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一名扶贫干部的心路之旅

图片
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颠簸,从位于丰台区的单位出发,3个小时过去了,满目起伏的青山环抱之间,车子绕来绕去,终于到达目的地——怀柔区宝山镇的西帽山村。这样一段漫长的路程,解勇已数不清自己走过多少次……2018年,市管国企首开集团与宝山镇西帽山村正式签订三年帮扶合作协议。首开集团亿信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解勇成为“战斗”在这片土地上的扶贫干部,见证西帽山村从低收入村到拥有“一技之长”的产业新村。
图片
西帽山村的精准帮扶工作是起点,却不是终点。2019年,解勇又承担起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的脱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里,解勇是万千基层扶贫人中的一员。
从“一头雾水”到“恍然大悟”
对于很多刚刚接触工作的扶贫干部来说,“做什么?怎么做?能做好吗?”解勇面对集团公司交到自己手上的西帽山村帮扶任务,一筹莫展。
“从没有接触过农村的工作,对村子的情况也摸不准。所以当时就跟着集团党建引领讲政治、认真调研讲精准、务实工作讲实效的原则行动,还真‘趟’出一条路来。”解勇说。
帮扶工作开展伊始,解勇和同事们一道“趟”遍西帽山村的角角落落。和属地政府,包括镇、村领导多次研讨分析这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怎么就戴上了低收入村的“帽子”?要治病就要先找病根。西帽山村的问题在于村里人均耕地极少,同时因为狭长的地形以及不甚良好的环境条件,让寻找合适的产业进行发展都成为问题。
解勇和同事们没有放弃。他们认真研判,结合北京市一些政策支持方向以及村落传统产业结构做了认真调研。这个过程里,帮扶小组也并非一帆风顺。
“西帽山村风景秀美,我们想过做民宿,方案策划都准备好了。”解勇介绍,但是这个方案最后还是被放弃。考虑到客流的引流工作以及后续酒店的维护费用,民宿对于脱低工作来讲还是充满不确定性,我们不想造福村民不成,最后反而给乡亲们增添包袱。
帮扶要“因地制宜”。在不断的实地调研和分析研判中,大扁杏林种植进入了帮扶小组的视野。杏林种植在西帽山村早有先例,2016年,在怀柔区农委大力支持下,850亩(约57万平方米)杏林在西帽山村落地生根。
“我们决定扶持杏林种植产业,因为它确实‘因地制宜’,不仅地理环境比较合适,而且村民们也有专业的种植技术做支持。”解勇介绍,在首开集团帮扶下,他们安排对原有850亩杏林进行补植管护,并完成新建杏林800亩的种植任务。其中割柴草腾场,挖树坑、垒树盘、地膜覆盖、苗木栽植等用工使全村百余名劳动力不必外出打工,实现就业增收。
图片
2018年底,西帽山村实现低收入户全部脱低。2020年上半年,实现人均收入8408.43元,低收入户实现户均增收6553.63元。漫山遍野的杏树也是村落的“致富树”,曾经京郊一角的小小村落终于脱胎换骨,“破茧成蝶”。
这样因地制宜的“蝶变”之路还发生在河北的丰宁县,这里也是解勇挥洒过汗水的地方。曾经,丰宁满族自治县是河北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如今,荒山已经变成“金山银山”。丰宁县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丰富,近年来,光伏电站被当地村民称为“铁杆庄稼”,成为帮助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9年10月,为帮助丰宁全面精准脱贫,首开集团向丰宁捐赠284万元,用于71个村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电站项目预计每年总收益近54万元,发电效益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奖补、就业岗位开发及村集体扶贫公益事业。目前已全部并网发电,带动贫困户每人每年增收1000余元,并将稳定持续25年。2020年,首开集团再次向丰宁捐赠440万元,其中人才家园光伏电站项目300万元,黑山嘴镇五道沟村扶贫车间项目40万元,杨木栅子农产品加工厂项目100万元。
从“责任在肩”到“人情味浓”
一场全国总动员的脱贫攻坚战,从打响到打赢,中间是由千万扶贫人组成的点点滴滴。
“一开始,脱低扶贫工作是我作为扶贫干部必须履行的责任,而现在,责任之外也多了不少人情味。”解勇说。
心境的转变背后藏着不少故事。解勇想起刚刚进驻西帽山村时,村民冷漠且不信任的眼神——“又来了,多少次了?”这样刺耳的话语解勇和同事听过不少。村民的不信任源于之前遇到过多次帮扶“烂尾”。
村支书告诉解勇,曾经说要帮扶西帽山村的人不少,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村民也早已不报希望。
“我们不会这样!”解勇和同事把这话放在了心里。他们用脚步丈量西帽山村的寸寸土地,四处奔波。用汗水和心血换来村民的信任,漫山遍野的千亩杏树就是他们脱低工作最真实的证明。从不信任到仿佛一家人似的亲密招呼,帮扶小组感觉到村民的变化,丝丝暖流在心中静静流淌。
2021年3月,北京市扶贫协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解勇获“扶贫协作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充满荣耀的时刻,他心里却想起一同在脱贫“战场”上战斗过的战友们……“和他们相比,我做的还不够多。”
在脱贫脱低工作中,解勇和众多基层扶贫干部有过接触,“朴实、认真,话不多说,但是活儿一定不少干。”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中,已故的前西帽山村村支书孙吉新就是其中一位,这位60多岁的老支书完全配合帮扶小组的工作,从实地调研到村民走访,从制定方案到会议沟通,处处都有他的身影,这个时候的解勇还不知道,这位看似精神的老人,已经身患重症,当时正承受着病痛之苦。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村子的情况,为了村子的帮扶工作,站到了最后一刻。”提起脱低扶贫工作中的“战友”,解勇依然感慨万千。
无论是西帽山村的帮扶还是丰宁县的脱贫工作,解勇都并非一人在战斗。首开集团领导的不懈支持,帮扶地区从上至下的积极配合,帮扶小组成员的互相扶持与共渡难关……这些都是解勇的坚强后盾。也正是千千万万基层扶贫人的坚持与奋斗,才造就了如今脱贫工作“涓涓细流,汇聚大海”的气象万千。
人间四月天,正是花好时。虽然目前已经离开扶贫工作岗位,解勇的心却还没离开,他挂念着西帽山村的千亩杏林,“四月杏花开放,我得再去看一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