“一盘棋”工作格局。研究制订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大考核评估力度,推动工作走深走实。聚焦应用牵引,布局实施一批带动力强的智慧治理应用场景,推进网络综合治理项目化、平台化、实体化。

内江市:齐抓共管 “智”治有方

以“建立三项制度、建设五个项目、开展四类行动、实施五大工程”为主要内容开创网络综合治理新局面。

“不信中奖不上当,不让黑客把号盗”……3月23日,走进内江市第十小学校,网络安全标语随处可见,几名学生围着网络文化小广场上的《网络安全要知道》大声地朗读着。“作为内江市网络安全示范校,我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学安全、懂安全、筑安全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内江市第十小学校校长陈光元告诉记者。

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各类矛盾和信息集中的最大平台。为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环境,内江市委网信办创新提出以“建立三项制度、建设五个项目、开展四类行动、实施五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综合治理新路径,开创了网络综合治理新局面。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前段时间,隆昌市网民发帖,反映其在向市社保局咨询关于退休事情时,被市社保局工作人员告知其1987年至2006年在原隆昌县山川机械厂购买的医疗保险已被清零,不能记入医疗保险累计年限,不知该如何处理。

内江市委网信办发现该帖文后,及时通过网络综合治理中心系统交隆昌市核实处置。隆昌市医保局工作人员及时电话联系该网民,解释清楚相关政策,并告知其在原隆昌县山川机械厂以单位职工身份参加的隆昌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短时间内,该网民的疑问得到解答。

“如果问题解决不及时,网上情绪化的宣泄就可能导致舆论走偏。”内江市委网信办综合科科长、四级调研员陈学其表示,为构建科学完善的网络综合治理机制,内江市统筹全市政法、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的技术力量和数据资源,搭建“1+6”网络综合治理技术平台,实现网络治理由虚拟向可视、人工向“人工+智能”、分散向集中、线下向线上融合治理转变。

“我们通过数据化、可视化的系统及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内江市委网信办网络宣传评论与社会工作科科长雷坦认为,信息化时代,正确处理网络舆情已成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路径。

为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内江市健全完善市委领导网信工作制度、网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过程化执纪问责制度三项制度,全力保障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据悉,内江市作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市(州)之一,在全省率先以地方党委名义出台《市委领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规定》,明确市委及其常委会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实施全面领导的具体实现形式,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网信领域决策部署的有效贯彻落实。

信息化赋能基层治理

“光华大道路面破损严重,是内江市第六中学学生上学放学必经之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去年底,内江市东兴区高桥街道长安社区网格员钟其学在“智慧长安社区”微信小程序上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第一时间找到社区,社区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核实,并将核实情况告知区住建局,区住建局接到消息后及时进行路面修补。

长安社区成立于2017年,有1.4万余人。社区居民大多由周边村(社区)征地拆迁“农转非”而来。“人员杂、诉求多”成为社区工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随着网络和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线上处理群众诉求和调解纠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长安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安琼表示。为此,长安社区开发“智慧长安社区”微信小程序,实现党务、居务、便民服务等四大类13小类事项即时公开。同时,社区联合辖区内13家企事业单位,定期对群众通过小程序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体协商,共同化解,构建社区“智”治新模式。

在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内江市通过实施基层治理队伍“进圈入群”工程,组织志愿者、网格员等加入各类微信群、QQ群,提高舆情发现力、引导力和处置力。同时,实施“智慧治理示范点”项目,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新技术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基层治理。

唱响网络正能量“时代之歌”

去年10月23日,内江一民警下班后准备在民族路吃碗牛肉面,谁知在面馆里偶遇网逃人员胡某某。在带离嫌疑人时,民警还不忘帮其付款擦嘴。该短视频一经发布,获得网友纷纷点赞,并被评为内江市优秀新媒体作品奖。

为讲好内江故事、传播内江声音、网聚内江正能量,近年来,内江市委网信办分类别分阶段开展“网上主题宣传优秀作品评选活动”,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主流价值、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

“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人人都做建设者、维护者,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陈学其表示。为此,内江市通过成立市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新联会新媒体和网络人士分会,促进互联网企业履责,实现网民自律。

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胡耀斌告诉记者,网联会聚合了新闻传播、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商品服务等本土互联网企业及社会团体会员40余家,各会员单位发挥熟悉行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自成立以来,先后发起“甜城味”网上促销、“网络安全你我他”等多个大型活动,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升。同时,多家商业网站成功转型,“内江第一城”网站从原来的“标题党”自媒体,变身为网络公益参与者、推动者,赢得了公信力、美誉度。

新联会新媒体和网络人士分会则聚合本市近百名“大V”网红、网络作家、网络律师、文明志愿者等有较强网上号召力的优秀人士,并不断发展壮大会员队伍,让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网络治理,有效提升了网络舆论生态“自净”能力,唱响网络正能量“时代之歌”。

宜宾市:以人为本构建网络治理新格局

围绕“人”这个关键核心,确定7大体系51项网络综合治理任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综合治理新格局。

最近,宜宾市叙州区南岸街道金鱼社区居民姜光发解决了一件大事,他通过电视机上的社区服务功能联系志愿者上门,找出家里出现不明臭味的原因竟是使用的电暖炉电线损坏,幸未酿成大祸。“感谢社区服务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3月21日,姜光发将感谢信送到了金鱼社区党委书记李琼手中。

利用广电网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只是宜宾市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缩影。围绕“人”这个关键核心,宜宾市突出党建引领、数据赋能,坚持市县联动、示范带动、全域行动,确定7大体系51项网络综合治理任务,通过强化统筹联动、社会协同治理等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进一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综合治理新格局。

服务为民 数据赋能助力基层治理

修路灯、清违建、调解纠纷、处理事故……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如何及时回应民众诉求,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在高县城乡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中心,一切有了答案。

综治中心巨幕指挥屏上数据闪烁,不时有网格员手机发送的动态信息汇入。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将信息交办至各平台处置。屏幕切换,即可打开高县全域地图,任意点击一栋建筑物,该建筑物的位置信息、人口信息、网格员信息一目了然。在视频监控系统中,2000余个摄像头组成的信息化监控网络,把县域内各类重点区域实时状况投上屏幕。打开人口信息管理页面,动态人员的数量和流入地清晰展现。

“通过网格员上报和常态化视频巡查,能够实时掌握辖区情况,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和处置。特别是疫情防控,如果监测到有高风险区域流入的人员,能及时进行核验,掌握防控先机。”高县城乡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摄像头犹如指挥中心的“千里眼”,让精准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大增强。

“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通心”,这样经纬贯穿的基层治理体系已在宜宾多地铺展开来。通过整合雪亮、天网、慧眼、社会资源等监控资源,覆盖河道监控及水质水文采集、城管、森林防火、校园一键报警等领域,加上城乡网格化管理,社情民意直通综治中心,形成“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高效工作格局。

几天前,江安县江安镇剧专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智慧社区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巡查时发现,辖区滨江路一居民楼五楼有名幼儿攀爬在阳台护栏边哭闹。千钧一发之际,工作人员立即联系网格员赶往现场并通知住户,从发现情况到住户回家安抚好孩子,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

民生无小事。目前,宜宾各县(区)已全部完成城乡综合治理中心建设,智慧小镇、智慧社区、智慧小区建设正有序推进。通过全域可视智能指挥调度平台,从“微治理”出发,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实现应急工作的人员调度、联动响应,构建“智慧+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人才培育 夯实网信工作基础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带来了便捷与高效,同样也面临着普遍存在的发展短板:党政干部互联网思维需要强化、数字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网络社会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的空白亟待填补;着眼未来新兴人群青少年的网信启蒙教育亟待突破。

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应运而生。据了解,该基地是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被纳入全国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库”。基地实行“一体两地”布局,分设在成都和宜宾两地。位于宜宾的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囊括政务安全、办公安全、产业安全、个人安全、电信诈骗场景、攻防演练、智能生活等七大展厅,VR安全体验、办公门禁破解、密码泄露展示、信息泄露演示等50余项体验项目,为网络安全新技能人才培育提供保障。

“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培养信息化新治理、城乡基层治理、数字经济新产业等领域所需的党政干部人才,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据基地负责人李云峰介绍,教学方向上,将设置主体班、专题班、研修班、资质班四种类型,以实践、实战、实操能力培养,分级分类开展素能提升和资质培训教学;课程设置上,可由需求方“点餐”——自主研发教学大纲,推出“菜单式”“套餐式”培训项目,实行场景式、体验式、浸入式教学。

2020年12月31日,基地正式开班授课,来自宜宾市企事业单位的60名相关负责人参与了首期培训。随后开展的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启动会,首次借助平台将网络安全应急、舆情事件处理进行了实践操练,让参会者直面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和问题,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

“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等优势,有助于基层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宜宾市委网信办主任师世秋表示,宜宾市作为我省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市(州)之一,正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一步,宜宾市将因地制宜开展党对网信工作领导、“三大治理”融合互动、智慧党建、网络安全保护、数字乡村等制度机制和方法举措创新,探索能复制能推广的网络综合治理模式,助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

武侯区:网上网下 一体治理

网络综合治理工作不局限于“线上”治理,其触角已延伸到“线下”生产生活空间,为城市有序发展提供了智慧源泉。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网站平台数量一直动态保持在2.6万家左右,数量较多。随着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互联网违规违法行为、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侵犯了网民、企业合法权益。为强化属地管网治网责任,从2016年起,武侯区探索对属地网站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有效治理了属地网络空间乱象。

如今,在武侯区,网络综合治理工作已不仅仅局限于“线上”,其触角还延伸到“线下”生产生活空间,为城市长效有序发展提供了智慧源泉。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补齐短板

1月12日,由武侯区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单位联合举办的武侯区“爱成都•迎大运”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我为武侯代言”梦想大舞台之青春讲解员选拔赛总决赛顺利打响。决赛选手们以年轻人的视角,围绕“我爱祖国”“拥抱大运会”“武侯变化”三个主题,生动讲述武侯故事。

进一步清朗网络空间,唱响网络正能量,武侯区融媒体中心从多方面发力。2018年12月,武侯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武侯区新闻宣传工作迈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阶段。在武侯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庞华刚看来,通过整合媒体和网信资源,深化媒体融合改革,能更好地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广大网民。

目前,武侯区以融媒体中心为核心,整合了该区各类新闻发布窗口、上级媒体传播渠道、政务服务资源,成为全区最大的信息发布和综合服务平台,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优质内容不可或缺。”庞华刚介绍,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该区融媒体中心在内容分发上更加注重新媒体平台,对加强内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中心通过加强内容审核、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强化人才教育培训等方式,保证优质内容生产,满足网民信息需求。

此外,武侯区融媒体中心、网信中心通过定期制作《舆情日报》《舆情分析》,对舆论热点、社会风险、网民关切等数据进行分析,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推行“网购式”政务服务,打通堵点

2015年新建成的武侯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科西五路360号。地处企业、住宅密集的西部智谷,该中心有不少企业和群众前来办事。此前,武侯区教育、交通、司法公证、公安户政等部门单位分散各处,如今集合多种服务功能的政府服务中心,极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2017年以来,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安排部署,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聚焦打通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堵点”,借鉴电子商务服务理念,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出“网购式”审批服务便民化模式,成为提升网络综合治理服务能力、推进信息化赋能城市发展的创新举措。

在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办事群众持手机就可通过自助服务一体机扫码,快速完成签到。距离较远的群众,也可以用“武侯政务”微信公众号进行远程排号,到达大厅时无须等待,就能即刻办理事项。“武侯政务”微信公众号还可提供办事攻略、审批进度查询等线上服务,为群众节约办事时间。

武侯区行政审批局政务信息应用科科长张伟介绍:“在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中,我们以‘网购体验’为标准,围绕企业和群众需求优化设计、延伸服务,推行全流程网上审批,让群众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全程在线’。一台自助服务机就能帮助市民实现服务‘自己办’,告别‘来回跑’。”

如今,武侯区60%以上的审批事项已经实现“全程网办”。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推出了“主题式”服务100余项,企业和群众在“主题式”服务窗口一次性递交材料后,职能部门进行资料审查和证照办理,申请人在窗口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办事材料、环节和时限压减40%以上。

创新小区“智慧”治理,解决难点

依托社区智慧服务与管理平台,构建居民需求响应、居家安全防护、邻里协商互助、在线家政服务等多种智慧智能应用场景,也是武侯区网络综合治理的内容之一。目前,武侯区已重点打造新希望锦悦楠庭、林荫街9号院等智慧小区,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小区发展治理。

玉林街道南虹村社区林荫街9号院,是典型的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小区外来人口多、老龄人口基数大、出租户占比高,一度给小区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社区通过建设云上“社区小脑”平台,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线上生活场景,串联形成林荫街9号院“5分钟小区生态圈”。

南虹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强介绍,以现有社区居民关注最广泛的“虹公益”微信公众号平台为依托,已为林荫街9号院增设了“便民终端”,探索“无人售货”等智慧服务进小区,并将周边餐饮、理发、医疗、文印等资源进行线上盘活,丰富居民“家门口”服务,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

位于武侯新城的商品房小区——新希望锦悦楠庭,智慧服务和管理也已广泛开展。武侯区簇桥街道七里社区党委书记熊刚介绍:“新希望锦悦楠庭小区通过部署车管云平台,让居民出入通行更加安全便捷。同时,小区建立线上服务平台,接入社区服务,提供一键呼叫专属管家、新零售、在线缴费等多元服务。”

“小区还设立了‘线上+线下’不文明行为曝光栏,曝光物业、居民不文明行为,引导大家共建文明小区,住在这里感觉很舒心。”2017年底就入住新希望锦悦楠庭的业主张女士深有感触。

从“网上”到“网下”,网络综合治理工作一体推进,效果明显。目前,武侯区还在推进智慧城市数据融合,建成了以政务、社保、交通、城管、公安、卫生、综治等运行状态数据叠加的区级智慧治理中心,不断提升信息便民服务能力。

编辑:张骥

校对:邓洲

审核:徐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