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克郑州、济南!青岛问道苏州,打响北方第三城守擂战

温馨提示:请读者朋友们把地产观点公众号设为“星标”,才能每天接收有料地产内容,并在文章底部点“在看”,把优质的内容分析给更多的朋友,谢谢!

01

余秋雨在考察都江堰和青城山时,留下了一副比较有名的对联,“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一个“拜”字和一个“问”字,体现了大学者对自然的敬畏与虔诚之心。人需要心存对知识和强者的敬畏,才能够海纳百川,成就自己。

过去几十年,北方城市集体沉沦,而南方城市基本上演了一场大翻盘。看看如今内地城市Top10排名,北方只有北京一座城市在坚守,其余全是南方城市。

这种群体现象,肯定存在时代发展因素,当然也有自身因素。时代潮流无法阻挡,但城市需要克服自身的弊端,才能逆流而上。

本号认为,在南北差距不断拉大的当下,北方城市应该集体上演一场向南方城市的问道。

为何苏州一座地级市,能够打败除广州在外的所有省会城市?为何合肥能够脱颖而出,在过去十年综合实力增幅领跑全国?为何杭州、成都能成为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为何深圳能够保持40年快速增长而不失速?

这些问题只有交流才能找到答案,只有搞清楚了缘由,才能突破自己。

近日,青岛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开始问道苏州。

据青岛日报消息,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让新旧动能转换的“势”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形”,近日,青岛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把手”专业化领学研修班在苏州正式开班。

这个研修班成员,包括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民营经济局在内

这次学习,是为了解决好“制造业强不强”“园区载体优不优”“营商环境好不好”等问题,通过相关领域的协同学习和调研,真正把苏州的理念、思维、经验、做法学深学透学到手,以“苏州答案”回答“青岛之问”,为青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02

青岛为何要问道,问道的对象为何是苏州?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北方整体沉沦的大背景下,青岛也没能独善其身。这座昔日的工业大城,工业实力最近几年下滑得有点可怕。

曾几何时,青岛以纺织行业优势,和上海、天津组成了华丽的“上青天”阵容。根据不太确定的统计,建国之初的青岛,经济实力位列全国第六。

改开之后,青岛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也是占尽地利,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1980年,青岛仍在内地前十,位列第八。

只不过,随着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城市群的火速崛起,青岛哪怕获得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头衔,最终还是掉出了前十。这期间,不是因为青岛不行,而是因为南方城市太行了。

但是,最近十年,青岛真的有点开始不行了。经济实力被宁波超越,并受到了身后无锡、长沙、郑州的威胁。北方第三城的宝座,今年年末很有可能让位于郑州。

而且,山东已经提出了强省会战略,要全力提升济南的首位度,这种背景下,青岛能否保住山东第一的位置,也是个悬念。

号称要成为北方深圳的青岛,已经被深圳越甩越远,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已经退居到第三位。

而且以目前的形势来看,青岛很难翻盘超越宁波。宁波的各项经济数据,已经全盘碾压青岛。

青岛的经济下滑,受困于其工业实力下滑。

青岛战略新兴产业规模较小,而传统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短板被无限放大,两相夹击下,青岛这几年工业强市的形象在逐渐崩塌。

2017年,成为青岛工业实力的分水岭,当年其工业总产值出现断崖式下跌,2018年继续下跌,随之下跌的还有工业利润。

青岛的衰弱,只是山东衰弱的一个缩影。

山东虽然依旧是北方经经济第一、全国第三强省,但依然难以掩盖山东下辖的城市整体下滑的事实。

此前有人统计了全国所有城市过去十年的兴衰数据,结果发现,在倒退最快的10个城市中,山东占了一半。在倒退最快的20个城市中,山东占了8座。枣庄、聊城、泰安、东营、滨州、威海、淄博、德州,下滑得让人瞠目结舌。

山东的衰弱,又是北方衰弱的缩影。包括山东在内的北方省市衰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思维固化。

南北方差距不断拉大的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南方尊重市场,北方尊重官场。

03

北方想要改变现状,必须改变思维,学会尊重市场。而青岛,除了纠正思维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产业结构,恢复工业大市的地位。

青岛对此,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早在去年,青岛就发布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用真金白银鼓励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到青岛落子,并用奖金的方法,鼓励青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青岛提出:

对首次入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山东省100强”的青岛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分别给予10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奖补。对首次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青岛企业给予200万元奖补。自2020年起,对首次入选山东民营企业100强的青岛企业给予100万元奖补。

而这一次问道苏州,就是要以它为榜样,重返制造业,恢复工业大市的地位。

苏州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经济排名全国第六,2020年顺利晋级2万亿城市。其工业实力位居全国前三,仅次于深圳、上海。

从产业结构来看,苏州的第二产业占比高达46.5%,而青岛只占比35.2%。要知道2015年,青岛的二产占比还高达43.3%,2010年更是高达48.7%。

从这里可以看到,青岛的衰弱,是脱实向虚速度过快。

图源:城市进化论

过去五年,青岛没有及时抓住消费市场和整体产业转移的机遇,也没有跟上IT、网络设备、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几波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浪潮,产业更新蝶变逐渐滞后于时代发展,内生力、竞争力明显不足,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中的位置已经不那么耀眼了,工业对GDP的强支撑逐步减弱。

本号之前说过,客观来说,一座城市的工业实力并不是越强越好,关键还是要与城市地位相匹配。

以上海来说,上海去工业化,是为了壮大自己的金融科技实力,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显然金融与科技更适合上海的身段。

北京、深圳、广州、也是一样。在工业实力已经达到了一定强度之后,发展更好的服务业(科技、金融等),才能够突破自己的天花板,去创造更灿烂的未来。

但是除了北上广深,其他城市,工业实力越强越好。这是因为,其他城市很难在金融和科技的顶层设计方案中,获得一个好的位次,它们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工业实力,凭借实体经济去争夺排名。

青岛已经清醒,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取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020年青岛的服务业(第三产业)占比为61.4%。

如果青岛真能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民营经济和第二产业的崛起,不说能超越谁,至少打赢北方第三城这场守擂战,没有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