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0岁死于肾癌,有人20岁死于胃癌!顶尖专家解读《2019浙江肿瘤登记年报》

目前,浙江省共有14个肿瘤登记处,分别是杭州市、宁波市鄞州区、慈溪市、温州市鹿城区、嘉兴市、嘉善县、海宁市、长兴县,绍兴市上虞区、永康市、开化县、岱山县、仙居县、龙泉市,覆盖人口1425万,约覆盖29.13%的浙江省户籍人口。
根据今年刚刚发布的《2019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2016年浙江省14个肿瘤登记处覆盖的14250844人中,肿瘤新发病人数为55,835人,报告死亡病例数27,013人。换算一下,2016年差不多每1000个浙江人中,有3.9人新确诊为癌症病人,有1.9人因肿瘤而离世。
图片
图片
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统计了人身上50多个部位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一起来看看,一些主要部位的发病及死亡统计,希望大家养成积极的防癌抗癌意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肾癌的死亡年龄始于0岁
分析《201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14个肿瘤登记地区中,有两种癌症的死亡病例始于0岁,分别是肾癌和白血病。2019年,浙江省新发肾癌病人811例,死亡188例,其中有0岁、1-4岁、10-14岁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因肾癌去世。
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得肾癌?
浙大儿院肿瘤外科副主任王金湖说,从医学专业的角度看,年报里的“肾癌”指的是肾脏恶性肿瘤,包含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在儿童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肾母细胞瘤”,发病高峰年龄是3岁之前,也有新生儿发病的,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肾母细胞瘤是起源于肾胚基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肿瘤多单发,也可单侧多中心起源或为双侧性。常以腹部包块或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孩子身体,比如洗澡时就应该注意是否有异常包块,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儿童肾母细胞瘤对放化疗非常敏感,如果能够及时规范地诊断和治疗,预后比较理想,特别是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远期生存率基本接近100%,即便是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也有很高的治愈比例。
相对于肾母细胞瘤,像肾癌(好发于学龄前后的儿童,1岁以下很罕见)、肾脏透明细胞肉瘤、横纹肌样瘤等在儿童中也有发生,但较为罕见,这些病理类型临床治疗相对困难。
王主任特别强调,提倡儿童体检时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对于腹部肿瘤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白血病——
唯一一种从0岁到85岁以上都有死亡病例的恶性肿瘤
这几年大家对白血病的关注度有所减弱,甚至有些人觉得白血病并不难治,但从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对14个肿瘤登记地区居民发病率统计看,新发白血病人1109例,死亡727例,死亡人数还是相当高的,也是唯一一种从0岁到85岁以上各个年龄段都有死亡病例的恶性肿瘤。
白血病的死亡人群为什么覆盖这么广?
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建平教授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儿童白血病的80%,临床上,3-5岁是个发病小高峰, 5岁后趋于平稳,50岁开始,又呈上升趋势。
目前,白血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可能与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其中,造血细胞内一些基因突变是导致白血病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病原因。人体中有23对染色体,在染色体末端有个染色体“保镖”,叫端粒。端粒能保持染色体完整,防止染色体彼此相互粘连,保护染色体上DNA的安全。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磨损一点。一般来说,50岁开始,脏器功能开始退化,端粒磨损厉害,当染色体缺乏保护,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易导致基因突变。所以白血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会随年龄增大而上升。
虽然白血病是儿童恶性肿瘤中最主要的类型,但相对于成年人,儿童的身体修复能力和对药物的耐受性都比成人好,治愈率更为乐观。
30多年前,国内就对白血病开始正规治疗,5年生存率约50%。最近5-10年,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临床上已不主张骨髓移植,而是采取以化疗为主,联合靶向药物的疗法,患儿的5年生存率国内平均已达80%左右,而诊治水平高的单位甚至已达90%。
而成人白血病治疗较为困难,老年人对化疗药耐受性差,像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都比儿童要差得多。通过常规化疗长期生存的患者只占20%-30%,只有较年轻的患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获得较高的生存率;成人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更差,生存率跟儿童刚好反过来,大概只有10%-20%。其中还有部分费城染色体阳性或其他预后不良染色体的患者,需要通过靶向药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得到根治。
20岁开始就有人因胃病离世
别在年轻时糟蹋你的胃
2016年浙江省14个肿瘤登记地区1425万浙江人中,新报告胃癌病人4713例,位于浙江癌谱第5位。死亡2951人,位于所有癌症中的第3位。从《201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看,胃癌新报告的起始发病年龄段为20-24岁,起始死亡年龄段也是20-24岁,35岁后,胃癌的死亡率快速上升。
图片
图片
胃癌的发病率跟后天关系有多大?饥一顿饱一顿跟胃癌关系如何?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表示,现在已知的引起胃癌的常见因素有:性别因素(男性多见)、地域因素(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要高)、遗传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存在长期吸烟喝酒、喜欢吃油炸、烟熏、腌制食品,高油高盐、食物过烫、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习惯,都将对胃造成伤害,也增加了患胃癌的概率。
俗话说“病从口入”,胃癌可以说是典型的吃出来的病,防治胃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管住嘴。在日常饮食方面,忌过烫过热。吃得太烫太热,容易损伤胃黏膜,增加患胃溃疡风险。凡是容易影响胃黏膜损伤的,都是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
其次,少吃高盐、烟熏、油炸和烘烤的食物。如咸鱼、火腿、腊肉等高盐的腌制品,高盐饮食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加之腌制、油炸食品中含亚硝酸盐,长期接触会诱发胃黏膜病变。
尤其要注意的是,饮食要定时、定量,切忌饥一餐饱一餐。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筛查,从而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
直肠癌的死亡年龄始于25岁
体检时一定要指检!指检!指检!
2016年14个肿瘤登记地区所覆盖的1425万浙江人中,结直肠癌的发病数、死亡数都位列第4位,其中结肠癌新发3032人,死亡1191;直肠癌新发2813人,死亡1191人。另外肛门癌发病数105人,死亡50人。这里面直肠癌和肛门癌很大一部分是在指检时可以发现的。从《201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看到,直肠癌的起始死亡年龄段为25-29岁,肛门癌为35-39岁,所以单位体检时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年轻不用做指检。
直肠总共有多长,指检能探察到多少厘米,能排查出多少比例的直肠癌?
浙大二院副院长、大肠外科学科带头人丁克峰教授介绍,人的直肠长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而直肠指检可以探查到的距离约为7—8厘米,约有2/3左右的直肠癌可以在指检时被发现。
指检也好,粪便潜血试验也好,都属于无创检查。不过,在日常体检中,很多人因为怕麻烦或者指检的不适感,放弃了这两项检查,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从肠癌筛查来说,指检和粪便潜血试验是最为方便且性价比最高的早筛检查。因此,建议市民在体检时不要随意弃检这两个项目。
近30年来,晚期转移性肠癌的治疗理念及技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通过肿瘤外科、内科、放射科等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使得它的五年生存率从5%以下提高到近30%。
晚期直肠癌,无论是局部晚期和全身晚期,均可以通过转化治疗降期,寻求手术根治的机会,其中有40%以上的患者可以创造手术机会,这就意味着长期生存的概率大幅提高。即使是那全身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肠癌患者,通过合理的药物联合局部治疗,绝大部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都可以到2年以上,生存质量也比较好。所以对晚期肠癌病人来说,并不意味着等待死亡,通过合理的治疗,部分患者完全可以改变命运。
30-50岁,肝癌在所有癌症中的死亡率最高
仔细分析《201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中的“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男女合计死亡主要指标”表,都市快报健康新闻部记者发现,30-5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肝癌。
图片
图片
30岁-50岁肝癌死亡率很高,体检时要注意什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由于肝癌发病比较隐匿,很多肝癌被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大部分合并肝硬化,肝功能本身就差,大大限制了手术切除。而且,既往的药物治疗总体疗效欠佳,肝癌患者不容易被治愈。
近5年来,随着肝癌的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以及手术新技术的创新,一部分没有手术机会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之前明显提高。“比如针对手术切除后剩余肝脏的体积不足以维持患者生存的情况,我们不仅在世界上首创全腹腔镜下绕肝带二步肝切除手术,还率先将这一微创新技术与以靶向免疫治疗为主的转化医学相结合,为许多晚期肝癌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需要提醒的是,在我国,肝癌最大的罪魁祸首是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癌在医学界被称为“肝癌三部曲”。从预防的角度而言,推荐大家接种乙肝疫苗,还应在常规的体检中定期地检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抗原抗体,了解自己是否有病毒感染;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酗酒、喜食霉变食物(含有大量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就是粮食发霉后的主要成分)、长期服用伤肝的药物,都是引发肝癌的高危因素。
甲状腺癌死亡率并不高
切忌过度治疗
2016年14个肿瘤登记地区所覆盖的1425万浙江人中,新确诊甲状腺癌6450例,死亡病例73例。甲状腺癌虽然从1-4岁年龄段就开始出现,但15岁以前总体发病率并不高。15岁后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每年新发病例都在增长,到50-54岁达到最高峰。从55岁开始,甲状腺癌的发病人数开始逐年下降。与甲状腺癌的高发病率相比,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可以说很低,30岁后才有零星出现,大家大可不必谈甲状腺癌色变。
图片
图片
如何正确看待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
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教授说,大多数人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一般不会演变成癌,没必要特别处理。如果肿块大(学术界一般以4cm做参考),或压迫气管影响呼吸,又或者明显影响外观的,以及有恶变
倾向,肿块往下长掉入胸腔或本身长在胸腔的,建议行外科手术或其他合适治疗方法。
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占比5%-10%,目前明确的危险因素是电离辐射、遗传和家族史、肥胖。
其中,约80%-90%的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不必对甲状腺癌的高发感到恐慌,通过正规手术治疗,85%左右的甲状腺癌可以治愈,可以长期生存。而剩下10%-20%的甲状腺癌,非常难治,且预后不好。有一种“甲状腺未分化癌”,好发于老年人,虽只占全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2%,但其进展飞速、预后差,从发现到死亡基本在6个月内。
葛教授提醒,复杂难治型甲状腺癌初期症状和普通甲状腺癌一样,但前者往往很容易复发、转移。因而甲状腺癌一经发现还是建议按照医生意见进行手术处理或严密随访,不要放松警惕。手术1-2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2-5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6881名女性患上女人特有的癌症
死亡1429人
2016年14个肿瘤登记地区所覆盖的1425万浙江人中,女性有7149621人,男性7101223人,基本上一半对一半。
乳腺癌、外阴癌、阴道癌、子宫颈癌、子宫癌、卵巢癌等是女性高发或特有癌症,2016年近715万肿瘤登记地区的浙江女性中,有6881人患上了这些癌症,另有1429名女性因它们而离世。乳腺癌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宫颈癌、子宫癌、卵巢癌。
图片
图片
女性特有癌症如何预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浙大求是特聘医师吕卫国教授说,国家提倡两癌筛查,指的是乳腺癌和宫颈癌,目的就是尽早将这两种癌排除出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乳腺癌属体表肿瘤,部分可以通过自检发现,比如乳房有否硬块,乳头有否凹陷、溢液,腋下淋巴结是否肿大,尤其是通过有经验的医生触诊、B超和钼靶等检查能得到及时发现。一般建议35岁以上女性每年体检一次。
宫颈癌,致病原因比较明确,HPV阳性是高危因素,因而是目前可以通过预防来阻断其发生的女性特有肿瘤。一级预防是接种HPV宫颈疫苗,二价、四价、九价疫苗适宜人群分别是9-45岁、20-45岁、16-26岁。二级预防是宫颈癌筛查,包括妇科常规检查、TCT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等。根据筛查手段的不同,建议3-5年做一次筛查。
当然,查出HPV阳性不要过于慌张,女性一生感染HPV病毒的几率很高,大多情况下能在两年内被自身免疫系统自然清除。持续性感染高危HPV病毒才需重点关注。
子宫内膜癌,是宫腔里面的肿瘤,依托B超、宫腔镜刮宫和病理进行诊断。患有高危因素的女性要重点筛查,包括绝经后的妇女;患有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的女性;阴道不规则出血(生育年龄月经周期紊乱,绝经后阴道出血);及有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
卵巢癌,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且发展迅速,往往一发现就是晚期。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比如CA125的升高可以作为参考,但在早期诊断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不够高。
吕卫国教授说,有研究发现,恶性程度比较高的卵巢癌大多来源于输卵管,目前除了输卵管切除术,没有其他明确有效的预防手段。像完成生育的女性,乳腺癌基因检测呈阳性的,可以预防性地切除卵巢和输卵管。另外一种是,进行常规妇科手术时,经患者同意,在保留卵巢的基础上,切除输卵管预防。如果出现腹痛、腹胀、腹水“三腹”症状要引起重视,常常是卵巢癌的指征。
近些年,妇科恶性肿瘤在年轻女性中也时有发生,吕教授建议年轻女性也要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否则因此丧失生育功能甚至生命就追悔莫及。
最凶险的胰腺癌
主要发病的死亡年龄在45岁后
如果具体到一个人,问身上哪个部位患上癌症最可怕?毫无疑问胰腺是其中之一。2016年14个肿瘤登记地区所覆盖的1425万浙江人中,新发胰腺癌1695例,死亡1541例,从这两个数字可看出它有多难治。2016年浙江最年轻的胰腺癌死亡病例出现在20-24岁年龄档。45岁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上升。
胰腺癌为什么这么难治?得了胰腺癌到底是治疗还是随它去?
我国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浙江省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重症胰腺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梁廷波教授说,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是所有实体肿瘤中提升速度最慢的。
为什么胰腺癌这么难治?究其原因,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太少,即使有的治疗方案暂时有效,但没多久部分病人就会出现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耐药,影响治疗效果。同时,由于胰腺癌早期没有症状,很多人一发现往往已是晚期,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对于晚期胰腺癌病人,并且有远处转移的,首要目的是通过系统治疗尽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于不能手术的病人,通过新辅助治疗,创造手术条件和手术机会;对于术后病人,引导他们接受系统治疗的理念,术后该化疗的化疗,减少复发,进一步提升疗效和五年生存率。
梁廷波教授说,近几年,新辅助化疗后联合小肠移植的胰腺癌根治术、胰腺癌“液体活检”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疗效及血管评估技术、胰腺外科加速康复技术、术后胰瘘的创新处理方案、基于药物抵抗机制的用药策略和新一代胰腺癌纳米药物研发等,这些新“武器”,使得胰腺癌治疗有了大幅推进。
“既往,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2-14个月,如今在浙大一院,胰腺癌根治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已经超过30个月,有了大幅度的延长。” 梁廷波教授表示。
得了胆囊结石
一定要把胆囊割掉吗?
胆囊胆管癌也是一个非常凶险的癌症,2016年14个肿瘤登记地区所覆盖的1425万浙江人中,新确诊胆囊胆管癌848例,死亡639例。45岁之前,发病率比较低,45岁后显著增多,特别是60岁后,胆囊胆管癌患者进入最高峰。
胆囊癌的症状和检查;得了胆囊结石,一定要把胆囊割掉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徐骁说,胆囊癌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常被胆囊炎、胆囊结石及其并发症所掩盖,如腹部不适、食欲下降或体重减轻。一旦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多属中晚期,可表现为黄疸、发热及腹痛等。体检可发现黄疸及右上腹包块等。
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胆囊结石直径和数目与胆囊癌的发生呈正相关。
胆囊结石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种,胆囊切除是治疗症状性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
对于无症状性胆囊结石,需要手术切除常见指征如下:
1.胆囊结石合并≥1cm的胆囊息肉。
2.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mm及以上或胆囊壁局部增厚或不规则疑似胆囊癌者。
3.结石较大(2-3cm),数目较多,特别是长期的胆囊结石,有诱发胆囊癌的风险。
4.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即“瓷化胆囊”。
5.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者,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
首席记者 俞茜茜
记者 金晶 张煜锌 张静
通讯员 王雪飞 鲍航行 王屹峰方序 朱俊俊 王家玲 李文芳 陈晓华 孙美燕 王蕊李煦 王文婷 王蕊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