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帮扶 丽水产业扎根巴蜀大地

图片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近就业的长远之计,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2020年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全面胜利,翻开丽水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奋进篇章。
自2018年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丽水与广元、巴中2市6县(区)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切实谋深谋细产业项目规划,围绕产业链条做好补链、延链、扩链文章,在引企业、建配套、造园区、送技术、育人才、拓市场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以产业精准帮扶激发受援地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后续乡村振兴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更是在川蜀大地留下了福泽深远的“丽水印记”。
图片
强基础,提能级,延伸产业链条激扬致富活水
一是搭建高质平台。青田县与巴中市平昌县聚焦产业合作寻求多赢,共建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协作双创园,进一步做精深加工,开发出青花椒酒、青花椒精油、青花椒调味品、花椒化妆品等多种深加工产品,受到市场普遍欢迎,实现了农民创业增收、企业升级增效、园区加快发展三方互利共赢。为进一步拓宽市场提效能,优化川区青花椒市场环境,提升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协作双创园创立了全国首个青花椒交易中心——平昌县天府商品交易所青花椒交易中心,极大程度地解决了川东北地区的青花椒销售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该交易中心的辐射带动下,2020年区域市场成交青花椒数量近300万斤,交易额达2个多亿。
图片
二是探索创新模式。龙泉市与广元市昭化区创新推行“空中飞蜂、林下养鸡、坡地种药、地里种菌、稻田游鱼、园区共建、全网电商”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东西部扶贫协作立体生态产业扶贫新路子。截至目前,建设中蜂基地30个,养殖中蜂12860箱,实现年产值3500万元;实现年出栏土鸡720万羽,年产绿壳鸡蛋1亿枚以上,带动贫困农户1100余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资金5000万元,打造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药博园”;建立千亩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带动当地发展香菇250万袋,灵芝450亩,贫困户最高收入达5万元以上;建成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2.5万余亩,亩均增收2500余元;完成4栋准化厂房建设,重点培育昭化区食品产业;建立电商扶贫飞地项目,培育各类电商市场主体1200余个。
图片
三是共谋文旅合作。缙云县总结和分享仙都国家5A级景区创建经验,与巴中市南江县聚焦光雾山国家级5A级景区创建、激发旅游市场活力、促进文旅消费等领域,加快探索培育文旅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互派干部人才交流,助推光雾山景区在2020年成功创成国家级5A级景区。两地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桥,以5A级景区创建为媒,2020年9月,通过缙云县挂职干部牵线搭桥,主题为“安逸走四川·相约光雾山”浙川旅游消费扶贫暨南江光雾山文旅资源浙江宣传推介活动在杭州市举行,会上出台了浙江籍身份证可以免门票旅游光雾山一年的感恩旅游优惠政策,推出5条精品旅游路线,进一步宣传推介南江光雾山旅游资源,持续加强两地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图片
瞄靶心,增实效,抓好产能扩容拉动就业规模
一是突出配套补齐。坚持“因地制宜、按需供给、精准帮扶”原则,充分发挥丽水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四川受援地农牧产业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凸显本土绿色产业特点和生态品牌优势。如松阳县推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贫困户”的开发模式,累计送出茶苗1060.5万株,招引松阳茶企9家入驻巴中市巴州区,流转土地8000亩,建设茶叶加工厂房、生产线、茶文化旅游景点、电商孵化中心、高标准品种繁殖基地等配套设施,带动5140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青田县引入浙商企业久云牧业入驻巴中市平昌县,主导的得胜牛市项目按“一园、两区、三场、四产业”布局,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350亩,一改以往牛市2亩露天水泥坝的设施简陋状况,该牛市从原来的每年1万头交易量,发展至今年均已达5万头的交易量。同时,依托“借牛还牛”双向托养模式,匹配70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带动周边贫困户参与养殖或就业增收。
图片
二是加大智力支援。丽水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抽调精兵强将,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提质增效,三年来选派党政干部13名,专技干部213名赴川挂职,助推当地脱贫和产业发展壮大。如缙云县为确保“红黄白”三色协作产业(杨梅、缙云烧饼、茭白)扶贫成效,以需选人,精准选派茭白师傅李德鹏、杨梅师傅何志忠、缙云烧饼师傅赵一均等一批相关产业领域专技人才深入南江,发挥自身技能优势,带动当地群众提升就业技能水平;松阳县依托自身产业和智力资源优势,派出“茶博士”专家组10余人深入秦巴山区,引进茶园测土配方施肥、茶园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等种茶技术,为巴州区茶叶种植、管护、加工、销售等方面送去实操经验,成功实现茶叶“一年一采”变“一年多采”,真正将“本地工艺”融入“松阳工艺”,实现茶叶产量大幅提升,为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三是增强就业服务。丽水与四川受援地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目标,将贫困户培训与产业发展带来的用工需求精准对接。三年来,组织开展农村电商、民宿旅游、种养殖技术、残疾人就业等职业技术培训班和致富带头人培训537期,培训19356人次,有180人成功创业,带动2851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扎实做好就业指导对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通过举办各类招聘会60余场次,提供岗位35849万余个,并引导企业开设“爱心岗位”和建设精准扶贫车间63个,帮助8947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推动产业帮扶和劳务协作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以高素质劳动力为杠杆,撬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图片
搭渠道,树品牌,挖掘产品优势紧跟市场需求
一是培育电商环境。丽水坚持把电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将丽水电商优势资源与四川受援地积极共享,引入丽水山耕、遂昌赶街等区域品牌进驻川地,通过输送运营理念、搭建电商平台、营造直播业态、完善基础配套等方式加快打造电商全产业链,涌现出通江空山土豆、巴州茶叶、平昌青花椒、剑门关土鸡等极具地理标识度的明星产品。如遂昌先运用自身农村电商实践经验,帮助结对的巴中市通江县创新实践“新农人+市场化+全链条”的电商扶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电商融合传统产业发展新路径。借助赶街公司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打造了107个电商综合服务示范站点,整合了物流快递企业24家,有效推动农特产品上行;将赶街户码系统与扶贫开发系统结合,实行“一户一码”,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完善溯源体系,推进全县21675名贫困人口实现户码全覆盖,通过一键扫码获知贫困户农产品种类和数量,实现电商平台针对性完成农产品价值转换。2018年以来,通江县实现线上销售农产品1.7亿元,带动线下销售4.5亿元,助力85个贫困村和45848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图片
二是拓宽销售渠道。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销量,更是对生产端的正向激励,有助于带动产业创新和提升市场竞争力。丽水支持四川受援地农业主体申报使用“四川扶贫”商标,促进“丽水山耕”“巴食巴适”等综合性区域公共品牌联合营销、合作互赢。重点实施“十大”消费扶贫行动,持续开展扶贫产品“六进”活动,积极推进消费扶贫“三专”载体建设,在市政府大楼选取近百平方米的空间开设“丽水市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馆”,现全市已开设4个专馆,12个专区,铺设32个电子智能专柜,努力搭建起社会购买扶贫产品的便捷渠道。特别是莲都区与剑阁县携手谋划,创新打造“莲剑˙情深谊长”共计4款东西部消费扶贫礼包,为莲都区企事业单位定制了6500余份价值约325万元的消费扶贫订单。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全市共发动10多万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采购销售四川受援地农特产品共计3.6亿元,带动11208名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图片
三是注入华侨元素。以四川本土市场培育和东西市场并联为主线,以川货走出山门,跃出国门为突破,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助推当地优质绿色农特产品打响品牌,卖出好价。积极创新洋货带土货消费新模式,通过调动丽水侨资侨企资源,特别是30多万华侨,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进口商品方面的特有优势,在平昌县建成占地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经营品种2000余个的平昌·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预计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为当地贡献200余万元的年利税,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成为了辐射川东北的进口商贸集散地。同时,在海外华侨的牵线搭桥下,平昌县天府商品交易所青花椒交易中心达成了年销售70万斤平昌青花椒的订单,产品直销西班牙、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为当地农特产品走出国门作出突出贡献。
图片
图为青田-平昌进出口商品城
文章来源:市对口办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施会强