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喊渴” 全城抗旱

目前,惠州全市水库蓄水量较多年同期平均值减少18.6%,478座小型水库中有136座达到死水位,无法正常供水,7座干涸。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水库——惠东白盆珠水库也低于死水位,蓄水量仅占正常库容的三成……
当下,惠州正在遭遇冬春连旱。去年9月以来,降水总体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利工程蓄水量明显减少,多个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面对旱情,惠州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纷纷行动,同舟共济抗旱“解渴”。一方面,通过启用应急备用水源、新打抗旱井、消防车送水、分时供水、错峰用水等措施,全力保障群众用水;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水源科学调控,完善、细化各类水利工程水量调度方案,做到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多措并举帮助缺水地区和群众渡过难关。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乌天宇 张峰 廖钰娴 林文通 刘光明宝 糜朝霞
摄影:梁维春 韩庆鹏
策划:柯鸿海
统筹:周欢 乌天宇
多地群众用水难
各地因地制宜保障生活用水
4月19日,在惠东县黄埠镇滨海路附近一栋公寓楼下,一台消防车正在给周边居民送水,车旁排满了水桶和等待接水的群众,“只能简单洗漱,吃饭叫外卖,喝水买矿泉水,其他都不怎么敢用水。”公寓住客张女士说,这样的打水生活已经持续了一周多。
去年秋冬季以来,惠州气候呈现干旱少雨状态,多地喝水用水告急。其中,黄埠是居民用水较为困难的地区之一。
在黄埠街头,随处可见塑料或铝合金做成的大水罐,送水车辆一辆接着一辆。在居住密集的公寓区,每辆送水车后都排着长长的队伍,队伍慢慢向前移动,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急。
黄埠是鞋业生产大镇,现居近10万群众,多为外地务工人员。由于此前还未接通稔平半岛供水工程管网,黄埠居民用水主要在跨区域的海丰县鹅埠镇嘉田水库取水,在旱情持续影响下,这座小型水库缺乏有效降水补充,已失去供水生产能力。
针对黄埠缺水现状,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正积极行动,千方百计确保居民用水供应。
“18日午夜,新建的供水管道已经通水。”吉埠自来水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志新介绍,目前,当地已经紧急新建了一条供水管道从稔山向吉隆、黄埠地区供水,每天可增加供水约1万立方米。但他同时表示,由于新管道要经过吉隆镇,黄埠较偏远地区和高层居民仍面临水压不足状况。
“我们现在正开工另外一条近10公里供水管道,可实现稔山向黄埠原水直供。”高志新预计,这条管道最快将在两周后建成使用。
针对供水不足,许多爱心组织和物业公司也加入了抗旱大军。惠东县爱心志愿者协会是反应较快的组织之一,负责人李乾国告诉记者,协会已经连续向黄埠运水6天,为支援抗旱救灾,协会前后自费采购了一批水管、水罐等装备,并自费租车运输,来到现场后再组织村民有序排队取水。
事实上,不仅是黄埠,惠州多个地区因旱情不同程度遭受生活用水不足难题,各地因地制宜全面保障群众生活饮水。
博罗县杨侨镇桥东社区部分居民区已经连续三天停水,笔者走访当天,当地下了一点小雨,许多居民正提着水桶围聚在一辆消防车边等待接水,针对老人妇女或楼层较高的居民,社区志愿者则主动帮助大家接水抬水。
在惠东梁化镇新民村,受旱情影响,当地的主要水井几乎枯竭,当地政府通过前期的实地考察、勘测,在8天时间内挖出一处新的深水井,有效解决了3个村小组近600余村民的饮水问题,在4月10日实现正常供水。
当前,惠州各级政府部门正密切关注全市旱情发展趋势,针对重点地区派出工作组深入镇村一线,对旱情及时会商研判,落实抗旱措施,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抽、提、截等措施充实水资源,全力做好水工程调度及供水保障工作。
春耕生产面临困境
农业部门建议科学改种
在持续干旱的影响下,惠州局部地区的春耕生产也面临较大困境。
4月19日上午,沿惠州大道至机场路拐入惠阳226县道平潭镇杨楼村路段,一片新种植的香蕉田尽显颓态,除了少数几棵长出新叶,大部分香蕉苗已经枯萎。
香蕉田农场主吴先生介绍,村里已经很久没有下大雨了,新种植的作物很难活下来,活下来长得也很慢。他介绍,由于临近的几个村地势比较高,村里很多井都已经干涸了。“不只是农作物灌溉缺水,井里干涸了,村民现在的生活用水都是靠拉水车从横沥那边运水过来。”吴先生说。
在惠州大道靠近西枝江一侧的平潭镇平潭村,情况则稍好一些。
来自广西的种植户吕惠康在村里租了近1000亩地做周记木瓜种植合作社,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木瓜、柑橘、青枣、番石榴、玉米和辣椒等。“果树影响相对来说小一点,只有番石榴现在正处在挂果阶段,影响很明显,玉米和辣椒一缺水就很容易掉果。”吕惠康介绍。
在周记木瓜种植合作社的番石榴、玉米地可看到,田埂间的沟壑有不少落果。
吕惠康无奈地表示,农作物就是靠天吃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他介绍,每年的台风、暴雨等天气都是“渡劫”,而今年的干旱则有些反常,往年都没有出现过。“由于地势比较低一些,相比其他一些村,平潭村这里目前的干旱还是能克服的,但是如果再继续旱下去压力就大了。”
吕惠康介绍,合作社里以前挖的几口十几米的取水井基本都干涸了,现在就是不断的挖新井来抽水,新井普遍是20多米深,目前基本的灌溉水还是能够满足的。
据不完全统计,惠州全市农业耕地用水受影响面积34.65万亩,其中重旱12.13万亩,农业163.84万亩春耕计划中,已耕面积占计划七成左右,旱情主要出现在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
“总体来看,今年旱情对早稻生产影响较为严重。”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旱情持续到月底没有缓解,早稻生产季节将错过,特别是沿海地区将无法种植两季水稻。该负责人表示,对于没有办法获取水源种植早稻的地方,要及时引导改种玉米、番薯等相对耐旱的粮食作物,“沿海地区建议采用蔬菜+晚稻+马铃薯模式,沿江及山区采用玉米+晚稻+冬种蔬菜模式。”
当前,惠州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已派出多个专家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主导品种推介、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旱情严重的地区则通过补贴打水井、农户购买抽水机、电费等多手段调取外部水源,缓解旱灾局面。
“鼓励指导粮食企业和种植大户与菜场、农户对接,增加中稻种植面积,力争将因旱缺水无法种植的早稻面积补回来,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该负责人说。
多个水库达死水位
全面做好防久旱准备
距离惠东县城东北34公里左右的白盆珠水库,是广东省第四大水库,也是东江支流——西枝江的源头,它支撑着惠东大部分地区的正常用水。然而,笔者日前在白盆珠水库看到,水库的岸边,一条条由于水位下降显露出来的黄土十分醒目。
数据显示,白盆珠水库现有蓄水量约1.8亿立方米,仅占正常库容的三成,水位61.81米,已经低于死水位62米。
降水总体偏少是白盆珠水库缺水的主要原因。惠州市三防办数据显示,去年10月1日至今年4月18日,惠州平均降雨量为112.1毫米,较多年同期偏少74%;目前,水库蓄水5.874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平均值减少18.6%,全市天气气候特征总体呈现“持续干燥少雨、森林火险等级高、气象干旱发展”的特点。
除了白盆珠水库,持续的旱情导致惠州各大水利工程蓄水量均呈现出减少状态,许多小型水库已到达死水位,已无法正常供水。
4月19日,笔者来到嘉田水库看到,干涸的黄土、龟甲般的裂痕暴露在外,而滩涂上层层的土痕纹理,是水位不断下降的证明。据了解,这座水库是黄埠镇、吉隆镇的主要水源地,库容257.4立方米,满库水位56.6米。
受干旱影响,自去年国庆节后,嘉田水库水位开始逐渐下降。经过研判,从去年12月末起,水库先后经历了“供3停2”“供3停3”两次调水措施,仍得不到有效降雨补充。最终,在4月11日,水库对外宣告停止供水。当前,嘉田水库水位仅30米左右,远低于死水位43.6米。
为缓解旱情,4月期间,惠东县气象局在白盆珠水库副坝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分两次展开人工增雨作业。然而,降雨效果并不明显,水库库区未能得到有效降水补充。
事实上,人工增雨并不能完全解决干旱缺水现状。笔者了解到,实施人工增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也就是必须要有合适的降雨云层,从而可以利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向云中撒播降雨剂,使得云滴或冰晶凝结,并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实施作业前,还必须经过严格的准备、申报、操作程序,确保周边人员安全等。
“目前,我们正利用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技术手段,严密监测天气状况,不放过每一次可以实施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惠东县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严格按照电调服从水调、生产服从生活的原则,在保障群众生活饮水的前提下,科学安排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用水。”惠州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今年开汛偏晚,前汛期降水偏少1—2成,预计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才能迎来汛期,多措并举抗击旱情仍是当前各地的主要任务。
“密切关注旱情发展趋势,更要做好防久旱的思想准备。”该负责人说。
■链接
惠东县
黄埠镇前端实现正式供水
4月17日下午,一条从稔山镇大埔屯海滨城水厂向吉隆、黄埠地区供水的管道,完成管道铺设和增压水泵安装,实现向黄埠镇前端正式供水。
“该管道可实现每天增加供水约1万立方米。”惠东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解决黄埠供水难题,惠东还紧急实施补水计划,从稔平半岛供水工程购买原水补充到海滨城水厂,该项工程正在实施,预计本周内实现补水;同时,另外一条投资314.5万元的直接向黄埠地区供水的管道建设工程也已经开工,该管道全长约10.5公里,预计两周后建成投入使用,“该项应急工程的实施,既能有效解决黄埠地区原供水末端无法正常供水的问题,也能有力保障向供水前段吉隆地区供水。”该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惠东县、镇消防部门,志愿者协会和爱心企业也在向黄埠等缺水地区紧急开展送水活动,黄埠镇附近的核电公司则每天提供约60立方米水供应居民。据统计,通过开展紧急送水,黄埠地区每天供居民取水超过300立方米。
此外,惠东还通过实施错峰用水、水井取水、人工增雨等措施缓解旱情。目前,黄埠镇共开挖新水井13口、启用老水井32口;全县共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5次,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20枚。
“未来,我们将重点推进稔平半岛供水工程向黄埠、吉隆地区直接供水,启动区域内供水企业并购整合工作,尽快实现区域供水一张网、联调联供一盘棋,彻底解决吉隆、黄埠地区用水问题。”该负责人说。
博罗县
龙华镇完成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扩建
在博罗县龙华镇,分片供水已持续了近两个月。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于为随时到来的停水做好储水准备。
4月18日,笔者在龙华镇粮坑水库看到,水库已干枯见底,底部长满杂草。龙华镇副镇长周海东介绍,粮坑水库是龙华镇唯一一个饮用水水源地,正常蓄水位20.3米,库正常容340万立方米,总库容518万立方米。而如今由于持续干旱少雨,水量已无法满足当地用水需求。
庆幸的是,龙华镇通过监测水库的水位变化,及时了解气象动态,已经在去年底就做了秋冬春连旱的准备工作,提前谋划解决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的问题,投资400多万元用于新扩建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每天从长宁镇引进大约8000吨水,基本保障了群众生活用水。
博罗县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利传友介绍,博罗受影响较大的乡镇是杨村镇、杨侨镇和龙华镇。“这些地方都是属于工程性缺水。”利传友告诉笔者,为杨村、杨侨供水的下宝溪水库和为龙华供水的粮坑水库,库容量都比较小,因此尽管水资源并不匮乏,这几个乡镇却由于水利设施的制约面临缺水。
笔者从博罗县水利局了解到,最新数据显示,由于连日来的天气干旱,供应杨村镇、杨侨镇两镇用水的下宝溪水库水位不断下降,可用库容仅剩71万立方米,死库容60万立方米,供水紧张。针对上述情况,从4月17日开始,杨村镇和杨侨镇宣布停止采用自来水进行生产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洗车、建筑施工和采用自来水生产的企业车间等。生活用水方面,从4月18日零时起,在保障基本水压的前提下,实行限时供给生活用水。
龙门县
寻找新水源解决村民春耕之急
正值春耕时节,同样存在春耕用水紧张的龙门县,切实把抗旱保春耕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结合自身环境和特点,解决村民春耕用水之急。
“有半年都没有真正下过大雨了,受旱情况相对严重,大约有3000多亩农田缺乏灌溉用水。”龙门县龙华镇副镇长廖建强介绍,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当地的山塘水库都在持续用水的情况下水位严重下降,当地正积极寻找新的水源,“增江水流经龙华镇多个区域,在具备取水条件下,我们决定抽取增江水用于灌溉。”
连日来,龙华镇潘塘村小组组长廖劭傅都和村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在增江河边抽水,清澈的增江水经过高效水泵的抽提,再通过水管的导流,全部流向江边的水渠中,通过延伸到村里的大小沟渠,缓缓流动的增江水就这样进入潘塘村的水田和旱地。
“我们镇投入了100多万元的资金,包括买抽水设备、水渠的维修、陂头水圳的维修,还有个别灌溉渠的清淤工作,来解决干旱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有1000来亩的土地是没有水灌溉,我们正发动农民改种旱地作物,比如花生、玉米、甘蔗等。”廖建强说。
据悉,为有效解决农户春耕用水问题,龙门县委、县政府“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在春耕前期,统筹水资源调动,投入资金疏渠清淤、购买抽水设备,以解农田之渴。各乡镇街道也配套大量人力物力,用于保障农户春耕用水。据龙门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1年龙门全县计划春播农作物面积19.05万亩,目前农作物播种用水基本能够满足。
惠阳区
投入176万元抗旱保春耕超七成早稻完成种植
面对持续升温的旱情,惠阳提出千方百计做好抗旱保春耕工作,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只增不减。
据惠阳区农业农村局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当前已投入抗旱资金约176万元,累计出动抽水机900多台次,洒水车灌溉60台次,打井5口,千方百计保证在田农作物正常生长。
据气象部门信息,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惠阳区累计降雨量81.3毫米,与多年平均相比减少近八成,预计,惠阳区4月雨量与近三十年相比,也偏少1—2成。
“缺少有效降雨,各镇街出现不同程度旱情,春耕用水较为紧张。”惠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区计划春种农作物播种面积16.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05万亩,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11.85万亩,早稻3.5万亩。
旱情持续,如何有序保春耕?惠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镇街抗旱保春耕工作迅速展开。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4月18日,全区已完成早稻插秧面积约2.5万亩,占计划面积约71%,另有1万亩由于缺水办田仍无法插秧,占计划面积29%。
针对当前面临缺水办田无法插秧的耕地部分,据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惠阳正在积极通过非常规措施预期可解决插秧面积约0.4万亩,其余部分则引导各地根据实际,及时应急调整改种中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有序应对旱情。
仲恺区
约5000亩农田受旱情影响
持续的干旱对仲恺高新区也有明显影响。据仲恺区农村工作局透露,去冬今春该区降雨明显偏少,特别是3月份平均降雨量为13.5毫米,较去年同期少71%,较过去5年同期少84.4%。
目前正值水稻插秧季节,需水量大,缺水导致的旱情严重影响了春耕生产。部分早稻受旱,部分农田因旱情无水办田,受旱情影响种植面积约5000亩。其中,沥林镇和潼湖镇旱情最为严重。
仲恺区农村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农民春耕生产用水,仲恺区已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引江水、水库水、鱼塘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等方式,保障农业灌溉用水。该区要求各镇街道积极做好抗旱物资储备工作,购置抽水机和农资等,动员种植大户和农户自力更生积极抗旱,农技人员也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另一方面,仲恺区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与种植大户对接,通过机械化手段提升种植面积。在此过程中,仲恺区还引导农户适时改种其他作物。比如,无法获取水源的地方及时改种玉米等相对抗旱的作物,通过多种方式把损失降到最低。
■相关
未来天气:台风影响开汛 将有多个降水集中期
惠州市气象局预测,2021年惠州市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可能为旱涝急转,阶段性、局地性气象灾害突出;开汛晚,开汛后将有多个降水集中期,可能引起暴雨山洪等次生地质灾害;后期台风个数偏多、影响大。
降水方面,全市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与常年持平,降水前少后多,各地年平均降水量为1800—2200毫米。开汛偏晚,大致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前汛期降水偏少1—2成(4—5月偏少,6月略偏多),后汛期降水偏多1—2成;“龙舟水”年景正常,降雨量370—420毫米(常年同期402.3毫米)。
暴雨方面,汛期降水集中期内,惠州市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部性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
台风方面,影响惠州市的台风大致有3—5个(常年平均3.5个),台风影响可能偏大;初台出现在6月下旬,终台出现在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