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赋能美丽乡村

图片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文图/记者宋建华)二胡悠扬,三弦婉转,梆子清脆,再配上幽默诙谐的曲子戏或高亢悠长的新疆“花儿”,足以吸引过路人驻足……时下正值春耕时节,但在米东区三道坝镇,每逢活动日及傍晚时分,在乡村大舞台及各村的文化活动中心,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
近年来,我市不断挖掘、提升乡村文化价值,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抓紧、抓实、抓好,用特色文化赋能美丽乡村,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
农民自发,传承乡村文化
4月15日,周四,也是米东区三道坝镇的乡村大舞台活动日。
乡村大舞台位于镇中心公园处,包括室外舞台和室内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是三道坝镇为活跃村民文化打造的。
艺术团组织者张俊英带领团员们早早在凉亭处占下位置,准备排练新曲子。
慢慢地,公园里人多了,唱“花儿”、豫剧、现代歌,还有跳舞的,大家各自寻一块地方活动。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忙着为大家找凳子,协调乐器。
因社火为主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氛围浓厚,三道坝镇获得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近年来,我市坚持让农民成为繁荣乡村文化的主体,通过乡村文化机构引导服务,既培育挖掘乡土文化的本土人才,也支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开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文化活动,加快乡村文化振兴。
“除了社火外,曲子戏、新疆花儿、秦腔、豫剧等在镇上都流行,17个村都有自发组织的文艺队伍。”三道坝镇副镇长杨丽英说。
社火文艺队规模最大的三道坝村文艺专干李惠明说:“只要说组织节目,领头人一喊,带娃的把娃放下,吃饭的把碗放下,一会儿就组一个队。”
张俊英的文艺队是镇上规模最大的文艺队,以社火、新疆曲子为主,他们的节目也是镇上各项文艺活动的压轴节目。
“最多时四五十人,常来的十几个是铁杆队员,刮风下雨都来。”张俊英说。
人到得差不多了,伴随乐器声响起,大家一起开唱,唱的新编曲子戏《共产党恩情重如山》。
“为了新中国成立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唤来了春天照人间,民富国强崛起在东方……”围观群众不断喝彩。
在传唱传统曲目同时,文艺队队员们还常创作新节目。《共产党恩情重如山》词曲创作者甘世福是老党员,他将党史学习的体会融在了曲子词曲中。
“老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现在农村政策好,不仅有余粮,腰包还鼓,物质生活好了,还要唱歌跳舞,让生活更美。”甘世福说。
城乡融合,引领乡村文化
“下方比赛开始了!”4月10日,米东区长山子镇“新疆方棋”比赛在碱梁村开幕,吸引了全疆的方棋爱好者参与。
比赛由村民自发组织,拉来了赞助,有专业棋盘、棋子,有裁判,还在直播平台上直播……长山子镇文化站站长方小红说,在长山子镇,这还是第一次。
比赛组织者、碱梁村村民朱万录说,一年多前,他在直播平台上下方棋,认识了乌鲁木齐及周边很多爱好者,最终在镇政府支持下组织了比赛。
图片
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市注重为乡村传统文化注入科技元素,拉近城乡文化平台,使其既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又能保持和弘扬乡村文化精髓。
被称为“草根棋类运动”的新疆方棋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按棋子组成方形去子为规则,棋路变化多样,下起来要比围棋和象棋紧张激烈。
赛场上,对弈双方手持黑白棋子“厮杀”,围观的人屏住呼吸紧盯棋盘,待棋子落下,周围的人有的叹气,有的点头,有的还发出声音,立马就被裁判制止……
担任比赛裁判负责人的胡勇来自沙依巴克区,是新疆方棋传承人,编撰有《新疆方棋》、《新疆方棋竞赛规则》《新疆方棋阵形》等。
“近年来,首府的方棋也变得时髦起来。”胡勇说,党和政府支持乡村文化,“下方”爱好者增多,网络平台的兴起让不同地方的爱好者一起切磋技艺,在棋局设置、比赛规则都达到了统一的标准,更有利于推广普及。
场上的比赛选手只有15人,但通过各类直播平台围观比赛有数千人。
比赛赞助商、新疆一人一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穆占祥本身就是方棋爱好者。他说,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方棋这个在农村流行的棋类发扬光大。
产业发展,繁荣乡村文化
春暖花开,近郊乡村游成为市民首选。市民在采摘游、品农家菜同时,也开始在意乡村文化。
乡村游的热门打卡地乌鲁木齐县,不少村子打出“文化牌”。
以国学文化为主的平西梁村村孔子文化广场上,不少游客在一步一景中感受国学魅力。
近年来,我市将乡村文化发展融入采摘、康养、农耕文化体验农村产业发展,既让农耕文化得以传承,也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早在十多年前,平西梁村就聘请专家,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国学文化村”。如今,村里先后建设了团结巷、孝悌巷、陶艺馆、茶艺馆、围棋基地……
如今,不少村民都成了国学爱好者。村民们说,乡村文化发展既留住了乡愁,也富了村民。
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我市还通过建村史馆,留住“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记忆,传承乡村文化。
这两天,在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联合村,村史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阵地。
村史馆原汁原味地展现联合村的历史,成为联合村的文化亮点,村民的自豪感与日俱增,有外地亲戚或游客来村里参观时,村民也主动当起向导。
在米东区古牧地镇下大草滩村,村“两委”与新疆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村工作联合,将黑沟驿村史馆打造成文化特色亮点。
村史馆以村子附近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里赴京第一站”黑沟驿站遗址为依托,建成驿站文化、社火文化两个展厅,展出农具、家庭生活用品、古钱币、社火道具等,200余件老物。
村民们说,村史馆留住了村民的记忆,也成了村上的旅游景点,带领村民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