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以花为媒 促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一年春光惹人醉,万顷果花作雪飞。近年来,红古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以游揽客,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打响了“乡村四季游、醉美在红古”旅游品牌,有力促进乡村振兴。

千亩梨花成红古旅游名片

4月17日,走进亚盛薯业集团大有红古分公司打造的千亩梨园,仿佛置身于一处奇幻世界,雪白的梨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美丽,乡间道路上游人如织,踏青的人们争相在梨花下拍照留影。

“我们是自驾过来的,听说红古这边的梨花也很漂亮,早就想过来看看了。”来自兰州市的游客马静,17日一大早便驱车来到红古赏花游园。

徜徉于千亩生态梨园之中,远眺花海,观看特色表演、品味特色美食、在梨花下小憩留影……别有一番情趣。

临近午饭时间,梨园广场上人头攒动,在节会期间村民将当地的特色小吃都摆了出来,被游客纷纷抢购。

活动当天,省内众多旅行社来推介红古区举办的梨花节。甘肃寻梦香巴拉旅行社总经理谢晓丽说:“今后,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对外宣传推介红古区梨花节,源源不断引进省内外及国内外游客来红古观光旅游,使红古区的花经济做大做强。”

红古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高汉文说:“我们借助千亩梨树的开花期,打造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旅游节会活动,围绕乡村旅游,红古做了区域旅游的规划和田园综合体的设计,让千亩梨花成为红古旅游的新名片。”

据悉,近年来,红古区以兰西城市群甘青藏旅游带上的黄金驿站、黄河上游文化传承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挖掘凝练文化旅游项目,重点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实施节会带动旅游发展,举办梨花节、牡丹文化旅游节、菊花节等节会活动,实现了春季花卉观光、夏季休闲烧烤、秋季消暑纳凉、冬季特色采摘,全域、全季、全产业链旅游发展,打响“乡村四季游、醉美在红古”旅游品牌。

衍生乡村旅游的内涵

来红古区,除了能欣赏花海,还能参加各类运动,这样的乡村旅游别有趣味。走进花庄镇罗金台明日之星特训营,在600亩的拓展训练场地,空中攀绳和真人CS体验等多种运动项目博得了游客的眼球。明日之星特训营负责人张勇介绍,“这里每年接待5万人次的游客,精彩纷呈的运动项目吸引了众多企业、学校来这里拓展训练,让游客们在大自然中调整身心,积极面对生活。”

“红古区乡村旅游加入了新的元素,将运动融入乡村旅游中,培育出了普泽方德马术俱乐部、月亮湾垂钓基地、新庄台拓展训练营、马家台汽车越野体验基地、天天健身舱等新的产业增长点。”高汉文说。

河湟文化,养育了勤劳质朴的甘青人,赋予了红古土地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也造就了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的资源优势。据悉,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围绕“旅游+文化”,不断挖掘原河嘴驿站、左公题词鼓楼、湟惠渠总设计师张心一等人物故事,着力打造青土坡村民俗文化产业,积累民俗文化资源。

除此之外,该村探索发展“旅游+工业”,建成一批研学游高度融合示范点。该村结合花庄镇辖区企业较多的优势,主动对接伊利乳业、荷斯坦奶牛和大行农业等驻地企业,引导企业参与青土坡全域旅游开发,推动企业发展与乡村旅游互利共赢,建成伊利乳业、荷斯坦奶牛养殖等一批研学游融合示范点,延长旅游线路,扩大旅游产业覆盖范围。

据介绍,近年来,红古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新经济的增长极,该区通过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发挥兰州市“后花园”、西宁市“桥头堡”的作用,发展乡村田园游、生态观光游、运动养生游和工农业研学游,去年乡村旅游人数46.135万人次,增长率39.37%。

乡村旅游 提振乡村振兴

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抓住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和兰西城市圈发展机遇,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我们村建成鲜食草莓、西甜瓜、人参果等果蔬特色采摘园,每逢周末能吸引游客1000人次。”青土坡村党总支支委兼村文书把奉坤说,“目前村上形成农村电商、特色果蔬采摘、新品种引进、劳务输出、日光温室基地建设和民宿农家乐产业发展体系。”

“为了留住采摘期间游客和春夏秋三季过往零散游客,我们将闲置的农家院落改造成高标准民宿农家乐,187户农户入股到甘肃青土坡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民变成了股民,年底能分到500元的股金,农闲时还可以在公司打工,每月发3000元工资。”把奉坤说。

据了解,花庄镇青土坡村以前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种植玉米、蔬菜等经济作物,如今,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左右,比之前翻了一倍。村集体经济由以前的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万元,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富裕。近年来, 随着红古区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激活了农村的死资产,把农民从单一的产业中解放出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END

主办:甘肃经济网

编审:李成侠 责编:李兆洲 编辑:高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