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贵州视听档案】革命文物中的党史:鼎罐里的“鱼水情”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由贵州省广播电视局、中共贵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阳网黔视频策划推出“红色贵州视听档案”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红色贵州视听档案”《革命文物中的党史》系列短视频,通过讲述在贵州的革命文物故事,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贵州视听档案】革命文物中的党史:鼎罐里的“鱼水情”

黎平是红军进入贵州后经过的第一座县城。到达黎平时,红军曾使用一口高十余厘米、直径约四十厘米的鼎罐作为炊具。这口鼎罐现被收藏在黎平会议纪念馆,而它也见证了一段军民相拥的佳话。

1934年9月,中央红军的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率先进入黎平,由于国民党造谣抹黑红军是“土匪”,当地群众闻讯后纷纷进山躲避。

杨昌华是黎平高屯中黄小里村的村民,他听说红军要入寨子了,甚至来不及吃鼎罐里煮好的稀饭,就惊慌失措地从家里躲到山上去。当他天黑回到家,揭开鼎罐锅盖的时候,里面的稀饭不见了,看到的却是20个铜钱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们不在家,锅里稀饭我吃了,开你铜钱二百文,放在铁锅内,到屋请收下。

杨昌华把这件事告诉大家,这时候,老百姓们悬着的心就放下了,他们知道红军并不像国民党军宣传的那样蛮横不讲理,反而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好人。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从东城门攻占黎平。由于有之前红六军团积累起来的群众基础,这次老百姓们面对红军的态度截然不同,有几十名群众去守在城门两侧,欢迎这支仁义之师进入县城。

这不仅仅是一口锈迹斑斑的鼎罐,它承载了红军和老百姓之间不可割舍的鱼水情,也是红军为群众谋幸福的一个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