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忠兴镇——群众“议事堂”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绵阳新闻网讯 “自从有了‘议事堂’,农村矛盾一扫光。村里事务大家议,民主决策心亮堂……”这是游仙区忠兴镇南桥村村民王宏文自编的一段快板,他所说的“议事堂”,这几天正在就村里“芙蓉溪健步道基础工程建设、河岸绿化规划”等问题进行协商,在村民们热烈的讨论声中,一套实施方案日渐成型(如图)。

忠兴镇南桥村“议事堂”,源于忠兴镇一次基层治理的创新。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忠兴镇由原来的35个行政村调整为15个行政村,减幅58%,为游仙区减幅最大的乡镇。为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提高基层自治水平,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激发群众参与活力,忠兴镇探索设立村级群众“议事堂”,推动群众的事情群众来商量,打造基层共治共建新格局。

群众的事谁来议?忠兴镇在各村的乡贤名仕、离职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致富能手、党外代表人士以及为人正派、处事公正、有威望的群众代表中选取议事成员,采取村级把关、镇级审核的方式并加以身份确认,各村“议事堂”成员设定为7-9名,每届任期2年。一批为人正派、热心公益、处事公正、群众公认的“议事堂”成员活跃在忠兴乡村田野间。

各村“议事堂”重点关注安全生产、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基层治理领域,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治理难事,按照“制定议事方案-开展群众议事-议定成果落实-议定成效反馈”的议事流程,逐项研讨、逐人表决、逐步反馈,确保“议事有章程,完事有回销”。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议事共治机制,增强村级议事协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忠兴镇大力推行“1+1>2”议事成果推广机制,即议事商定事项+村“两委”推广实行,使得议事成果迅速转化落地,实现“社社”“社村”“村村”三级联动,目前全镇15个村全部成立“议事堂”。

该镇兴合村“议事堂”成功解决了“垃圾清运费用收取”“水费制度改革”等群众关心问题3件,其中2012年至今的一起邻里纠纷问题,也通过议事平台在今年2月份得以妥善解决。

今年以来,忠兴镇利用群众“议事堂”开展议事活动70余场次,解决水费收取、农村垃圾清运等事项20余件,商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规范细则30余件。

忠兴镇充分利用群众“议事堂”协商议事平台,有效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营造了“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良好氛围,着力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效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张小娇 潘少静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杜畅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