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这个社区火了!孩子们“补课”免费!

图片
每个周日,住在沈河区大万莲社区的李俊汉和李秦汉小哥俩都会背着书包,到社区去“补课”。到了中午,小哥俩会非常开心地回家吃饭。为啥去社区“补课”?补啥了这么开心?4月18日上午,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沈河区大万莲社区,进行了现场采访。
羡慕 志愿者免费为孩子辅导功课
图片
在大万莲社区多功能厅,12个孩子正在认真地学习。每个孩子身边,都有一位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老师,你听我这几个英语单词读对没?”“老师,36加28怎么算能快点算出结果?”“老师,这个读后感我就写出三句话,怎样才能写得更好?”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孩子桌子上还有作业计划表,一上午时间,大部分的作业都能在这里完成,不会的作业还可请老师进行答疑。
记者了解到,这些老师其实都是大学生志愿者,他们上课完全是在做公益,不挣一分钱,但都非常有耐心。到“爱心课堂”上课,大学生志愿者们也有收获。潘奕帆是东北大学材料学院的一名学生,“从今年开始,我们放弃了休息时间,有的人还放弃了打工赚钱的机会,到大万莲社区给孩子们免费辅导功课。即使走不开,也会安排同学来替,不会耽误孩子们的功课。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潘奕帆笑着说。
变化 孩子们学习兴趣浓了 成绩也提高了
在孩子们看来,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与学校、辅导机构的老师不同,他们本身也是学生,与自己年龄差距小,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在孩子们眼里,他们更像大哥哥、大姐姐。李俊汉和李秦汉5年前就在这里接受大学生志愿者的辅导,两人的变化非常大。原来写作文比较发愁,不爱写,现在写作文一点儿也不费劲,学习兴趣非常浓,考试成绩也提高了。
记者看到,每次来社区的孩子人数不固定,有多少个孩子来,就有多少个志愿者来辅导,保证一对一。孩子们年纪不同,每个孩子的薄弱环节也不同,需要老师辅导的内容也不同。有的孩子作业写完之后,还会和哥哥姐姐聊聊天,说说在学校里遇到的事。大学生志愿者耐心地听他们讲,然后从“过来人”的角度给孩子们出主意。
搭桥 孩子有需求 志愿者愿发挥特长
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的背后,少不了社区工作者的身影,他们建立了“爱心课堂”的微信群,孩子们有不会的题可以第一时间发到群里,老师随时进行答疑。
大万莲社区书记曾英平非常有感触,社区从5年前就开始搭建这个平台,初衷是让一些家里有困难的孩子免费得到辅导。“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子女教育成为了一些家庭的难题,一部分家庭为补课费发愁,尤其是一对一的辅导,很多家庭无法承担。而东北大学的志愿者团队希望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一些公益,因此,社区就搭建了这一平台。
图片
没想到,孩子们非常喜欢,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学生们不但帮孩子们辅导功课,还带他们下楼进行体育活动、玩游戏,为孩子们减压。”5年来,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茬接一茬,坚持免费为孩子们辅导。有些志愿者毕业了,去了外地工作,就把接力棒往下传递,学弟学妹们又来到这里,为孩子们辅导。前前后后,有1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这里,为孩子们服务。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社区除了把办公室让出来供孩子上课外,还安排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做好后勤保障。曾英平说:“如果孩子越来越多,我们会寻找一个更宽敞的地方,保证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记者手记
“爱心课堂”架起一座桥 打开一扇窗
“阿姨,你周日采访我们是加班吗?”这是记者在大万莲社区采访即将结束时,一个孩子问我的话。小学生能如此懂得体谅和理解,一定与他们在“爱心课堂”上的所学不无关系。在这里,他们学到了热爱生活、与人交流……
“爱心课堂”的背后,是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用家长的话讲,“孩子不让来都不行”,因为它培养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给了孩子们为梦想努力的动力,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就是这样一堂堂普通、平凡的课,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爱心课堂”架起的是沟通的桥梁,打开的是心灵的一扇窗。
指尖沈阳、沈报全媒体记者:宁玲 文并摄
编辑:董隽子 责编:闫继伟 高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