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源再添一个“全国生态文化村”

图片
航拍普冲村。
“红色文化与民俗相依、古韵与新姿相生、生态与产业共融。”近日,在全国生态文化村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墨红镇普冲村代表在领取“全国生态文化村”证书后发言说。
据了解,此次全国共有128个村庄获得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评选出的2020年“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其中,富源县墨红镇普冲村获此殊荣,成为云南省入选的6个村之一。普冲村也成为继古敢水族乡补掌村之后富源又一个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的村庄。
普冲村位于富源县墨红镇西南部,全村有1131户3742人,生态环境优美,森林面积22063亩,森林覆盖率达62%,林木覆盖率达72%。这里彝族风情浓厚,传承千年的彝家刺绣文化古朴绚丽。“普冲”在彝语中的发音为“发冲”,意为岩石中的山冲,英雄战斗的地方。红军长征两次过墨红,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1948年11月,富源县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在这里诞生。
近年来,普冲村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契机,致力于将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普冲特色的发展之路。
2017年,为了更好地保护红色遗迹,传承红色基因,鼓足红色动力,普冲村投入300余万元在富源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遗址上,建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并在村委会成立了红色文化服务公司,以公司化运营方式进一步擦亮红色文化旅游名片。
图片
普冲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成后,设置了红色文化展览馆、党风廉政文化展厅和红色课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每天都有单位到基地学党史、上党课。”普冲村党总支书记严小成说,自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成运行三年多来,已累计接待单位集中学习和外来游客10万余人,不仅珍贵的红色遗迹得到了有效保护,为党员干部追寻红色足迹、学习党史提供了载体,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逐年增长,很多村民通过开农家乐、卖农特产品有了不同程度增收。
有了红色旅游带动,游客也越来越多,。普冲村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围绕打造生态、绿色、休闲、养生“健康生活目的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全面加强独木水库水源保护和村民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防治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及“厕所革命”,成立了农民健康教育所,常态化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乡村环境整治大讲堂,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红黑板”评比制度,村庄环境持续变好,生态环保、绿色发展逐渐成为普冲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优势”。
除了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传承千年的彝族刺绣文化在普冲村同样亮眼。
李良花是普冲村里出了名的绣娘,家里专门有一间展厅和绣房,平时除了打理家务,李良花基本都在绣房专心刺绣,绣出的产品一部分在网络上销售,一部分被实体店订购。
该村像李良花一样拥有一双巧手,专门刺绣的绣娘有10多人,在她们的带领下,近几年村里成立了彝族传统刺绣合作社和刺绣工坊,组织了6期刺绣培训,全村300多名妇女参加了培训,村里从事刺绣产业的绣娘越来越多,传统“指尖技艺”逐步向“指尖经济”转变,在保护传承刺绣文化的同时,更多村民受益于刺绣而增收致富。
图片
正在刺绣的绣娘。
被绿水青山环抱的普冲,村前是干净清澈的独木水库,土地平坦肥沃,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近年来普冲村民依靠发展特色种植逐渐富了起来。
“魔芋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全村1100多户有800多户种植魔芋,种植面积超过1500亩,种植面积多的农户一年能有70多万元的收益,少的也有几万元。”严小成介绍。
除了种植魔芋增收,普冲村与富源县某酒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企业免费提供种子,引导110户村民将一部分闲置的土地订单种植黑玉米,收获后由企业统一收购,每年每户平均可增收几千元。
随着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扎实,普冲村将以红色文化为亮点,融合传承千年的彝族刺绣、歌舞和传统火把节等民族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发特色彝族村寨,保护好“小石林”原始自然生态风貌,打造独木水库观光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郭燚 崔庆波 黄达 吴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