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阳春闹市里的百年老字号,曾上演“谍战风云”!

图片
阳春市春城街道雅铺街
古色古香的繁华小巷上
坐落着一间看似寻常的青砖瓦房
这里地处闹市,却宁静清幽
图片
牌匾上的“永生堂”庄严肃穆
彰显着它曾经的身份——
一间“百年老字号”的中药铺
图片
就在这约莫200平米的古朴大屋内
曾上演过一段
惊心动魄的谍战风云
从1945年6月至
1949年10月阳春解放
地处繁华城区的永生堂
在敌人的眼皮底下
从事党组织秘密的地下工作
时间长达4年之久,始终没有暴露
无悔!他将祖传遗产捐献给党
“吱呀——”
推开药铺厚重的木门
这段70多年前
风起云涌的故事仿若浮现眼前
图片
一条长长的柜台
一张颇具年代感的中药柜
青砖墙上的老照片和展板
串起了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永生堂是共产党员曾昭常家里的祖传遗产。
1946年3月,为解决党组织缺少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问题,曾昭常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要把永生堂献给党。于是,曾昭常主动提出兄弟分家,表示不要房产田地财物,只要永生堂。
当时,曾昭常的两位兄长不同意分家,但母亲认为他文化高、见识广、朋友多,最有能力发展永生堂的生意,因此同意曾昭常的意见,并亲自出面召集亲戚和族中长老进行商议,大家都认为永生堂交由曾昭常管理最为适宜。
图片
在那个年代,永生堂价值2000元白银,折谷800多担,但曾昭常仍毅然决然地将永生堂的全部资产奉献给党组织,作为阳春县地方组织交通联络站并由党组织继续经营。
曾昭常的公开身份是老板
实际上却从未在永生堂取过一分钱
图片
永生堂的经营所得由党组织支配,成为阳春党组织活动经费的重要来源,为上级党组织提供了大量资金,向坚持两阳武装斗争的人民武装部队提供了大量药物和军用物资。
传奇!藏身于闹市的革命据点
在永生堂的二楼阁楼
有一张方桌和长凳
当年,就在这方小天地
曾秘密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
图片
1946年7月,中共两阳特派员兼中共阳春县特派员(1946年6月撤销中共阳春县委,实行特派员制)陈明江在永生堂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指示,分析部队北撤以后的形势,进一步贯彻“分散、隐蔽”的方针。
图片
“永生堂地处当年的繁华地段,交通便利、人流量大,药铺的另一面与水相邻,直通漠阳江的一个码头,方便地下工作者乘船进出。”讲解员苏雪萍说,在当时的形势下,在永生堂设立交通联络站有着多种天然优势。
谁能想到闹市区的中药铺
竟是革命据点?
那时候,永生堂各式各样的人物进进出出,且社会背景复杂,既有平民百姓,也有国民党县党部官员、镇长、便衣警探等,他们常来药店请老中医诊病、开药、谈天说地。从他们的言谈中为党收集到不少有价值情报。
1947年1月
中共中区党组织调容忍之到阳春任永生堂掌柜,负责县党组织的经济、交通情报工作和城区的工人工作。
1948年12月
中共春城区委成立,容忍之任书记,永生堂又成为区委的领导机关。
1949年夏
春城区委将搜集到的国民党军、政情报送到部队,供领导机关制定迎接南下大军解放阳春的战略方案。
1949年10月22日晚
南下解放军到达春城,永生堂又成为开展支援南下大军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
传承!让红色基因薪火永传
“我是被共产党养大的。”
说这句话的
是革命烈士邓水生的儿子邓太锦
1946至1948年期间
邓水生担任部队与领导机关直接联系的交通员
负责传带机密文件和购买游击队所需物品
并担任先农乡至阳江、阳春交通站负责人
图片
▲记者采访烈士邓水生之子邓太锦(左一)
永生堂成为交通联络站后
邓水生经常借故到药店
以买药、卖柴、卖山货为名
机智地与容忍之接头,传递信件
由于长期的频繁活动
引起了敌人的怀疑
1948年,邓水生不幸被捕
并被残忍杀害,年仅35岁
邓太锦说,父亲被捕时他才4岁多,但是他深刻地记得那天晚上发生的情形:父亲刚完成任务深夜回到家,半夜三时许,全村被国民党军警300多人重重包围。
生死关头,父亲仍在灶前烧文件,母亲催父亲赶紧逃上后山。但父亲说:“来不及了!”他泰然自若,直至把所有文件都烧完。
图片
青山巍巍埋忠骨
革命精神代代传
提起那段峥嵘的革命岁月,邓太锦感触颇深。他说,先辈们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为后辈,唯有不忘初心、严以律己,传承红色革命的精神,延续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不负他们的期望。
图片
‍硝烟已远,但精神永存
如今,永生堂的青砖石板墙上
多了许多新的牌匾
“阳江市党史教育基地”
“阳春市镇街党校教学基地”……
这是它新的身份与使命
它向我们讲述着家乡往事
亦时刻提醒我们
不论走了多远
都不能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图片
注:本文部分材料来自阳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阳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阳江市革命史迹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