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这座低调小楼里,竟隐藏着个福建第一!

从厦大西校门进入
左手边有一幢白墙红瓦的三层小楼
名叫囊萤楼
图片
看似不起眼
在福建的革命史册上
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图片
1926年2月
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三位共产党员
热血激昂
在囊萤楼一楼宿舍内举行秘密会议
宣告了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
中共厦门大学支部的诞生
由市委宣传部指导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厦门日报社
合作推出的
“踏寻厦门红色足迹”
此次走进了厦门大学囊萤楼
探寻革命遗址
感受历史温度
高校的“红色火种
今年是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作为一所与中国共产党同一年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时刻
诞生的高等学府
厦大汇聚了一批又一批
以爱国报国为己任的优秀青年
其中许多人选择信仰共产主义
他们坚信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图片
囊萤,喻指日夜苦读
在囊萤楼成立的
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苦研马克思主义
寻找救国之道
点起的红色火星渐成革命火炬
如星火燎原
燃遍了闽南、闽西地区
厦门乃至福建的现代革命史
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图片
1930年代的厦大,紫日供图
如今
理想信念的火种
仍在厦门大学这片热土上熊熊燃烧
今日的厦大学子立下鸿鹄之志
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作为人生信念
图片
01
全省第一个党支部为何在厦大?
许多人都很好奇:
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
为何会在厦门大学诞生?
今年90岁的陈炳三退休前曾任厦大高教所党支部书记,在囊萤楼办公,专门研究过厦大革命史,对这幢楼别有一份深情。对于这个问题,他说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厦大有孕育红色文化的土壤
1
厦大建校还不到一个月,哲学教师朱稳青博士就在校园内发起纪念国际劳动节活动,并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3年,厦大开设“社会学”课程,有专章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福建省传播与研习马克思主义的开端,也为厦门建立共产主义组织奠定了基础。
图片
图片
1923年,厦大映雪楼阅览室的部分进步书刊
厦大一位进步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陈炳三说的这位进步学生,就是罗扬才。
罗扬才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早年跟着叔叔到漳州。1924年,罗扬才考入厦大预科,逐渐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开始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1925年升入厦大教育学本科。根据史料,罗扬才在厦门岛内成立“闽南文化促进社”,还办了工人夜校,介绍马克思主义。
图片
罗扬才
1925年11月,罗扬才作为厦门学生联合会代表到广州,参加两广地区大学生代表会,被批准入党,成为厦门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
1926年1月,国民党厦门市党部代表李觉民,也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帮助厦门尽快建立党组织,后来中共广东区委调派广东大学学生党员罗秋天转学厦门大学。这样,厦门地区有了3名共产党员,具备条件,成立了厦大党支部,罗扬才任支部书记。
说起罗扬才
陈炳三研究发现
罗扬才和鲁迅不仅认识
而且还成了忘年交
图片
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鲁迅在厦大任教。陈炳三认为,可能是正逢北伐军挺进福建,罗扬才经常给鲁迅带去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胜利的消息,所以两人相识。
关于两人成为忘年交,有史料佐证。“鲁迅是名家,很多地方请他去演讲都被拒绝,但罗扬才的邀约,他每次都答应。他要求青年学生要救国,就要在改革社会中激流勇进,做‘好事之徒’。”陈炳三认为,鲁迅说的“好事之徒”就是罗扬才。
鲁迅随罗扬才到集美,给青年学生们做演讲时说,社会是靠有“傻气”的工农大众支持的,是靠有“傻劲”的革命青年来推动的。他鼓励厦门青年要有“傻劲”,要为正义真理奋起、为民主科学奋起。
陈炳三认为,罗扬才有这么一股“傻劲”、韧劲,可以为真理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1927年4月9日,罗扬才被捕,同年6月2日被杀害,年仅22岁。
图片
厦大校园里罗扬才烈士雕像
他牺牲后一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期间编写的《革命烈士传记》,庄重记录下罗扬才的事迹,称他为“学生领袖”“工人领袖”“先锋战士”。
图片
图片
02
“火种”如何播撒到整个闽西南?
陈炳三把厦大党支部称为
“闽西南地区建党的发祥地和
播种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他说
虽是厦大党支部
但它却面向整个厦门
第一个月就发展了18名党员
有知识分子,也有工农群众
图片
囊萤楼旧影 (资料图)
与此同时
中共厦门地方党团组织
陆续派出党的骨干分子奔赴
闽西、漳属、泉属各地开展建党支部活动
发展革命队伍
从厦大燃起的星星之火
迅速向闽西南地区蔓延、扩大
由此揭开福建革命史的新篇章
厦大的潜伏者及秘密据点
经陈炳三等的史料发掘
厦大教授肖炳实逐渐走出历史的迷雾
还原了他革命的一生
图片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任厦大历史系教授的肖炳实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当时的省委军委秘书陶铸是他的单线直接联系人。肖炳实不参加党支部的活动,只隐藏在教师队伍中担负特殊使命。
1929年,中共福建省委在肖炳实的住所——厦大大南新村16号建立省委聚会秘密据点,也是与党中央联系的联络点。现在这幢小楼还在,即为厦大大南3号。
据说,当时开会时,肖炳实的儿子在外面望风,发现有陌生人来,即回家报告。为了保守秘密,参加会议的人员是谁,肖炳实自己也不知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陶铸才告诉他,当年叶飞也曾到他家参加省委召开的会议。由于肖炳实的掩护,厦大成为省委开展隐蔽工作、指导全省革命运动的重要基地。
1931年,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遭到国民党严重破坏,在敌人到来前,陶铸带肖炳实到毗邻学校的南普陀寺隐蔽。此前,寺庙住持太虚法师因常和肖炳实探讨中国文化而熟识。两人在太虚的掩护下,装扮成和尚逃脱险境。后来在南京中国历史档案馆找到的档案显示,当时蒋介石还亲自签发命令,全国通缉肖炳实。
图片
肖炳实像
肖炳实脱险后,来到上海,由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等介绍,经共产国际关系,参加苏联红军总参谋部远东情报工作,后被派回培训情报人员。
传承:厦大学生的“第一课”
每年
厦门大学都会组织新生
到厦大革命史展览馆参观
以党史党情现场教学
为他们上好 “第一课”
这些年,不仅是校内师生,越来越多的校外单位和个人也选择厦大革命史展览馆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级领导、革命先烈家属、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人员、高校师生、中小学生、普通游客,每天都有人走进这块“红色宝地”。
2003年7月,厦大在囊萤楼二楼新辟“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暨罗扬才烈士纪念室”。为扩大展区,2016年,展品被搬到隔壁同安楼的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内。
如今的囊萤楼
由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这里办公
继续播撒着红色基因的种子
图片
2019年7月,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扬才计划”全面启动,由全校33个学院(研究院)的学生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重点培养的党员学生骨干组成了“扬才先锋党支部”,在校内、在社会上更好地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
风云隐入历史
时代隆隆向前
厦门大学将学生教育和发扬革命传统
紧密结合起来
让一届又一届的厦大学子
沐浴在红色革命精神之下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陈冬 通讯员:姚冰 图片:厦门日报图片中心 综合 厦门大学、中国纪检监察报
视频拍摄:周淳挺 杨启翔 剪辑:周淳挺
编辑:施璐玮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图片
厦门日报社App“潮前智媒
轻松玩转黑科技
一键get最潮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